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丹
秦胡是在明末清初随戏曲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秦胡与二胡、京胡以及高胡等弓弦类乐器为同属,均为唐代奚琴发展而来。国内的戏曲类型具有多元化特性,南北方的艺术特性大相径庭,南派戏曲主奏乐器即南胡,亦为大众所熟知的二胡。而秦胡由于其音色具有响亮、明快的特点,因此成为北方戏曲艺术主要的乐器。差异戏曲类型所使用的秦胡也大不相同,同时名称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晋剧秦胡又称葫芦子,其琴杆相对粗重,且琴筒相对大很多。秦胡被的琴杆相对要长很多。我国河北、山东等地所用秦胡又称为梆子胡。
一九四九年后,刘明源老师等演奏家,经多维度的艺术实践及研究,全面的推动了秦胡艺术的发展,使其成为民族乐中不可或缺的独奏乐器,同时秦胡能够满足不同艺术风格及表现形式的需求,因此秦胡将其分为高、中音秦胡。所以,秦胡乐器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也有了里程碑似的跨越。
直至今日,秦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学者们将秦胡定型为高音秦胡、中音秦胡以及地方戏曲秦胡三类。高、中音秦胡由于差异化风格的需求,定弦高度大相径庭。不同的音乐风格造就了差异化的秦胡类型。高音秦胡琴杆要短于中音秦胡,同时琴壳也没有中音秦胡大,千金区域偏低。众所周知,振动物体越小,其音调就会越高,而高音秦胡的定弦为d2-a2,较之二胡定弦高整八度,音质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在东北风格的作品中相对多见,其中包括《月牙五更》以及《东北小曲》《河北花梆子》等。同时也有将高音秦胡降低整大二度,将其称为次高音秦胡,次高音秦胡可以被用于《宫调》与《河北风》等演奏。因为现阶段还没有专用琴弦,因此音色与高音秦胡无显著差异。
中音秦胡的外型要短于高音秦胡,且琴杆相对要长一些,千金位置偏高,定弦为a1-e2。中音秦胡的琴壳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如同二胡琴筒音窗,这样设计能够使银色更为饱满,在河南及陕西风格的作品中相对常见,如《梆子腔牌子曲》以及《河南梆子腔》等。由于中音秦胡银色具有浑厚、高亢的特性,同时中音秦胡音域较之高音秦胡相对宽泛,因此目前很多新作都会选用中音秦胡。而且,中音秦胡能够降低大二度定弦,通过此方式定弦后即为次中音秦胡,次中音秦胡可以很好地用于《红军哥哥回来了》以及《板话》等演奏。
通过上述不难发现,较之二胡,秦胡定弦更具灵活性。为了精准的体现作品风格,很多情况下秦胡都会进行四度定弦演奏。为了从根本拓展秦胡艺术的张力,一些学者与制作人员已经着手开发低音秦胡,但现阶段还没有想匹配的作品问世。
梆子腔在我国戏曲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广泛刘传于西北,在甘肃、陕西、宁夏以及青海十分盛行。而在梆子腔戏曲中,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特性音。特性音被广泛的应用于国内陕西、西北地区的戏曲中,不但将特性音用于感情的转换,同时还从根本体现着秦胡独特的艺术特性。本章节研究所提的特性音即梆子腔中较为多见的“欢音”(主要体现愉悦的氛围)以及“苦音”(主要体现伤感的情绪)。前者通常在清乐七声音阶,并以“微升fa”进行表现,而后者通常存在于燕乐七声音阶,且大多以“微降si”进行表现。不过,特殊情况下由于音乐情节的需求,“欢音”及“苦音”会同时出现于一首作品中,此类转换形式即“变腔”。《秦腔牌子曲》为梆子腔素材中秦胡作品极具代表性的一首。一九五二年,郭富团通过梆子腔戏曲的不同曲牌创作了此曲。《秦腔牌子曲》具有多元化的音乐表情,同时速度、节奏变化相对频繁,同时强弱极具张力,此曲不但体现着梆子腔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是《秦腔牌子曲》在形成秦胡演奏艺术的初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秦腔牌子曲》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主要是梆子腔音乐中的《官谱》曲牌。首句即体现了梆子腔戏曲的磅礴之势,节奏循序渐进,密疏相间,同时以第1 小节为主线,逐渐趋于衰减,为音乐后续奠定基础;二部分为乐曲首段,此段依然以《官谱》曲牌为主,不过较之引子,速度显著减缓,且旋律线条渐宽,音乐舒缓;第三部分为乐曲的第二段,此段以梆子腔《杀妲姬》曲牌为主,音乐气氛较为激烈,情绪从哀伤逐渐呈现出愤慨;第四部分为第三段,此段以梆子腔戏曲《入洞房》曲牌为主,音乐力度虚实相间,情绪从分度逐渐过渡为欢愉;第五部分为乐曲的第四段,音乐基调与上段风格无显著差异,同时在三个强颤音后过渡至华彩,音乐走向从简至繁、逐渐强烈,进而将整曲推向高潮;第六部分为延续的变化重现。
演奏技巧是所有乐器的基础,任何乐器演奏技法均为乐器的灵魂,秦胡亦为如此,只有高超的演奏技法,才可以彰显秦胡的艺术特性,这样才能够深化演奏效果,进而通过音乐语言为听众呈现听觉盛宴。而对于秦胡而言,演奏技巧是艺术内涵十分重要的一个形式,若没有演奏技巧的支撑,那么秦胡就失去其特有的艺术特性。
弓法,通过字表面即可理解,是秦胡运弓的一种技巧。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乐器,任何乐器都有其特有的演奏形式,乐器与演奏特性具有多元化特性,正式这些特性才使音乐更具魅力。秦胡是弓弦乐,而线束的弓法即秦胡演奏的基础,所有艺术特色都要经拔法体现,正所谓“生源于琴却意于弓”。
演奏时所体现出的“快”“慢”“强”“弱”特点,都彰显着演奏者的情感。通常,秦胡有两种演奏方法,分别为小持弓、大持弓。后者的演奏技法,一般都出现于梆子腔、流行以及西北地区地方音乐的演奏中,以梆子腔为主流。而小持弓大多为河北梆子、评剧的演奏。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音乐形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演奏弓法使秦胡以其特有的方式呈现给听众。
当代演奏法对弓的力度具有更高的要求,内弦演奏中加强了中指力度,这样可以使演奏风格悠扬唯美。运弓即弓法的基础,运弓能力从根本影响着演奏效果,若在演奏时运弓技法不得当,那么秦胡就无法呈现出优美的音色,无法使乐器呈现嘹亮的音色,因此弱化了秦胡的艺术特性。
秦胡在演奏的时候,需要演奏者适当的运用力量,发力区域要以放松状态为主,全面掌握力量的运用才可以从根本提高演奏效果。在秦胡的演奏时,平衡控制运弓亦为基本的演奏技巧,只有使腹、臂、椅三者与运弓力度相制衡,才可以完美的控制力度,进而使演奏效果更完美。
“右弓,左揉弦”即秦胡演奏的标准姿势,揉弦即左手指法中最为主要的技术。演奏者熟练的揉弦,不但可以为深化音乐的厚度,同时还可以使音色更为饱满,进而体现情感。揉弦的侧重点在于处理音准与颤指间的制衡性,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揉弦力度,演奏者通过左手揉弦技巧,使音乐如同颂诗般呈现给听众,同时通过线束的揉弦可以提高情感的厚度。
秦胡的音色具有一定的张力,这也是秦胡独特的优势,通常,秦胡的揉弦主旋律要以慢揉为核心,使琴弦诵咏婉转多变的音色,彰显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在滑音的辅助下,为艺术提高可塑性。合理的揉弦,可以使演奏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滑音是梆子腔表演中常用的伴奏技巧之一,滑音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伴奏与唱腔的吻合程度,秦胡伴奏中滑音的应用与二胡滑音技巧十分相似。在秦胡演奏技巧方面包括同指、伸展指、垫指等滑音指法,不同的指法分别对应梆子腔演唱者不同的腔调、吐字以及咬字等发音方式。以同指滑音为例,从“降si”到“la”音,从“fa”到“mi”会使得伴奏的音乐较为圆润明朗。秦胡演奏中这种特殊的滑音技巧,也成为了陕西秦胡演奏的独特之处。滑音由于其在渲染情绪、表达情感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因此秦胡演奏者通常在梆子腔演唱之前的文场音乐或者不同乐段之间的伴奏衔接时使用滑音技巧。而且很多秦胡独奏曲目中也会运用戏曲演奏中所使用的技法。秦胡伴奏之于戏曲表演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戏曲也对秦胡演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秦派秦胡不仅具备上述基本演奏技法,同时秦派秦胡还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特性。
由于梆子腔发源地在陕西一带,其唱、念等表演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因此很多汉字中“四声”的发音在梆子腔唱腔中为“去声”。而秦胡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这一特点。在梆子腔戏曲音乐伴奏中,秦胡演奏常会使用“搂弦”这一技法。事实上,搂弦最开始是梆子腔秦胡演奏中的技巧,后来被借鉴到梆子腔戏曲表演秦胡伴奏中。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包括一度、二度、三度以及四度搂弦。以四度搂弦为例,其技法为左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下,无名指与小指同时按下,并且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根据伴奏需求不断调整手指压力,随着压力的变化,发出的音乐声音也会不断变化。这一特殊技巧主要使用的是四指,多数情况下,其他手指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服务于四指。由于四度搂弦声音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常用于奔放激昂的梆子腔表演中,而且手指用力情况要与唱腔相协调,为唱腔服务,因此,秦胡演奏者需要具备极强的控制力,并且能够实现弓弦以及用力之间的良好配合。
在梆子腔戏曲表演中,有两种主要的情感色彩旋律,分别为“欢音”和“苦音”,这两种特性音是梆子腔表演中表达人物情感以及角色形象塑造过程中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欢音”的形成是在五声音阶之上增加了“清角”以及“变宫”,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清角”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fa”音,而是要略高于自然大调中的“fa”,甚至有些接近“升fa”。另外,在使用秦胡进行梆子腔伴奏时,还需要格外注意“fa”音在整个表演中的情感色彩,以及对音乐的渲染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欢音”演奏的时候,其旋律和音调方面要注意特性音与骨干音的音程,需要按照大小三、六度进行,这样才能够在演奏时体现出较为明显直白的欢快的情感,“欢音”在梆子腔表演中通常搭配表达欢快爽朗、喜悦奔放的情感唱腔。
与“欢音”不同的是“苦音”是一种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之上增加了“清角”和“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si”音要低于大调中的音,更加接近“降si”。顾名思义,“欢音”的曲调演奏出来要明显比“苦音”明亮。通常来讲“苦音”的特性音较骨干音而言要多呈现出大小三、六度的特性。在梆子腔中秦胡伴奏通常以滑揉技法演奏“苦音”,多用于表达悲壮、哀伤等情感。在梆子腔戏曲秦胡伴奏中合理的应用欢音和苦音,能够帮助观众更好的感受到人物情感,有助于角色的塑造。
在梆子腔表演中主角为唱腔,伴奏为唱腔服务,秦胡在其中往往起着托腔的作用,在与唱腔同步表演的时候,能够丰富唱腔、烘托唱腔。当秦胡演奏秦托腔进行伴奏的时候,不仅要与唱腔同步进行,还要与润腔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因此要求秦胡胡伴奏者对于特殊音的处理以及润饰有着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并且与演唱者之间配合默契,要既能够充分发挥出秦胡演奏的衬托作用,还不能够喧宾夺主抢夺梆子腔的主体地位。秦胡在进行秦托腔伴奏时,不仅丰富了梆子腔表演的形式和感染力,同时也开发了新的秦胡演奏技巧,具有推进秦胡演奏以及梆子腔戏曲发展的作用。
首先,梆子腔表演来源于民间生活,因此作为秦胡伴奏表演者想要提升秦胡伴奏水平需要了解民间文化以及音乐知识,掌握好当地梆子腔戏曲音乐的表演风格。其次,由于梆子腔戏曲的特点,以及技法要求,需要秦胡演奏者具备较强的秦胡表演能力和熟练的技巧,通过弓抑扬顿挫与左手吟柔滑压的良好配合,充分发挥出秦胡伴奏的作用。最后,秦胡伴奏演奏者还需要充分了解剧本、熟悉剧本,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与唱腔良好的进行配合,为观众呈现完美的梆子腔表演。
综上所述,在梆子腔戏曲表演中,由于秦胡的独特演奏技法和特性音等独特性,不但丰富了梆子腔戏曲伴奏音乐,而且对于梆子腔表演中各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渲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相信在对秦胡与梆子腔戏曲的不断研究之下,二者将会实现更好的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播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