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21-11-27 11:02:12张静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院校幼儿园素养

张静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

目前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进一步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阻碍了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前进方向。所以,本文将展开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与分析。

一、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

学前教育的专业人士的培养是建设学前教学师资的首要前提。想要建立起高效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就要从改变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开始。第一、关于课堂的设置要改变传统模式的方式,在以往的课程中加入人文的、艺术的以及自然的学科等,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知识体系以及更加专业的知识结构,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的整体文化素养。第二、对日常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变。课堂上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到了书本知识以后,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第三、改变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的素养,让学生把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教学的能力可以实践在幼儿园的教学中。

(二)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的老师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责任重大,直接对我国以后的人才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可以提高幼儿园老师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素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直接体现在老师的专业精神以及老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的能力上,以此来贴合目前阶段对幼儿园老师的高素质的重视,以及社会和幼儿园对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的活动教学等,建立和谐的教学模式[1],综合性地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的整体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队伍。

二、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增加教学课程

课程是幼儿园老师开展职业之前的具体步骤,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是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前提。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及示范性,把老师的专业性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来达到课程的设置符合培养的目标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参考幼儿园的调查研究以及专家的合理建议,来合理地安排课程表,划分课程的模板,为人才培养搭建出一个强有力的课程体系。第一、以幼儿园老师的专业素养为出发点,设置出有针对性的模板课程表。在课程模板下建立课程群,根据课程的模板来设置课程群。相同类型的课程不再是以往的各自互不相干,而是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课程之间的交汇以及融合,这就让学生形成了强有力的知识基础。比如说,设置短学期的课程模板,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技能和实践的培训课等,对于马上要进入到幼儿园的实习老师进行指导,让这些学生建立起本体性的知识体系。第二、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遵循实践性的逻辑思路,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中的运作。比如说建立专业知识的课程模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幼儿教育的专业性的知识,让学生有专业的知识基础,以此来展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可以设置专业技能的学习模板,让学生对于艺术的实践能力以及教育的教学能力有一个更好的提高,以此来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第三、重新安排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比例。重点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问题,对于基础学科的分类要更加完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构建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可以设置职业综合素质的模板,让学生对于人文的学习以及艺术的学习加强培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引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引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的“老师、书本、课堂”这样的模式。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更加关注于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根据这一改变,更加注重全面型人才的培养,以现代的教学理念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书本教育方针相结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改变课程的内容,改变教学的方式,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2],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的完整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混合式的学习以及在线学习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把探讨式的学习方式以及案例式的学习方式加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案例式的教学,让老师在案例里获得很好的教育经验,以此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智慧。此外,还可以引用模拟教学以及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从书本的理论知识进入到实践当中,对幼儿园的开展活动以及实施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解与熟悉。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大数据资源或者图书馆展开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入深度思考。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展开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三)建立实践性的教学体系

实践性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们有了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为教学能力的养成提供了必要的准备。教育部门在相关规定中指出:把教育的实践贯穿在培养教师的全过程里。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上,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关注在开始职业之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教育的实践性加入到学前教育的专业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培养,掌握幼儿园中各项活动技能,把握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所以,构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把教育的实践活动加入到职前教育的培训中,从内容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目标和学习的课程安排,配制相应的实践活动,从形式的角度出发,把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展开幼儿园的实践活动。比如说,做实验、模拟真实课堂、教育的实习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在学生入职幼儿园之前,实践性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3],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教育的现场,以此来达成实践性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技能

根据新课改的规定,学校方应该依据目前阶段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对在校学生展开专业的职能训练,以此来突出学生技能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专项的实践能力是这个人整体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对学生专业职能的培养对以后的具体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方面应当根据目前阶段的教学实际需求,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职能训练,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需求做准备。

(五)学校方应落实学生的就业问题

所有的技能都是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发挥出他的有效性,毕业之前的实习工作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好的实习途径,这也是学生参加实践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践,他们的运用能力还不足够,实习期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自己老师的身份来进行教学,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进一步的提升自我。学校方应该为学生制定一份实习计划,把学生按分组的模式,进行划分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学生们在幼儿园里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方法与研究。通过在学校里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在实践中的学习,就锻炼出了全面性的人才。学校方应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专业的全能型的人才。

猜你喜欢
院校幼儿园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