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辽宁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2021-11-27 03:17李菲菲韩雪峰
科技与创新 2021年9期
关键词:科技体制科技成果高新区

李菲菲,韩雪峰

(1.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110142;2.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110142)

目前,为了更好地推动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抓手,以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为重点,努力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一带五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引领,着力开启新时代全省科技事业发展新征程。从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辽宁经济增长新动力,使创新成为引领辽宁发展的第一动力。

1 辽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通过大力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补齐短板上狠下功夫、在突破瓶颈上精准发力,确立了辽宁省深化科技体制的主体框架和改革方向,推动着辽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事业不断前进。

1.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辽宁通过出台部署《辽宁省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东北科技大市场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仅在2018年就新认定18 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省省级以上示范机构达到74 家。推进开展省院校合作,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高校院所行”等系列对接活动,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后补助奖励,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省内转化科技成果3 000 项以上,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70 亿元。

1.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辽宁组建了多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立了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聚焦先进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和交通5 大产业领域,按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部署创新链,梳理出重点创新链,凝练推进一批重点科技项目,不断攻克关键技术,开发出辽宁的重点产品和关键部件,有效提升了技术研发能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1.3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认真落实《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计划”等6 类人才推荐选拔工作,广泛发动全省各类科技人才进行申报。辽宁省有23 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总数达125 人。严密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计划,借力外智为辽宁省重点产业发展服务。依托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支持培养1 647 名青年科技英才。切实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德国际智能创新园”和“工业物联网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国际创新园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不断加大海外专家人才引进力度,开辟外国高端人才来辽“绿色通道”,2017年引进外国人才9 412 人,其中“高尖精”专家610 人。召开了全省科技奖励大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1.4 高新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辽宁坚持把高新区作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阵地和策源地,着力把高新区建成全省落实政策最好、创新政策最优、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开展了全省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等主题培训,组织部分高新区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高新区对标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导高新区拥抱新经济,转变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省级高新区发展绩效评价,全力推进高新区以升促建,在大连长兴岛、鞍山腾鳌、朝阳喀左布局建设省级高新区,推进盘锦、丹东、抚顺创建国家高新区,沈阳、大连、本溪、抚顺、盘锦5 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中小企业双创升级特色园区。2018年,全省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10%、10%。

1.5 区域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功获批,鞍山激光、本溪生物医药、辽阳铝材、盘锦石化等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沈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初步形成,“两核驱动、一带支撑、多点辐射”的发展格局正在构建。全省有省级以上高新区15 个,阜新、锦州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8 个。

1.6 科技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全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工作已从社会事业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主战场。认真贯彻“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成功实现由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着力强化系统思维、战线意识,全省科技改革发展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执行同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

2 目前辽宁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辽宁虽然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确立科技体制的主体框架,为辽宁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对辽宁科技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2.1 综合服务水平不高,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间较长,目前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技术转移机制和金融支持等机制尚不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成体系。

2.2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辽宁省科技改革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16年辽宁省R&D 投入强度为1.69%,低于2.11%的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虽然有了较大增长,R&D 投入强度为2.0%,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企业R&D 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辽宁省企业R&D 投入为335.8 亿元,2015年为251.8 亿元,2016年为242.1 亿元,科技投入逐年下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3 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辽宁省的一些大院大所和高校的科研实力较强,但目前他们的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并没有在辽宁省得到充分利用。从成果供给环节看,近年来人们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着力释放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但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高校、院所重学术、轻转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科研经费、科研型干部的约束过严,制约了科研人员投身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从成果吸纳环节看,辽宁省国有企业数量多、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企业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弱、载体少,导致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

2.4 创新创业氛围不浓

部分地区、部门、领域传统意识依然根深蒂固,对新发展理念把握还不够精准,对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3 促进辽宁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以上问题存在已久,要想彻底解决,需依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立足辽宁本省科技体制改革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深化辽宁科技体制改革的策略建议。

3.1 逐步建立健全辽宁科技创新体系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与协调职能,使科技创新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政府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与协调职能,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消费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科技创新体系信息链完整,环形信息得以顺畅流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消费者在科技创新体系中能够真正做到协同创新,逐步建立健全辽宁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推动辽宁省科技创新水平日益提高。

3.2 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也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成果的大小与多少。一方面,辽宁省各级政府应该逐年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辽宁应大力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来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步赶上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3 鼓励科技成果在本省转化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与协调职能,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创新的线上线下交流等多种方式,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把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科技创新体系的环形信息顺畅流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本省经济紧密结合。继续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地转化,增强科技创新对本省经济的支撑能力。

3.4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公众关心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营造一个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

猜你喜欢
科技体制科技成果高新区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以人才创新为主导推动科技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