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智
(济南市植物保护站,济南 250022)
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生产资料,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是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美丽农村的重要途径。有效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同时,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防控,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农业农村部2015年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上根本性的突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保障。
据植保部门数据,2015—2019年济南市农作物病虫草害总体均为中发生程度,年均发生面积133.75万hm2,防治面积135.23万hm2。病害年均发生面积33.2万hm2,防治面积35.43万hm2;虫害年均发生面积61.91万hm2,防治面积61.75万hm2;草害年均发生面积37.54万hm2,防治面积37.01万hm2。呈现出虫害重于病害;农田杂草产生抗药性,发生面积上升,禾本科杂草难以防除;重大病虫害、经济作物病虫害、新发病虫害面积逐年增加,加大了防控难度。
据植保部门数据,2011—2014年全市农药平均使用量(商品量)为2541.25 t,常年居高不下。氧乐果、毒死蜱等高毒农药用量大,有机磷类农药占杀虫剂的40%。大部分农药使用者科学用药意识薄弱,施药机械落后简陋,农药利用率低。
(1)重点建设智能化病虫预警监测网,实现病虫信息的自动记载、远程传输、统计分析和即时可视化的智能化预测预报。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建设运行22个远程智能化病虫监测点,监测对象涵盖蝗虫,小麦、玉米、水稻、小杂粮、马铃薯、大蒜、大白菜等蔬菜作物的病虫害。监测点主要配备了自动虫情测报灯、性诱监测诱捕器、气候监测仪、重大病虫害智能监测仪等设备。部分智能化病虫监测站,配备病虫害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野外自动气象检测仪(含土壤)、智能虫情测报灯、害虫自动性诱监测仪、智能孢子捕捉仪、病虫发生实时高清图像采集等设备。
(2)加强全球性重大农业虫害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为有效应对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通过田间调查幼虫和性诱芯监测手段全面监测。2019年济南市政府采购1万余套诱捕器,按300~500套·(667 m2)-1设置1个监测点的标准,对全市25.33万余hm2夏玉米、花生等作物实现监测全覆盖,实行网格化监测。根据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规律及区域危害特点,2020年建立南部区域监测阻截带,对重点防范区核心位置布防12盏高空灯,进行虫情数据实时监测,并储备防治药剂。由于全面监测、及时防控,草地贪夜蛾未造成大的危害。
(3)做好田间调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采取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灯下监测与性诱监测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病虫害田间发生动态。年均发布当前病虫情况、农作物病虫预报、防治通知、技术意见百余期。如2017和2020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年份,因预警防控及时,没有造成病害严重爆发。尤其是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病早、蔓延速度快,济南市政府立即启动小麦条锈病防控一级响应,全市农技人员等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村不漏田”的原则深入田间监测调查,并整合资金和防治药剂及时下拨区县,五一前对全市麦田统防统治一遍,经专家会商按照“123”的科学防控策略(即1遍普防控菌源,2遍普查科学防控,3遍跟踪精准防控),控制了小麦条锈病不同发病期的发展蔓延。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由专家会商制定科学防治策略,使农药减量增效得以实现。
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减轻农药面源污染。设施蔬菜上采用农业措施、生物药剂、防虫网、杀虫灯、色板、高温覆膜等理化诱控措施进行农药减量;粮食作物在大蒜、设施番茄、大葱、马铃薯上开展绿控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据植保部门数据,2020年全市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34.2万hm2,其中生物防治面积19.73万hm2,物理防治面积11.47万hm2,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38%,其中瓜菜等设施作物绿控技术覆盖率50%以上。
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每年选择一个县,利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扶持发展3~5个社会化服务组织,装备先进植保机械,提升专业化防治能力。据植保部门数据,2019年全市专业化防治组织共63个,作业能力4万hm2·日-1,加上农民自防,5日内能够将全市小麦防治1遍。2020年小麦穗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100%;采用直升机、无人机和地面机械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直升机7架、植保无人机890架,地面大型喷雾设备2055台(套)投入防治;环境友好型农药使用覆盖率达100%,农药包装回收率100%;提高了农药使用率,避免了用药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4.1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药
禁用高毒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全市种子包衣以及秧苗蘸根和土壤处理瓜菜果树使用率85%以上,粮食拌种90%以上,预防措施减少了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农药喷洒推广两降一加(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喷液量、添加农药助剂)喷雾技术,提高喷洒效率、效果。
3.4.2 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发展迅猛,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实现1 kg·hm-2药液以下,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据植保部门数据,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大中型植保机械近9000台,其中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从2018年650台增加到2020年1007台,增幅达185.19%;植保无人机从2018年197台增加到2020年306台,增幅达180.73%。
3.4.3 培训科学使用农药
对各级植保技术人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等采用“现场观摩+田间课堂+专家授课”的方式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使用农药培训。
据统计局数据,2015—2018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商品量)从2015年的2409.11 t下降到2018年的1955.73 t,减少453.38 t,减幅18.82%。2018年7.6 kg·hm-2较2015年8.6 kg·hm-2下降11.62%,提前2年完成指标。2019年济莱合并后,全市(含莱芜、钢城)2019年农药使用量(商品量)2636.55 t和2020年农药使用量(商品量)2385.77 t均比2018年(济南+莱芜)年度下降,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环境友好型农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呈现出向低毒控制型、高浓度选择型发展态势。石硫合剂、苦参碱、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戊唑醇、已唑醇、芸苔素内酯等生物制剂和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渐推广普及。如有机磷类农药用量从2014年的427.5 t持续降至2018年的207.24 t。新烟碱类农药用量从2014年的2 t持续升至2018年的251.38 t。在保证了农药使用量减少的情况下,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提升,农作物药害事故下降,生态面源污染减小。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