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汉琴
(东台市时堰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东台 22421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更为严格。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多的威胁,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食品安全质量受到农药、添加剂、工业污染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彻底杜绝存在质量问题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这就体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近年来,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工业化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不可降解的农业投入品,且没能及时做好无公害化处理,造成有机物的残留。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渗透进土壤中,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会污染大气。地膜的使用,残留在土壤中,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降解,就会对土壤的结构和性能产生严重的危害。这些有机物的残留也会对农作物吸收土壤的养分产生阻碍作用,给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又一难点就是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作物种植分散等。就当前阶段,我国农产品种植的主力军还是广大的农民群众,种植相对比较分散,且种植的种类多样,而大部分的农户都缺乏专业的种植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对防治虫害、栽培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方面缺少认知,对生产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上投入较少。农民在农作物种植中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缺乏专业技术,这就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统一管理增加了难度,监管难以大规模覆盖。小规模且分散的种植模式下,农产品的售卖大多都是依靠农户的个人意愿,对于包装、粘贴标识等重视程度不高,这就导致了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分辨质量的好坏,在出现安全问题时也难以追根溯源[2]。
这里说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指的是农村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主要包括油坊、磨面坊、豆腐坊等,这些加工作坊一般地处偏僻,加工条件差,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环境卫生不达标,而且部分小加工作坊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其本身具有随意性、落后性、杂乱性,对于食品加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部分生产人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生产的标准,随意使用添加剂,以次充好,出售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而这些小加工作坊的数量庞大,且分布非常分散,给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一般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都需要获得相应的资格证,因此,企业对于获得资格证非常重视,由此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的安全也比较重视。但在取得资质后,有一部分企业就会疏于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对相关的质量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生产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以次充好,给社会大众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总而言之,这些已经获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自从我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之后,各地级市、县均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但监管制度和力量相对比较健全的主要集中在省级机构,到了地级市、县尤其是乡镇等基层机构,监管队伍力量薄弱,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严重紧缺,人员的变动较大,经费紧缺,受到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基层的监管机构执法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而大量的农产品种植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基层监管队伍的力量薄弱,无法很好地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飞行”监管制度是指在生产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突击检查。这种制度最能反映真实的生产状况。然而,目前多数地区,这种监管制度尚未落实。一般的监管工作都是提前通知生产企业,给了生产企业充足的“准备”时间,使监管过程中无法发现真实的生产状况。实际的监管工作中需要对生产企业的产地环境、病害的防治记录、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详细的检查和询问,因此,就给“飞行”监管制度的实行和完善带来一定的阻碍。
质量安全意识的形成是推动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监管的基础,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提出销售的农产品必须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优质农产品可使用一定的质量标志。农产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像报刊、电视广播等,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技术、防治虫害技术等加强培训。强化农业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知法犯法,生产、售出质量不合格农产品的企业追究法律责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3]。
农民生产的组织化是应对当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农民的组织化生产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民生产的组织化运作,引导农民统一投入品的选择、生产、销售,相关部门可加大对农村地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并协调统一组织化生产,改变生产经营落后、混乱的现状,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加强地级市、县以及基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监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安全意识、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监管队伍的行政管理、检验检测、执法服务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统筹基层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过关的基层生产第一线监管人员,缓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专业化程度低,种植分散,对于农产品的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财政扶持,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监测,整顿小型农产品加工作坊,使其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手段达到相应的标准。完善“三标一品”的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监控农药、化肥等用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降低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健全农业投入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档案记录,做到有据可依。对于地膜、塑料袋这种不可降解的农业投入品要健全无公害化处理标准,设立专门的销毁点,防止污染土壤。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关乎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社会的稳定发展。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生产环境差,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监管力量薄弱等多方面的难题。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化,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等,以各种手段切实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农产品的安全带来保障。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