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2021-11-27 02:19:30
山西青年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民办高校心理健康

高 佳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当前,人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所以,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当前单一、老套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探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一、民办高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当前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信息化环境下所诱发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信息化发展,这就表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民办高校的学生是年轻的群体,精力充沛,有冲劲,但自控力不强。互联网虽然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同时也让很多学生过度依赖和沉迷网络,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焦虑、内疚的情绪,还有自暴自弃的可能。而且,过度沉迷网络还会影响到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缺少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功能退化等。[1]

(二)学生自身的问题

经过调查能够发现,部分民办高校生存在着同程度的焦虑和自卑心理。部分民办高校生认为自己的学历缺乏优势,无法和名校学生相比,社会竞争力不足。既想早些进入社会自食其力,又对社会存在着恐惧心理。还有部分高校生因为高考失利大受打击,希望在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我。但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学生短时间内可能无法适应,遭受各种挫折,不仅自己的信心大受打击,还有可能失去人生目标,因此开始以消极的态度消耗大学时光,整日彷徨,十分懈怠。同时部分民办高校生不了解客观的就业形势,对自我能力缺乏客观的评定,看待事物过于简单过于表象化。在遭受了学习、就业上的挫折后,就会比较迷茫、无助,无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2]

二、信息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开设网上课程,创建心理教育网站、软件

民办高校要想探寻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需要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开设网络课程并创建相关的网站和软件。一方面,民办高校需要总结历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与相关的心理教育专家共同探讨,给出解决策略。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上传到平台上,根据具体的内容类型分成不同的板块,吸引学生咨询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微信公众号,提供心理咨询、心理问题查询等相关服务。公众号上应经常推送一些心理常识、心理健康案例、心理问题的引导性阅读材料等。[3]

例如:心理咨询。考虑到学生可能不愿意直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学校需在官方的网站、平台上专门开设一个匿名的网上咨询服务栏,为学生提供沟通、咨询等相关服务。学校组织邀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提供专业服务。学生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前来咨询,专家根据学生的意愿决定是否告知辅导员。如果学生同意告知辅导员,辅导员在了解问题后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并与心理教育专家一起,逐步地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各种咨询情况,学校要总结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类型,选择数量比较多的类型,在班级中统一进行教育引导。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扩大学生群体的覆盖范围。例如:开发心理健康APP,通过互联网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体验。学生通过个人信息登录APP享受个性化的服务。早在2014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就推出了第一款专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手机APP。能够免费提供在线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进行专业的测评,并在“我的”栏目中查询测评的结果,还能够直接与心理咨询师互动。考虑到当前的开发条件不足,社会上的心理健康教育APP不多,所以学校还可以面向学生,开展一个软件设计大赛,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二)借助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做好风险预警

由于民办高校的专业心理教育教师数量较少,甚至有一些院校还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民办高校要积极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

第一,在学校内部建立全面的教育大数据,这样能够做好全方位的监管。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校园一卡通,基于校园一卡通可以收集整理学生的个人信息、体检情况、心理测评信息等,同时学生在使用校园一卡通的过程中有关的课堂出勤、社会实践、购物、就诊、心理咨询等相关的信息也能够被记录下来。结合大数据就能够进行心理行为的描述或是进行发展预测。同时,结合学生在本校的网站、软件、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地方的问题咨询结果,或是在一些网站上的回帖发言,进行监测预警。一方面能够搜集整理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快速地捕捉到极端发言或者危险思想。如果被系统监测到,就会在第一时间寻找ID信息,告知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干预。[4]

第二,利用大数据,建立分析模型、个人档案。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当前的民办高校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规律,这样也能够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例如:大一学生往往是适应方面的问题;大二学生往往是心理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大三学生往往是就业方面的焦虑。学生在学期末,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迷茫。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各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引导。

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以整理日常学生在网络和在线下所做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多种信息,建立心理测量模型,进行信息的分析,为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这样就能够生成更加客观的信息,分析每一个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问题的发展预测。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困惑,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做好引导。[5]

(三)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哪些方法更容易被民办高校生所接受。基于信息化背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化资源。这样也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例如:多媒体教育。在语言讲解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整合视频、图片等等,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地呈现。在“珍爱生命,远离主题”的主题教育课上,考虑到民办高校生没有接触过毒品,对于毒品的认知可能比较狭隘,对于毒品的危险性认知不足,还有一些学生有猎奇心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没有按照一般的教育方法,而是选择搜集整理了一些介绍毒品种类、危害的纪录片截取了其中的部分片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吸食毒品后,一个人不仅仅会产生幻觉,更会做出很多无法自控的危险,在给身体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还可能造成很多悲剧。同时教师会附上一些讲解的图片,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毒品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此外,还可以整合网络、慕课以及微课教学资源。例如:慕课,需要考虑到民办高校生的特点,推出一些慕课资源。如果面向的是刚步入校园的大一学生,考虑到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不适应新的环境,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时定期地在慕课平台上学习,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以把整合后的教学资源视频发布到平台上,让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直接登录学习。[6]

(四)其他新型教学模式

第一,网络聊天室。由于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且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相对更多一些。所以,学校可以培养大批的学生志愿者,负责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工作。例如:组织教师培训学生干部,提升他们的心理疏导能力。或是在心理健康协会中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让他们以双方匿名的方式,在网络聊天室中聊天、进行心理问题的指导,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和乐观的心态。同时,负责心理疏导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些讨论话题或是视频资源,输出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咨询者的心理健康素养。

第二,利用大数据,创建虚拟情境。在常规的治疗中教师一般采取放松治疗法,逐步地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但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更无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心理戒备,不敢主动地讲出心理困惑。所以,学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创建一个虚拟交流平台、模拟虚拟社会情境。例如:部分学生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借助大数据可以创建一个社会情境,模拟各种现实场景,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环境,还能够在反复练习中达到共情的效果,情感体验也会更加深刻,此时,就能够获得理想的心理健康引导效果。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民办高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建设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各种信息数据,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预估,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当前的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民办高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