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震
(海军潜艇学院,山东 青岛 266199)
在现代化战争中,核潜艇的作战地位重要、作战海域远、航渡时间长,其能否隐蔽进入海上预定阵地,是完成作战任务的关键。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反潜手段日益多样化,反潜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反潜作战主要以信息化网络体系为支撑,整合太空、空中、海上、地面、水下各种反潜兵力,建立了全方位、大纵深、高时长的反潜作战网络,核潜艇被跟踪的概率将会变得越来越大。随着反潜威胁的加大,潜艇隐蔽性就更加重要。因为现代潜艇一旦被敌反潜兵力发现,就很难摆脱,特别是在己方不掌握制海权或在敌方的近海[1]。如何提升支援掩护核潜艇的能力,对提高核潜艇隐蔽性,达成作战目的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由于核潜艇航行阶段的不同,其所面临的战场情况也不同。因此支援掩护作战兵力应根据核潜艇航行阶段的特点、支援掩护兵力的作战能力、反潜兵力的配置、反潜兵力的威胁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支援掩护的行动样式应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选择,但是每个行动样式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由于目前各军兵种的作战能力各有所长,选择兵力时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例如海军航空兵与空军兵力两者在支援掩护行动中均可执行空中侦察、驱赶、清扫反潜兵力的任务,指挥机关在安排任务时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支援掩护兵力行动时,应尽可能地与核潜艇的行动保持协同。由于受到水下通信技术的限制以及保持隐蔽性的要求,通常两者不能建立实时且隐蔽的通信网络,这就要求指挥部门进行有效的协同指挥。一般对核潜艇的支援掩护行动,主要以实行计划协同为主。因为支援掩护行动的执行时间往往覆盖核潜艇兵力的行动时间,两者的行动区域必然会有交叉重叠,存在因识别错误而发生误击、误伤事件的概率。通常计划协同的指挥方式会限制指挥员随机处置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因此支援掩护兵力与核潜艇的协同指挥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反潜兵力的体系作战能力不断增强,作战空间也极度扩大,敌我双方的作战优势可瞬间发生变化。反潜兵力为掌握对手的兵力行动,必然会对其主要作战平台进行严密的技术侦察、监视和打击破坏。尤其是核潜艇的行动往往会引起反潜兵力的极大关注,一直受到反潜体系的严密监视。因此,为有效应对对手立体化反潜体系,潜艇应加强与其它兵力的作战协同,其主要协同内容包括兵力协同、火力协同和信息协同[2]。在组织支援掩护作战行动时,还要时刻兼顾对参与支援掩护行动的指挥信息系统、必要设施、参与兵力、政治宣传、后勤保障的组织。同时,也要组织防范对己方兵力的电子干扰和火力打击等杀伤手段。由此可见,支援掩护作战行动组织协同复杂困难。
随着国际利益的交织互融,国家之间的军事资源也有所交叉和共享。现代战争中已很难有纯粹的双方交战。尽管在某海域设置海上禁航区、空中禁飞区等,但是支援掩护作战的兵力在掩护核潜艇突破敌方封锁线过程中,势必还会受到其他利益攸关的军事力量的侦察、监视或驱逐。因此,指挥员还要做好应对非参战国家武装力量干扰的准备。
支援掩护行动的兵力保障根据被支援掩护对象的军事意义进行设定,指挥员应积极将保障兵力构建成完备的作战体系,对抗敌军严密的反潜封锁体系,实施支援掩护行动才能取得积极战果。核潜艇分为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两者的军事意义不同,兵力保障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地,对攻击型核潜艇的支援与掩护兵力多以海军兵力为主;对战略核潜艇的支援与掩护则会尽可能的运用各种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需对各兵力统一运用,周密计划,密切协同,以达成作战目的。
在信息化海战中,信息优势往往能改变战局,夺取信息权成为头等大事。从目前电磁探测技术的发展来看,如果核潜艇一直保持在足够的深度,那么任何的电磁侦测手段都很难奏效。但受通信技术的限制,潜艇目前还无法实现水下大深度自由通信,在通信时更要改变深度和速度,从而影响了其隐蔽性[3]。这就对通信保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水面以上的通信保障比较完备,能够建立可靠有效的通信网络,但是如何确保对潜通信的畅通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核潜艇保持隐蔽性的支援掩护行动需要信息情报的支持才能完成。信息化作战行动对情报信息保障的基本要求必须是准确、及时和不间断的,而且要安全可靠。信息情报保障部门需要将从卫星侦察、海洋监视、人工获取等多种途径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最终通过指挥网络将获得的高价值情报传递给指挥机关及各作战单元。在支援掩护作战中,需要高度依赖战场侦察和精确火力打击力量。
支援掩护兵力的后装保障关系到作战行动的成败,往往战争的较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后装保障能力的比拼。现代化后装保障应该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军队需求为核心,以作战任务为牵引,构建起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保障体系。在对核潜艇保持隐蔽性支援与掩护任务中,不仅对新技术的军事应用需求会大幅提高,而且还会出现不同以往的保障需求,如需要同比例的核潜艇模型在岸上或海上进行“隐真示假”,迷惑敌军的空中侦查。如此种种无不考验着后装保障体系的能力。
兵力保障对策以海军兵力为主,其他兵力为辅。对核潜艇保持隐蔽性的支援掩护行动所需的兵力主要以海军兵力为主,空军兵力、战略支援兵力、民间力量给予必要配合。通常海军保障兵力主要由水面舰艇、常规(核)潜艇、武装渔船、水下无人潜航器、海军航空兵等武装力量组成,需要具备执行掩护佯动、清理航道、侦察危险海区、前出驱潜、对水面侦察力量进行干扰和对抗、对反潜兵力进行驱离和打击等任务的能力。空军兵力主要为支援掩护作战行动在某一海域夺取制空权,协同海军航空兵进行反潜巡逻。战略支援兵力主要负责执行对支援掩护行动提供情报信息支持,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等任务。民间力量的运用主要以海上情报侦察、破坏敌水下侦察设备为主。只有根据各兵力特点,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其长处,才能达到更好的作战效果。
3.2.1 确保对潜通信的保密性
任务前要注意做好对潜通信组织、通信频率、通信组织规定的保密工作,增强通信反侦察能力。通过加密技术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降低被敌截获破译的可能性。可通过采取灵活多变的通信战术对敌进行欺骗和干扰。如以岸基通信台、水面舰艇、常规潜艇、卫星、无人装备等移动平台为基础建立通信网络,模拟核潜艇通信,随机发布一些假信息,牵制敌通信侦察兵力。
3.2.2 掩护通信与中继通信相结合
潜艇对岸通信极易被敌方电子侦察系统所感知,从而暴露潜艇位置,被敌方兵力跟踪监视。因此可以以水面舰艇伴航的方式掩护核潜艇对岸通信,对敌实现欺骗,让敌人误以为发信平台为水面舰艇[4]。伴航的水面舰艇也可以替代为潜艇进行中继通信,潜艇通过水声通信器材将信息传递给水面舰艇,由其进行转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潜艇被发现的概率。随着低频远程水声通信系统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水面舰艇平台可以达成全时、隐蔽、有效的对潜通信。
3.2.3 建立多重通信网络,确保通信畅通
通过使用多种频率、通信终端、通信方式对同一通信目标综合建网,提高通信网络的生存能力。积极运用新式通信技术和通信模式,如可利用激光通信、光纤系留浮标[5]、无人水下平台(UUV)[6]等新科技产物进行水下建网,利用卫星、无人机或飞机定时在某一海域待机,与潜艇进行通信组网,探索更高效、更快捷、更可靠的通信新模式。
3.3.1 保持信息情报的系统性
作战中各作战节点接触的信息通常是彼此孤立的、零乱的战场信息,只能对表面的、局部的情况进行反映,而全面的、连续的情报信息才是真正对作战有价值的。连续的信息即要求信息情报在一段时期内对某一对象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情况,反映出该对象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全面的信息即要求信息情报要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可能性、事物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把握。只有依据全面的信息情报,才能做出合理的作战决策。例如,在支援掩护行动中要时刻关注敌反潜兵力的整个动态,才能评估出我支援掩护行动的效果,以便采取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3.3.2 保持信息情报的真实性
信息情报的真实性才能将正确的作战决策引导出来。随着军事领域情报信息的获取途径的增加,各种情报信息真假混杂、真伪难辨。情报识别要求情报人员应有敏锐的情报意识、强烈的敌情观念、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般识别情报真实性的方法有2种[7]:1)联系比较法,在情报反映的情况与其他有关情况的比较中识别情报,是情报识别的基本方法。可分别联系已有的情况、相关知识、己方情况、当前形式等进行识别。2)要素比较法,从分析情报各要素的性质、特征及相互关系来识别情报的方法。通常从分析情报的来源、涉及的对象、涉及的区域、涉及的时间、反映的情节等方面着手。
3.3.3 保持信息情报的时效性
战场信息情报时效性影响敌我双方的信息优势。战场态势随时间千变万化,最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情报,一旦超出时间也就失去了其价值。为保证信息情报的时效性,信息情报保障部门不仅要使用先进的通信手段,确保信息及时送达,还要提高情报系统的抗干扰、抗毁伤、再生能力。同时为保证我方指挥系统设备的安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周密组织系统隐蔽伪装,加强器材储备,积极扰乱敌方情报信息运用环境,打击敌方侦察系统和设备,阻止其获得所需的情报信息。
后装保障部门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的供应保障链为支援掩护兵力提供所需的后勤保障与装备保障。组织与筹划信息化战争后装保障应具备以下2点要求。
1)信息主导,体系聚能。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比的也是后装保障能力。后装保障系统的运转很大程度上依靠准确的战场需求信息。保障物资品种繁多,保障对象各异,时限要求不同,因此后装保障的首要就是确定保障对象的优先级,再次对保障任务进行分类和分发等,将战场指挥机构、保障主体、保障物资、保障对象等进行网络衔接,组成动态的、高效的、智能的一体化后装保障系统。通过信息网络由原来的粗放式保障转向精细化保障,由原来的组合累加模式走向内聚融合,能够确保后装保障实现物资的快速、精准补充,提高后装保障的效率和效益。
2)军民融合,科技助力。
通过军地核心保障能力的融合,一切有利于提升后装保障力的军地资源、技术和手段都将融入军事后装保障体系中,极大扩展了后勤装备保障资源[8]。平时,注重对各类军地物资、新技术、新装备、人才资源的采集,进行归纳、分类、整合,最后储存于后装保障网络中,做到随时可查可调用。在作战过程中,才可以将军地保障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保障能力和战斗力,为作战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现代战争中,体系对抗越来越激烈,单一平台的生存性有赖于体系的支撑。因此对支援掩护核潜艇保持隐蔽性的作战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对核潜艇保持隐蔽性的支援掩护行动的特点,不难发现在组织实施该行动时,需要解决多方面的保障需求问题,为之后的作战行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