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作为现代高等工科院校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大学物理课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充分地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分析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过程中,既要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唯物主义辩证观点,特别是在当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比较高的情况下,选择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此时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模式应运而生。[1]为了进一步探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应用途径,现结合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征分析如下。
“雨课堂”是清华科技园组织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该工具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作为在线教育研究的现代化成果,其同时具备了连接师生、提升教学效率与实践性等功能。该系统的应用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但实现了预习、课中学习的衔接,也对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部分进行了强化,能够关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赋予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2]。雨课堂大学物理智慧课堂中的应用也是基于智慧课堂的目标要求,通过借助于智能化终端来降低在线学习中的隔阂感,提升线下教学的效率,避免大学物理课程中知识点繁杂的现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3]
大学物理智慧课堂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以此来体现智慧课堂的优势与价值。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中选择雨课堂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雨课堂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考勤,甚至可以通过“随机点名”系统进行在线抽查。在学生进入到教学环节后,可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浏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可以避免各种复杂繁琐的操作。[4]通过实时保存等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当中。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调整,选择更具有侧重点的教学模式,同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系统的知识脉络也是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于大学物理这种知识点零碎的课程而言,系统的知识脉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雨课堂提供的各种知识整合与分析功能有效避免了知识点不系统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更为轻松。
课程互动是雨课堂重要的技术优势之一,通过弹幕互动的方式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启该功能后,能够引导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并在屏幕上展示,以此来引导教师开展讨论工作,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互动效果,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考核评价是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较为困难的环节,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因素与发展需要,借助于雨课堂的随堂考核功能不但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量,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评估水平,推动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完成。
大学物理课堂中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学生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落实中我们发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克服各种困难与阻力,其常遇到的问题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对于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整体概念、认知把控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模式的落实效果。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于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内涵理解不深入,对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的把控不周全。从客观上来看,物理课程知识点多、抽象程度高的特征长期存在,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难度都不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优势,通过可视化的模式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结构。然而很多教师在应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时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在形式上有了转变却无法改变思想上的内容,从而影响到实际教学成果。
课前预习对于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设置课前预习环节,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导入课程内容,同时也有助于解决课程反馈评价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课前预习整体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对于一些重难点的解析不到位,文字说明的篇幅过多等,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样也给后续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和影响。
课堂互动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解决课上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操作软件不熟悉,经常需要反复确认,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5]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一些问题也经常得不到有效的解答,影响到学生参与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构建质量。
课后复习是循环强化知识点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意义所在。尽管目前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时都会在这个阶段下功夫,不过就实际效果来看却依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课程回顾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不太理解的部分反馈不充分,导致教师也无法抓住学生的学习痛点,从而影响到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的实际效果。
大学物理智慧课堂中采用雨课堂来提升教学效果,要遵从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流程实现改善工作。
针对大学物理知识点覆盖面广、抽象度较高的特征,良好的课前预习是课中达到事半功倍学习的重要条件。通过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够通过十页左右的PPT讲解来实现预习互动,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点的学习与分解,通过预习的反馈评价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比如说在高斯定理这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高,此时就需要借助于图片、文字分享的功能与学生进行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理解的门槛。再比如说机械波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知到波的形态,这样针对性的预习模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重复查找资料的尴尬,体现了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优势。
课中学习中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特色主要在于考勤的效率以及过程引导。考勤过程中不容易出现错点、代答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点名占用课堂时间的问题。另外,借助于课堂投票等活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估,难度较高且反馈的效率不好,而在大学物理智慧课堂当中,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课后分析环节也是解决知识点覆盖面广、掌握不牢靠的重要方式。雨课堂的功能特征提供了良好的总结模式,可以对学习后的课后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帮助老师快速找到掌握不太好的部分进行强化讲解。另外,针对一部分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有余力深入学习的同学,老师也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构建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问题,包括考核评价过程中工具应用不熟练,主观的因素被客观评价后权重是否合理等,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磨、提升,更好地应用雨课堂构建出适应课堂需要的大学物理智慧课堂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智慧课堂在辅导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效果,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来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广智慧课堂模式,同时基于雨课堂的模式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大学物理智慧课堂的构建,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教师能够将定性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定量的评价模式,不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评价,二是可以通过主观判断更换客观判断的方式进行评判,有效提升了考勤的效率与有效性,甚至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阶段,更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为调整教学规划、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作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常识,大学物理智慧课堂还有一些问题和缺陷,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锤炼,以此来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