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伴随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现代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存在极大差异性,其主要由于多个独立网络发布节点组成,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与传播性,信息内容精简且冲击力大。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定位与服务创新进行研究。
高职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核心,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的第二课堂,高职图书馆阅读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会对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及科研的相关信息产生重要的影响,亦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的提高。然而,现如今,即便我国各大高职学校图书馆均配备对应电子资源,因资源整体覆盖面积较小,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加上图书馆对自身具有的电子资源宣传推广力度较差,造成使用率不断下降,很多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全面了解图书馆具有的数字资源。随着高职学生阅读模式以及获取资源手段的改变,图书馆需要不断充实自身数字资源知识内容和使用形式,让广大学生能够真正从图书馆提供的各项资源服务中获得自身所需。[1]
图书馆具备的功能和服务只有在新生刚入学之后根据讲座的方式统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如若高职学生想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各项功能与服务,则只能够根据自身理解和日常与图书馆的互动才可能掌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因所有高职学生接受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故而只能够在自身理解的领域内去运用图书馆各项资源,致使图书馆向学生提供的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全面发挥。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学生得到信息资源的方法更为方便、快捷,为了能够吸引高职学生科学合理应用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功能,高职图书馆需要明确“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应用现代媒体积极推广图书馆具备的基础功能以及增值服务,从而有效适应高职学生阅读习惯的不断转变。[2]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读者阅读习惯已经从传统纸质图书报刊转变成根据网络平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得到自身所需资源,致使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整体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知识发掘科技的不断出现,信息革命彻底颠覆了以往阅读模式,广大读者能够依靠具备高度互联网功能的各种移动设备时刻进行阅读活动,摆脱地域与时空限制。此种转变致使高职图书馆以传统提供借还作为主导的图书馆功能渐渐降低,而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如日中天,依靠“互联网+”科学技术,正在实行将读者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中心,且打破区域与时间阻碍的集群服务。并且,我国高职图书馆内部文献信息资源核心功能,正在由传统单一提供纸质资源作为主导渐渐转变成注重数字网络化资源建设,以及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效,对图书馆纸质图书的运用率产生不利影响。[3]
图书馆服务的宗旨一直都是“阅读”,在现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阅读身为一种方便、快捷、内容多样、具备开放式与自由式阅读环境的个性化阅读方式,逐渐受到学生读者的追捧青睐。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面向的阅读对象和阅读形式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网络阅读已经成为现代高职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关键路径。然而网络阅读的碎片化与自由化也造成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致使学生读者难以验证网络知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众所周知,现代学生缺少一定自控能力,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不利影响,高职图书馆在全面了解并认可网络阅读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应当认真仔细做好网络阅读的引导工作。可根据整理归纳经典阅读目录、扩充网络阅读推广宣传渠道,指导现代大学生持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
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现诸多信息,这部分信息以碎片化、零散化形式存在,被人们称之为微信息。在微信息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内部的数字生态体系亦渐渐转变成微信息生态体系。高职图书馆应当顺应互联网背景下微信息环境持续变化提出的一系列需求,结合即存服务实践经验和实践手段,充分了解广大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选取恰当正确的微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利用科学正确的分类组织方式对校园外部网络各种零散化信息内容展开归纳处理,正确合理将其融入高职图书馆信息体制中,且构成属于高职图书馆自身特有的微内容,为学生读者提供精致细腻的多元性微信息内容。
资源的应用率是权衡图书馆运行成效的主要标准,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内部资源应用率,使图书馆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为广大学生读者进行服务,亦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关键工作之一。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资源获取渠道不断增多,故而高职图书馆不但应当确保文献资源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而且在服务方面亦应当持续创新变革,需要运用自身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和现代互联网有机结合,逐渐创建和网络传播相匹配的、依靠网络终端的新型服务模式,根据网络覆盖的模式,使图书馆内部隐性资源与深层次加工的图书资源可以获得广泛宣传及推广,从而加大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创新改革平台,优化网络信息互动机制是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方式。在现代大数据背景下,把图书馆用网络的模式和广大读者进行互动,故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还需要将图书馆平台建设作为入手点,全面应用社交App公众网络平台,优化动态网络互动机制,利用完善健全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机制,创建起广大读众能够进行互动沟通的平台,进而可以更好、更全面为读者展开服务。例如,可创建高职院校图书馆专属微信公众号,在这一公众号平台中定期发布图书馆具体动态以及消息,并及时做好追踪服务。另外,可将慕课融入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体制中,亦是图书馆发展历程中一次伟大变革。针对自主学习的广大读者来讲,慕课具备规模庞大、开放自由、灵活系统以及深入在线学习的个性化特点,摆脱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运用慕课网络平台同样可以打开一种崭新服务形式,而慕课网络平台的创建亦对图书馆整体管理能力以及馆员综合素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从事于高职图书馆工作的馆员,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自主参加慕课课程的设计,提升慕课质量和慕课成效。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扩展线下学习领域,为慕课学习人员提供线下互动沟通的场地空间,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因为慕课属于一种开放式以及共享性的特殊教育平台,由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创建慕课课程导视,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引导高职学生应用,并实施慕课互动服务,向学生提供能够和教师直接互动交流的功能,让图书馆馆内资源服务真正做到与慕课有机融合。
资源共享是我国图书馆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课题,为了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馆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渠道,换而言之,馆际写作是资源共享的基础,资源共享领域的扩充与发展定然需要实施各种各样的协作和支持。而且,馆际协作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内部联盟化,对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非常重要。图书馆联盟是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目标与方向,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中,应当秉承共知、共建以及共享的发展观念,彰显高职图书馆具有的专业性特征,能够让高职学校相互间图书馆资源构成优势互补,全面发挥自身具有的个性化优势,让高职学校图书馆真正达到一体化发展。[4]另外,图书馆联盟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最好、最有效的组织模式,如若想让高职院校图书馆真正实现联盟化,则应当以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服务模式作为入手点,从上而下、循序渐进做好顶层设计,展开统筹规划,真正做到信息馆际互借、资源传递与有关专业科研的服务模式,从而更好、更有效提升学校图书馆实际管理成效和管理质量。
重新整理归纳资源,建立个性化、系统化服务体系,是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点。在现代“互联网+”视域下,知识服务逐渐向个性化方向转变,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建设带来诸多契机,归纳整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将广大学生读者个性化需求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客观依据,建立个性化、全面化的服务体系,以此充分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的特殊化和文化诉求的多样性。例如,可创建新书与热门书推荐网络路径服务体系,将互联网作为辅助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地向广大读者推荐图书馆建立的新服务及新功能,或者运用专题信息归纳服务体系,明确读者至上以及服务第一的价值理念,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状况,自主开发有关信息数据库,实施专题信息服务以及课题跟踪服务等相关保障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其次,为了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系统化、个性化、全面化服务体系的运用成效,还需要为学生读者营造一个崭新的阅读空间,提高信息数据过滤工作成效,利用智能化、现代化网络信息检索充分满足学生读者的一系列需求。
综上所述,依靠现代互联网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是高职图书馆的关键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现实状况,将“互联网+”思维作为中心,将教师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作为主导,呈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进而为社会培育优质专业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