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秋光
(中共抚顺市新抚区委员会党校,辽宁 抚顺 113000)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来说,词汇都是其重要的基础内容,如果没有词汇作为根基,那么语言将无法得到发展。我国汉语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汉语词汇也经历了诸多的变化。尤其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汉语词汇更是删繁就简,使其不断得到简化,而随着近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汉语词汇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焕发出新的活力[1]。正因为汉语词汇强大的包容性以及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各个时代都能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也注定了其在时间的长河里能够深远地影响华夏文明,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
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总体数量不仅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并且不同词汇的近义词数量也得到了丰富,因此能够用于描述一种事物或者是一种行为的词语不断增多,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予以代替。例如对某人的遭遇或者身世“感同身受”,可以用说“理解”此人;以往人们形容天气“酷暑难耐”,现代人们用天气“炎热”进行替代;再比如形容一个人“郁郁寡欢”,也可以直接使用“伤心”“难过”予以替代。近义词和同义词数量不断得到扩充和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现代汉语词汇在使用过程中趋于灵活和简便。
除了汉语词汇的近义词和同义词得到不断丰富以外,偏正式词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严格意义上来说,多数偏正式词汇都属于汉语词汇中的派生词,对原有词汇起到了解释说明以及丰富其含义的作用。并且近年来各种偏正式词汇的数量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偏正式词汇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例如两个语素的词汇:“小学”“中学”“大学”都属于“学校”的派生词,进一步将“学校”一词的含义进行了丰富;“梨花”“栀子花”“桃花”等都属于“花”的派生词。另外还有三个语素的词汇:“核武器”“电冰箱”“洗衣机”等。偏正式词汇的一大特点就是意思明确,能够方便人们理解,同时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能够被人们所广泛地接受[2]。
现代汉语中新词汇出现以及普及对于逻辑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造词的依据主要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现代汉语造词的过程中新词的造词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就以契合法为例,在新词的造词过程中需要表明其事物的主要性质,方便人们的理解。现代汉语中通过契合法造出的词汇有“快递员”,表示运输和配送快递的工作人员;“微电影”表示时长较短的电影,与传统的电影有一定的区别;“战斗机”表示能够投入到战斗中的飞机。人们运用契合法在现代汉语中造词时往往是根据具体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选取符合其特征的字词进行描述,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便于人们理解。
二是现代汉语造词中出现连绵词或者单音词汇的情况越来越少。一方面,连绵词在造词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例如“鹦鹉”“琵琶”等词汇中的各个词语不能拆开进行解释[3]。另外多数连绵词具有一词多形和一词多义的特点。另一方面,单音词汇虽然在我国汉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现代汉语的造词中单音词出现的频率已经大大下降。
三是缩略词在现代汉语中得到普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广泛地使用缩略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缩略词的作用。例如“四川大学”被简称为“川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简称为“全国人大”,“人民解放军”被简称为“解放军”。缩略词的出现以及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社会较快的发展节奏,并且在简化过后依然具有较高的理据性。
四是现代汉语对于外来词汇需要进行本地化翻译,翻译的形式主要有直译、音译以及意译三种方式[4]。在不同类型外语词汇的本地化翻译中,根据其使用需要以及具体含义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使其在翻译过后仍然能够保留其主要特征,并且具有理据性。例如英语中的“software”根据意译将其翻译为“软件”,“Jack”等人名根据音译翻译为“杰克”,而“world war”被直译为“世界大战”。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单位与非词汇单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传统汉语中,造句往往是将词汇作为最基本的单位,并且某些不具有单独造句功能的字节也被用于造句。例如汉语词汇中的“扬”可以组“发扬”“传扬”等词语,一般不会用于单独造句。但是现代很多报刊中经常报道“人民志愿军美名扬”,“扬”字也被用于单独造句,并且也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另外固定的词汇与自由词组之间的界限也在不断模糊,某些词汇可以进行拆解和拓展,而某些词汇却不能被拆解或者拓展,并且某些词和词组之间也可能出现混淆的情况。汉语中的“草鱼”作为固定词组,专门指代这一物种,不能被拓展[5]。而汉语中的“钓鱼”可以被拓展为“钓草鱼”“钓鲤鱼”等。而汉语中的“羊毛”“羊皮”等却可以被拓展为“羊的毛”“羊的皮”等,后者与前者的意义一致,但是后者的使用频率却远远不及前者。
派生法构词是现代汉语中人们构词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其最为主要的方式是选定一个词作为词根,围绕词根选择合适的词缀。通常来说词缀按照位置可以分为前缀或者后缀,而按照类型可以分为真词缀和类词缀。在派生法构词的过程中,词根被视为整个词汇的核心,无论是词根还是词缀的选择都需要将词汇的内涵放在首位。
1.前缀+词根
在前缀+词根的构词方式下,前缀往往没有实际的含义,相对于词根来说,无论是含义还是读音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前缀中存在真词缀的词汇有“老师”“老王”“老兄”等,其中“老”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存在于前缀中的真词缀,其本意为年龄大的意思,但是置于前缀中其本意被逐渐淡化,主要用于增强词汇的亲密意味。而前缀中存在类词缀的词汇相对较多,例如以“老”作为前缀的“老大”“老二”“老姨”等;以“双”作为前缀的“双眼皮”“双面胶”“双人座”等;以“可”作为前缀的“可恶”“可爱”“可怜”等。其中“老”既可以作为真词缀,也可以作为类词缀,作为类词缀,其本意仍然有一定的保留。
2.词根+后缀
当真词缀作为后缀用于构词时其往往用于名词、动词之后,辅助词汇的构成。例如以“头”作为后缀的“馒头”“甜头”“丫头”等;以“子”作为后缀的“儿子”“凳子”“车子”等;以“性”作为后缀的“神性”“急性”“天性”等词。这类真词缀置于后缀中依然没有实际的含义,其原本的意义被虚化。类词缀置于后缀中的情况相对较多,同样保留了一定的原意,例如以“手”作为后缀的“歌手”“打手”“射手”等;以“员”为后缀的“公务员”“医务员”“话务员”等;以“家”为后缀的“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等。上述类词缀作为后缀构成的词汇与人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部分词汇本身带有一定的褒贬含义。另外类词缀作为后缀也有双音节甚至是多音节的存在,例如以“场所”作为后缀的“公共场所”“私人场所”等;以“分子”作为后缀的“积极分子”“危险分子”等。
3.词根+中缀+后缀
这种形式的词汇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中缀的本意已经完全虚化,例如以“里”作为中缀的“啰里啰唆”“花里胡哨”等。
复合构词法与派生构词法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派生构词法是通过词根与词缀进行组合的方式构词,而复合构词法则是通过词根与词根相结合的方式构词。复合构词法是现代汉语中构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通常也被称为句法构词法。复合构词法主要可以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联合型,二是偏正型,三是动宾型,四是主谓型。联合型主要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具有一定关联性的词根进行组合,例如同义的“休”和“息”可以组合成“休息”;而类义的“岁”和“月”可以组合成“岁月”;反义的“始”和“终”可以组合成“始终”。而偏正型构词的特征是前者是定语或者是状语,对后者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例如“花”和“香”可以组合为“花香”。而动宾型构词前一个词根往往是一种行为,后者表示影响的对象,例如“关”和“门”可以组合为“关门”。主谓型首词根往往是事物或者现象,尾词根则是对前者的具体描述,例如“地”和“震”可以组合为“地震”。
重叠式构词法是现代汉语中常见且较为简单的一种构词方法,与上述两种构词法不同的是,重叠式构词法不需要选定词缀,仅通过词根便能完成词汇的组合,具体体现在词根的重复出现。
1.AA型
AA型词汇的词根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和副词等。例如以名词作为词根的“姑姑”“奶奶”等;以动词作为词根的“看看”“偷偷”等;以副词作为词根的“刚刚”“常常”等。
2.AABB型
AABB型的词汇部分是根据AB型词汇拓展而来,因此某些词汇有特定对应的AB型词汇,例如“日日夜夜”“偷偷摸摸”等。而有些词汇无特定对应的AB型词汇,例如“婆婆妈妈”“支支吾吾”等。一般来说,有AB型对应词汇的AABB型词汇并不会改变其原有的意义,往往仅能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作为汉语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其特点以及构词方式对于汉语文化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的速度较快,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的汉语言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新词汇产生的速度较快,并且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新词汇也将作为一把双刃剑穿插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领才能推动现代汉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使我国的语言文化焕发出时代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