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1-11-27 11:02李莉娟张晶王静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业农村

李莉娟 张晶 王静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五个振兴的首要与关键,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只有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及当代价值

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党中央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建议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的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村民安身立命之根本,推动乡村打造特色专有产业链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1]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了巩固脱贫攻坚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培育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产业扶贫便是“真脱贫、脱真贫”的关键。脱贫摘帽只是第一步,还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内生动力问题。尤其是通过产业振兴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相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全面、更综合的任务,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发展,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通过对乡村的全面优先投入扭转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势差,补齐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营造起宜居宜业的环境,为乡村发展创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农业效益低下的现状依旧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据相关调查及文献研究总结出如下影响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因素。

(一)乡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在赶超型的快速工业化战略指导下,我国快速地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现已步入工业化后期。但我国工业化进程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表现是产业基础能力较弱,在发展较为迟缓的乡村地区尤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是产业类型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研发能力弱,加工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多数地区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其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佳。目前乡村现存产业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以外,另有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主要以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乐为主。但目前双方接洽度低,融合度较差。

(二)农村发展定位不当

随着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级政府都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大事与工作来抓,但在没有经过长期考察和综合考量之下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乡村是同样的乡村,但问题则是五花八门。

据调查发现,多数偏远乡村地区在调整相应产业结构和政策时易“效仿”相对富裕的乡村地区,或有地区直接照抄照搬相关的政策。向优秀楷模学习靠近无可厚非,但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乡土人情来实事求是打造特有的产业发展路线。[2]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优秀楷模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找准发展位置,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三)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劳动力的收入来源依旧单一,劳动力估值廉价,中青年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使得当前农村地区的人口主要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导致农村发展后坐力不稳,这加大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同时,在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的前提之下,城乡的养老保障水平、教育、医疗等存在极大的差距,农村地区无法提供给农民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加剧了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不断转移,最终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人数减少,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返乡创业政策,且将该批人群作为主要扶持对象,但由于各项政策无法切实有效落地,仍然无法吸引转移到城市就业的中青年群体回流。中青年劳动力无法高效回流,使得农村土地面临大面积抛荒状况。

(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现有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农村地区所提出的用于卫生、教育、水利、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标准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衡量标准,工期结束又不负责任,致使很多完工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使用周期普遍短暂。不仅如此,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中,“村村通”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工程实施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解决一些贫困地区的村民出行问题。但总体上说,这种道路等级还比较低,很多达不到乡村振兴的标准。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路况差、路面窄、电网改造速度慢等问题,也会导致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影响。[4]

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策略

(一)拓宽农业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要加强农业应用技术集成开发与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化联合体以及集群化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其次,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如若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最后,要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通过“互联网 +”现代农业,运用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地区发展因地制宜找准方位,着力下手

发展路径的选择既需要借鉴先进经验,更需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探索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首先,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对所属所负责地区进行精准区域定位,结合市场需求及当地特色对区域性产业进行等级划分并在适当时刻的引导公众参与到特色产业建设中。若要塑造绿色优质品牌,就必须先从循环生产布局、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过程严控入手,合理规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规范标准化生产、统一生物防治、产品离地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其次,要结合具体市场准则及相关专业人士对于市场的评估及预判再进行全方位考察和定夺,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列举和实施,最后,还可积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手段精准对接供需。以便全方位顾及村民对于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

从本质上讲,劳动力短缺是一个短期问题,而劳动力低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低是长期问题。[5]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一方面,政府在加大对乡村现留人员的福利基础上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民培训组织活动,鼓励各种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等教育场所的建设,为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各类便捷服务,如加强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分层次、按类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养,以质取胜。

另一方面,农机部门要积极推广自动化、半自动化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并给予适当的购置补贴。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但可以释放一部分劳动力,还可以降低农户的雇工成本。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证农村产业更加兴旺。

首先需要中央、省、市级政府提高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扶持力度,集中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构建、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次直接负责的部门要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期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跟进,保证工程高效、高质、安全顺利完成。再次,调动相关部门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要想富,先修路”要使大部分乡村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同时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保障汽车、拖拉机以及大型机械的畅通。最后,要按照城市道路的管理标准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对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排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避免乡村道路只建疏管的倾向。

(五)实现城乡联动;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人才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给予项目启动资金扶持。其次要建设专业培训基地,并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技能培训中,以达到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最后,城市居民与乡村村民进行区域联合来积极探索适宜本村发展的农业产业项目,形成合力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结语

乡村振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产业为先导,技术引领,强化人才支撑,方能强化乡村振兴之路,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