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勇
(泉州市委市政府接待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汽车安全驾驶,和道路、车辆、驾驶员操作三个要素密不可分,其中道路和车辆是客观因素,而驾驶员操作是主观因素。视野遮挡也就是视野盲区,处于视野盲区的障碍物,不论是静止的还是活动的,驾驶员均是看不到的。如果没有处理好视野遮挡问,将对安全驾驶埋下隐患,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以下结合笔者个人经验,探讨了驾驶员视野遮挡的安全性问题。
(1)车内视野遮挡。即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车辆自身因素遮挡了驾驶员的视野,例如座椅的高度、车身结构和长度、倒车镜的夹角等。车内视野遮挡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是驾驶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好在这些遮挡因素是固定的,驾驶员通过观察与分析后,可以通过一定技巧解除遮挡,从而保证视野开阔。(2)车外视野遮挡。除了车辆自身原因以外,外部环境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的遮挡,例如道路线形、地形地势、两侧建筑物、植物、行人等。车外视野遮挡具有随机性,随着车辆行驶会不断变化,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提出高要求。驾驶员只有了解交通法规,合理使用驾驶技能,科学判断路况,才能规避风险,保证开阔的视野。
(1)影响行车安全。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视觉能带来80%以上的信息,一旦出现视野遮挡的情况,因视线受阻会影响行车安全。当驾驶员处于驾驶盲区,会处于安全假象中,对车辆和周边行人、建筑的间距预估不准确,也无法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很容易出现剐蹭、碰撞事件。(2)诱发交通事故。不论是车辆自身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或多或少均和视野遮挡有关[1]。例如:城市道路中行人较多,因驾驶员视野遮挡没有及时发现行人,就可能撞到行人。高速公路行驶时,如果没有保持足够间距,因驾驶员视野遮挡,很容易造成连环追尾。
车身立柱能对驾驶室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但同时也会遮挡驾驶员的视野,以前档风玻璃两侧的斜柱(俗称A柱)为例,距离驾驶员的位置最近,国家规范要求A柱的双眼障碍角度≤6度[2]。一项测试中,一名成年试验者站在车身左前方,驾驶员正常坐在驾驶位。从驾驶员的角度看,在A柱的遮挡下基本看不到试验者的身体,仅能看到小部分手臂,此时驾驶员左转弯,就可能撞到行人。
对于这种情况,驾驶员在转弯、倒车时,必须减速慢行、提高警惕,通过转动身体、晃动头部,确保视野宽阔。另外,汽车制作企业在车身设计时,保证驾驶室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立柱的截面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
部分驾驶员为了提高车辆美观性,会自主选择一些饰品进行张贴或放置,如果位置选择不当,也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例如:前挡风玻璃上的年检标识位置不合理,后窗的玩具放置不合理,在前进或后退时视线可能遮挡;后视镜上悬挂过多饰品,车辆转弯或颠簸时会分散注意力;车窗玻璃膜颜色过深,在阴雨天气驾驶员可能分辨不清行人和障碍物。对于这种情况,驾驶员应减少车内饰品,遵循适度原则。一是合理选择张贴或放置位置,经多次尝试对视野的遮挡影响最小。二是车窗玻璃贴膜时,检查透光率是否达标,尽量选择颜色较浅的玻璃膜。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指出:道路设施和树木,不能影响安全视距和正常通行。然而在一些地区,道路设计或设施安置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指标。例如:在道路上施工,会设置大型的围墙、广告牌,不仅导致道路变窄,也会造成一定的视觉盲区。道路绿化能美观道路和环境,如果没有科学修剪管理,任由树木自由生长,也会影响视野光线。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求交管部门加强道路管理,在有施工作业的道路上,规范设置警示标牌,提醒驾驶员及时调整行车状态。另一方面对于绿化的影响,驾驶员应该谨慎行车;同时环保和交管部门应当关注树木的生长情况,做好修剪管理工作,必要时进行挪移。
我国道路线形主要是直线和曲线。驾驶员长时间在直线段行驶,很容易放松警惕而诱发安全事故;在曲线段拐弯行驶时,存在内轮差视觉盲区(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形成盲区),视野集中在平曲线段、竖曲线段,因视距不足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对于这种情况,要求驾驶员保持专心驾驶,时刻关注道路线形变化,不能凭借经验或直觉行车。而交管部门设计道路线形时,应该综合考虑,例如使用限速、警示、轮廓标等标志,引起驾驶员的警觉;曲线段设计时,科学设计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缓和曲线等参数,帮助驾驶员做出合理的预判[3]。
在夏季和冬季,以雨雪雾为代表的恶劣天气,会在车窗玻璃上形成水流、雾气,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遮挡,不仅分辨不清路面标线和标志,也会误判行车距离,甚至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对于这种情况,首先驾驶员应熟练使用灯光,掌握除雾功能,减少水流、雾气的干扰。其次要减速行驶,时刻保持谨慎态度,注意周边行人和车辆,必要时靠边停车。最后在恶劣天气下,尽量减少驾车外出,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人们在学习车辆驾驶技能时,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坐姿,不当坐姿、位置过低均会遮挡视野。目前汽车设计环节,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视野遮挡问题,因此在部件配置、座椅调节上,均设置了规范标准。驾驶员只有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才能保持舒适性,拥有开阔的视野,例如:双手平伸、手腕置于方向盘上;靠背和座椅的夹角呈110度;调整好倒车镜、后视镜的角度等。
面对复杂的路况,因周边车辆较多,驾驶员因视野遮挡,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要求合理控制车距。例如:前后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车辆和左右行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驾驶过程中观察行人状态、建筑物分布,做好制动准备,预防道路前方有视野盲区或障碍物。另外,在超车、变道、转弯时,不仅要预留出充足的操作空间,还要规范使用灯光,为后方车辆进行正确引导。
对汽车驾驶员而言,规范驾驶行为是基础,这是保证行车安全性的首要原则,尤其是正确使用转向灯。驾驶过程中,不论是变道、还是超车,均要提前开启转向灯,正确使用灯光。例如:超车时需要从左侧车道超越前车,而不能从右侧车道超越,且开启转向灯提示后车;会车时应使用近光灯,防止远光灯刺激驾驶员而出现视野盲区;汽车临时停车,尽量靠近道路右侧路缘,并且打开双闪,提示后车提前避让,防止因视野遮挡出现追尾事故。
车身因素造成的视野遮挡是客观存在的,而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视野遮挡具有随机性,为了减少视野遮挡带来的危害,单纯依靠驾驶员是不够的,还应该使用辅助工具。例如:汽车制造环节,加入侧向辅助系统,消除后视镜视野盲区,避免出现遮挡。实际生活中,以摄像头、倒车雷达、指示灯为代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弥补了汽车设计上的缺陷,而且能优化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此外,360°全景影像系统的使用,基本消除了所有的视野盲区,有助于驾驶员在无视觉死角的条件下驾驶,最大程度上保证行车安全。
驾驶员视野遮挡,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会诱发交通事故。文章以车身结构、车内饰品、路侧物体、道路线形、恶劣天气为例,介绍了视野遮挡类型和应对措施。保持正确姿势,合理控制车距,规范驾驶行为,使用辅助工具,能帮助驾驶员减少视野遮挡问题,提高驾驶安全性。在未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驾驶员视野遮挡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驾驶员只有集中注意力,不断提升驾驶技能,及时消除视野遮挡,才能获得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