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彤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有限公司,天津300452)
为满足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对生产要素管理的实际需要,实现港区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高度共享,推动港口调度管理转型升级,加强精细化管理,集团业务部门建设了集团智能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以充分共享数据为主线,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及交互机制,实时采集作业公司生产数据,有效监控生产作业动态,实现集团与码头公司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基于此,为满足T 公司对生产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和集团调度系统对下属作业公司的数据要求,公司将旧的五日计划系统、汇报系统、统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满足海关对日常业务的管理要求,重新开发建设生产业务系统。
1.2.1 业务生产的需要
结合T 公司业务生产的需要,对船舶的调度、五日生产计划、昼夜生产计划、单船作业计划等生产业务相关工作进行系统化、智能化安排,同时对接集团调度系统,采用接口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对接,减少人员录入信息重复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1.2.2 减少信息重复录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目前的生产业务系统中,存在部分数据不对等的情况,只能通过手动录入等方式来满足对相同数据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在减少不必要的相同信息录入的同时,提升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和业务生产效率。
1.2.3 满足智慧港口的建设
为了建设“安全型、智慧型”液散码头,致力于智慧港口建设的发展目标,T 公司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及方式进行转变,加入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方法,创新管理思维,转化新管理动能。
将T 公司生产业务流程、业务数据、海关监管、交接班汇报、数据统计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过与集团调度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避免产生二次工作量,提高码头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应与集团调度指挥系统进行接口对接,实现数据公司内部及集团的共享,实现对业务生产计划的综合管理,完善的业务流程使得工作职责更加明确。
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地提高T 公司的生产效率。预期的经济效益主要为提高管理过程的安全性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3 点:①减少相同信息的重复录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而导致的追寻成本;②对部分计划等的安排情况通过更直观的界面展示,更快、更直观地体现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减少因安排疏漏导致的成本增加;③与集团调度指挥系统直接对接,减少重复上报的成本。
本系统主要包含公司现有的五日计划系统、汇报系统、统计系统和新开发的海关放行系统,其中五日计划系统、汇报系统、统计系统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海关放行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出口业务部分,同时将海关放行部分进行调整,融入整体的生产系统之中。
本平台采用结构化方法开发,总体步骤可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调查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五个步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为便于操作,将系统规划以外的四个步骤细化为七个阶段,详情如下。
第一阶段为需求调查,包含两方面:①业务流程调查。调查系统所涉及业务及其处理流程。②数据流程调查。调查系统所涉及数据及其处理流程。
第二阶段为系统分析,包含两方面:①业务流程分析。分析系统所涉及业务的处理流程。②数据流程分析。分析系统所涉及的数据流程。
第三阶段为系统设计,具体为系统外部描述,包括系统功能结构与系统原型等。
第四阶段为系统实施,根据系统逻辑模型构建真实系统,包括编程和测试等。
第五阶段为发布部署,具体为系统安装、调试,包括硬件与软件部署等。
第六阶段为交接验收,即系统外部交接验收,包括安装、调试、培训、提交产品及产品文档资料等。
第七阶段为结题,系统最终验收,包括结题、归档等。
经分析,按风险的内容划分,在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本系统的项目风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本系统旨在将T 公司生产业务流程、业务数据、海关监管、交接班汇报、数据统计进行一体化管理。数据结构复杂,关联较多;需要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库系统接口,采用B/S 模式,采集生产数据,设计主要工作流程模块;开发的模块无法有效集成,需要重新设计。因此,在技术的复杂性、兼容性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关性等方面,系统开发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在项目开发人员管理方面,由于开发单位近期在人员岗位上有调整,在工作交接上存在欠缺,且项目小组管理人员在各阶段与小组成员的协调沟通上,也出现了未预料到的状况,加之项目小组成员存在消极怠工的现象,以上因素均会导致系统开发中存在风险。
而在项目使用人员管理方面,使用者对自己的需求并不是十分明确,不愿意多谈日常的业务规则和工作流程,也讲不清楚。有的系统使用人员日常工作繁忙,空闲较少,更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向项目小组人员讲解业务,这些增加了开发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可能会导致因业务需求不足而使系统风险加大。
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主要如下:项目开发人员之前未有过类似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项目实施的进度相比编制计划延后;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用户需求还存在着变化;需求定义欠佳,进一步定义会增加实施难度;缺乏对软件开发策略和标准的遵循,沟通不足,质量欠佳;教条地坚持软件开发策略和标准,过多耗时于无用的工作。
项目组成员在编制计划时,未考虑全面,忽略了项目执行阶段的部分成本费用支出,或出现未严格按照项目编制的计划执行等行为,导致项目最终费用超支。
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任何阶段都可能有风险存在。纵观全局,信息技术风险,是由于总体信息化规划不健全、管理流程不完善、信息系统安全未按标准落实、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系统排查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制度缺陷等问题造成的信息技术管理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①制订整体规划。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业务需要,制订信息化整体规划,避免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观念和整合意识,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②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和固化信息系统管理流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及运维等过程中各环节的效率和效果,加强信息系统管理流程的风险管控。③强化安全机制。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制,采用诸如安装安全软件等措施,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此外,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动态。④建设人才队伍。通过组织内外部交流及培训等方式,拓宽信息化人员视野,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⑤加强系统检查。定期对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关注信息系统与业务需求是否相符,消除系统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⑥实施持续优化。通过组织到集团内部或外部单位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信息系统管理优秀实践及典型案例,结合自身过往信息系统管理经验,围绕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持续优化。⑦完善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内容覆盖各个环节,避免制度之间存在交叉或冲突,不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监督。
综上所述,在某种意义上,IT 项目管理就是风险管理。IT 项目的风险可以通过研究软件开发各阶段的阶段目标、衡量标准以及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中,由项目组管理者提前感知,并予以控制。
信息技术风险作为一种管理风险,在关键措施上,需要制定信息化规划流程、加强管理流程的风险管控。提高信息化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定期巡检,消除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多管齐下,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宜企业管理的环境,同时保障企业日常事务的平稳和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