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盈盈
(南昌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计算机、手机等电子媒介在普及过程中,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电子媒介传递的信息也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等方面造成影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网络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必须尽量避免电子媒介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儿童文学有着极大的阅读价值,对儿童而言,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同时,既可以拓宽自身知识面,又可以得到心灵成长的养料,得到精神层面的滋养。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媒介已经逐渐渗透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可否认,电子媒介可以丰富儿童的眼界,帮助其学习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导其了解当下的科技信息。然而,电子媒介也将很多负面信息展现在儿童面前,对其生长造成很多不利影响。所以,电子媒介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值得教师和家长深入探究更多的教育方法,探索克服其不利影响的方法。
第一,电子媒介必然对儿童认知产生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对世界进行探索,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电子媒介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过早地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儿童。虽然网络中有着大量的正面信息,电子媒介可以进行道德规范的传递,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在一些电子媒介中也会出现暴力、欺诈等内容。儿童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中,这样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困惑,不利于道德观的形成[1]。第二,儿童时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电子媒介的帮助下,儿童可以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解决困惑。然而,在缺少思考和探索过程的情况下,儿童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逐渐忽视了想象与创造的快乐。第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继承,提升母语能力。而手机、电视、电脑等都可以将国外文化、网络文化等内容展现在儿童面前。这些内容都会对其学习过程造成冲击,限制儿童在本国文化领域的发展。
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足,对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为了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可以引导其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自然知识。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品都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编写的,能够将其吸引到书中描绘的世界中,帮助其放松身心的同时,提升对自然的认识,维持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儿童积极去发现世界,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的信息,学习到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到开阔儿童眼界的作用。同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的拟人化手法,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能够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引导其对世间万物进行探索,了解到宇宙、人类、历史、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内容,既可以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又可以维持儿童主动进行阅读的热情,实现开阔自身眼界的目的。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探索精神,不知不觉地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想象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儿童教育时,必须关注其想象力的保护。借助电子媒介,很多快节奏的儿童节目可以使其实现放松身心的目的,但这也会导致其过度沉溺于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弱化思考和想象的过程,使想象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认知特点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充满有趣的故事内容,可以让儿童享受阅读过程的同时,根据作者的描写,在头脑内对故事中的环境细节、人物形象等进行想象,勾勒出内容丰富的画面,并积极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可以在头脑内对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使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儿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时间调整阅读进度,这样可以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认真研究作品中的细节,沉浸于儿童文化世界中。
适合低年龄段孩子的图书中都会配有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品质精良,可以与孩子的想象力进行关联,也可以弥补一些儿童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其在脑海中留下优美的内容,丰富其内心世界,跨越现实影响,通过自己的想象,探索出儿童文学作品中内容丰富的世界。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阅读已经成为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帮助其在神奇的文学世界中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
儿童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儿童来说,语言诙谐、情节丰富的儿童文学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儿童文学的作家往往会使用简单的语言对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进行描述,让儿童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同时,儿童文学经常采用寓言、童话等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将现实生活进行描写,具备极强的美感,并且可以与儿童产生共鸣,让其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其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儿童文学的帮助下,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引导儿童提升分辨美丑的能力。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带入为作品中的人物。儿童文学中的主人公都具备优秀的道德修养,性格坚韧,具备很强的责任心。通过将自己带入到作品中,可以让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中的必备品。很多针对儿童开发的游戏软件或动画片得到普及。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儿童都沉迷于游戏以及动画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淡化外出活动的意识。儿童文学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到更多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故事主人公的处事方法和沟通技巧,可以意识到如何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意义,了解到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
学生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过程。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在闲暇时间放下手机和电脑,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在自由的状态中,捕捉书籍中的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丰富自身内心世界[3]。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很多儿童文学阅读作品都以童话、典故等形式编写多个故事。很多故事都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能够引导其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竞赛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提升儿童文学阅读的兴趣。这样,随着阅读经验的提升,学生可以逐渐丰富自身认知,享受阅读过程。通过长期阅读经典儿童文学,就会保持定期阅读的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激发其主动产生阅读的渴望,强化其阅读动机。教师应该先起到榜样作用,定期进行阅读,并将阅读儿童文学过程中的感悟与儿童进行分享[2]。这样,就可以实现吸引其兴趣的目标,在阅读之前,就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主动通过深入探索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寻找故事结局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适当的举措,刺激儿童主动进行阅读。例如,可以引导儿童与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分享自己阅读的新作品,分享书中的精彩内容,介绍主人公的优秀品质,让儿童文学的阅读走向更高层次。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儿童共同制作读书笔记,简单记录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精彩部分,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这样,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阅读动机的强化。
在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其在深入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思想,积累更多语言表达的技巧,并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顾,将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过程,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提升阅读儿童文学的积极性。为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儿童文学读写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对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所读的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不需要对学生创作的字数和形式作出要求,只需要引导其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强化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并积极进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逐渐提升读写能力和自身的文学素养。
总的来说,在对儿童成长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电子媒介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积极转变观念,并充分意识到儿童文学的阅读价值,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其在与教师、家长和同伴沟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入思考能力的提升,克服电子媒介的负面影响,保持自身童心的同时,得到表达、交际、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