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浅析

2021-11-27 01:11
军事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解放区军区中共中央

★ 郑 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状况及未来作战对象的变化,着眼于全国斗争局势的需要,适时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贯彻与实施,不仅保存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加强了华北、华东解放区的基本阵地,而且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力量和巩固的根据地,这对最终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制定的考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取得发动内战的准备时间,一面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兵遣将,从西南、西北等地调动大批军队向解放区推进,企图控制华北、华东的战略要地和主要交通线,分割解放区,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然后凭借《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出兵占领东北,进而在战略上对关内解放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对此,为打破国民党这一企图,中共中央决定先机控制和发展东北,于1945年9月19日发出《中央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指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86 页。这一战略方针,主要着眼点是在内战危险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力求争取东北,控制热察两省,主动撤出南方的一些解放区,收紧阵地,集中兵力,摆脱被动。

(一)东北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确立这一战略方针的主要原因。“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核心,就是集中力量,力争控制和发展东北,这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密不可分。东北地区幅员辽阔,面积100 余万平方公里,时有人口3400 余万。从地理位置看,它北与苏联毗邻,有漫长的边境线,东与朝鲜隔鸭绿江而望,西接蒙古,南有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西南的沿海平原与冀东连接。此外,东北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如果东北被国民党军占据,就会使华北解放区处于国民党军的大包围之中,形势将十分不利。反之,如果我军成功争取到东北,就可以改变解放区长期被国民党四面包围的状态,形成一个相对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所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几次讲到控制东北的重要性,并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 册,第532 页。

(二)巩固发展华北各解放区是这一战略方针制定的重要原因。华北包括当时的北平、天津、热河、察哈尔、绥远、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区,西部以荒漠、山地为主,东部靠海以平原为主,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连接内陆与海上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关内与东北的陆上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军渐次退出华北战场。在华北战场和日军作战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在牵制大量日军的同时,抗日根据地也取得巨大发展。从解放区的态势看,陕甘宁边区与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占据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党解放区的中心地带。冀热辽解放区与东北地区毗邻,我军越过长城就可出关进入东北。可以说,华北地区我军和解放区的发展为争取东北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

(三)华中和华南解放区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这一战略方针制定的重要因素。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方针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多个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在日伪军的接应下,占领了华南大部分地区,同时进占了归绥、太原、洛阳、郑州、开封、徐州等城市,并沿平汉、同蒲、平绥、津浦各铁路推进。华中和华南的浙东、苏南、皖中、皖南及豫西、湘粤边等解放区,已处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下,在这些地区的部队,有被国民党军各个击破的危险。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被动局面,需要及时把分散在长江以南的兵力转移北上,集中保存实力,同时还能在军事上掩护和保障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从而形成应付全面内战的有利战略态势。

二、抽调各解放区大批部队和干部进军东北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核心是进军东北。对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果断地调整了全军的战略部署,对各战略区的部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与调动,连续发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进军东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各中央局和战略区迅速组织部队和干部向东北进军,以加速争取与发展东北的步伐。

(一)东北抗日联军和冀热辽军区一部先期进入东北。东北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早在1945年4至6月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苏军进入东北。为配合苏军对日作战并收复东北,东北抗日联军派出大批人员随苏军行动,担任侦察和作战任务,并迅速进驻哈尔滨、长春、沈阳、吉林等57 个大中城市。抗联部队进入东北后,一面协助苏军肃清日伪残余,一面着手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在彭真、陈云等到达沈阳后,周保中及时向东北局汇报了原东北党组织和抗联的情况。东北局向其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进军东北的指示精神,并对抗联的斗争业绩给予高度评价。抗联部队随苏军进入东北,为之后八路军、新四军一部进军东北准备了基础。

在苏联对日宣战后,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以延安总部名义发出的第2 号令,命令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李运昌等部向察、热、辽、吉进军。根据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命令,紧邻东北的冀热辽军区迅速行动,于8月中旬成立以李运昌为首的东进委员会和前方指挥所,分路向承德、赤峰、锦州进军,其中担任东路进军任务的第16 军分区,在司令员曾克林、副政治委员唐凯率领下,于29日由九门口绕道越过长城,进入东北。30日黄昏,该部在苏军炮火协助下攻占山海关,9月4日进入锦州,其一部于6日进入沈阳。

(二)抽调各解放区大批部队和干部进军东北。为迅速进入东北,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从山东、冀鲁豫和冀中抽调4 个团开赴东北;另从陕甘宁边区、晋绥军区以及由中央配备1 个干部团,共计5 个团进军东北。29日,中共中央在给晋察冀、山东、晋冀鲁豫、华中局的指示中指出,“我党我军进入东三省后,红军必不肯和我们作正式接洽或给我们以帮助”,但是“我党我军在东三省之各种活动,只要他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之义务,苏联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寄予伟大之同情”。随后,由胶东渡海进入辽东半岛进行战略侦察的吕其恩、邹大鹏,将苏军“只占领大中城市,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均未占领”的情况报山东军区转报中共中央;进抵沈阳的第16 军分区的曾克林、唐凯也将相关情况报告中共中央,告知部队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并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在得知以东北人民自治军名义可进入东北后,中共中央于9月10日指示山东、冀鲁豫、晋察冀军区,决定除原抽调4个团外,再抽出10 个团开赴东北。11日,又两次致电山东分局,决定抽调4 个师12 个团,共计2.5 万至3 万人进入东北,并派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前去统一指挥。同时,中共中央又从各区抽调大批行政、教育、技术干部组成干部团加紧挺进东北。

冀热辽军区部队进入东北并接收一些城市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政府以及英美等国的警觉,国民党政府借此指责苏联政府违反中苏条约规定,在外交上不断给苏联施加压力。对此,东北苏军经请示苏共中央派代表贝鲁罗索夫,协同曾克林于9月14日飞抵延安。贝鲁罗索夫向朱德转达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口头通知:“苏联红军退出东北之前,蒋军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东北”,现已进入东北的部队应退出“苏联红军占领之地区”,“红军不久即行撤退,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满洲应由中国自行解决”,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①《朱德年谱》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208 页。当日下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了曾克林汇报关于东北工作的情况,并讨论答复马林诺夫斯基的代表提出的口头意见和成立东北局问题。②《朱德年谱》中卷,第1208 页。中共中央根据曾克林和吕其恩、邹大鹏等所汇报的情况,以及朱德总司令和贝鲁罗索夫交谈后达成的谅解,进一步确立了坚决争取和发展东北的决心。9月17日,刘少奇代中共中央拟定致毛泽东、周恩来等电,提出:“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发展,向南推进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因此,我们意见,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并调华东新四军主力十万人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十万人至十五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而华东根据地则以剩余力量加以扩大去坚持。”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 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79 页。毛泽东、周恩来于19日复电表示完全同意。9月19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后根据中共中央决策起草了《中央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并立即下发各中央局,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们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 册,第686 页。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各中央局和战略区迅速增派部队向东北进军。到1945年12月,到达东北的部队有:山东军区先后调集山东解放军第1、第2、第3、第6、第7 师,第5 师一部,鲁中警备第3 旅等6 万余人,主要由海路进入东北;新四军第3 师3 万余人由黄克诚率领,由陆路进入东北;陕甘宁第359 旅、教导第2 旅、警备第1 旅各一部及延安抗大、延安炮校等共万余人;晋绥第32 团、冀中第31 团,冀鲁豫第21 团等。以上连同先期进入东北的冀热辽军区部队一部,共计11 万余人。除此之外,从延安及各解放区抽调的党政军干部2 万余人也先后到达东北。“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贯彻与落实,不仅为先机控制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关内各解放区的战略态势。毛泽东指出,派十几万部队去东北,“这是有共产党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是又一个几千里的长征”。⑤《毛泽东文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3 页。

三、各解放区战略协同,迟滞国民党军北上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成功实施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八路军、新四军一部进军东北,另一方面是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队北上,为东北我军的战略展开争取时间。为此,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和晋察冀解放区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对沿津浦、平汉、同蒲路北进和平绥路东进的国民党军普遍实行袭击、截击、破路,并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了大批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从而迟滞了国民党军进攻东北的速度,为八路军、新四军进军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

(一)控制关键要冲。一是发展冀热辽根据地,控制辽西走廊。冀热辽根据地,地处察哈尔、河北、辽宁的雾灵山区结合地带。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辽西走廊,它位于辽宁省西部,西为高山,东为大海,山川地形特殊,丘陵起伏,从山海关到锦州南北一线狭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有北宁线贯穿其中。由于苏联不允许国民党军在大连、旅顺登陆,热河进入东北的路线又被我根据地阻断,因此国民党军要想由陆路进入东北,必经辽西走廊。为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中共中央决定以冀热辽根据地的地理优势,迅速控制辽西走廊。在冀热辽军区东路之第16 军分区占领山海关后向锦州、沈阳进军之时,其西路之第14 军分区自蓟县出发,经兴隆奔承德,于9月初抵达热辽边之围场;中路之第15 军分区由喜峰口经平泉,于9月初抵达热河赤峰。11月14日,中共中央专门指示冀热辽分局:“以锦州为中心之地区为我主力集中作战之战略枢纽。”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 册,第803 页。通过冀热辽根据地的发展和对辽西走廊的控制,迟滞了国民党军由陆上进入东北。

二是巩固中原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5 师坚持以大别山为中心发展根据地。它东瞰京沪等国民党政治经济核心区域,南逼国民党交通重镇武汉,可阻断重要铁路线平汉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军自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东北的战略枢纽。因此,国民党调集兵力加紧包围蚕食中原解放区。为改变不利态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进至湘粤边开创抗日局面的由八路军第359 旅一部组成的南下支队和在豫西嵩山地区坚持抗日的河南军区部队向新四军第5 师靠拢,并成立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在三支部队会师后,中原解放区兵力相对集中,摆脱了各自势力单薄的境地,避免了被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牵制了国民党军部分兵力,为华东、华北解放区的部队进行自卫作战和进军东北给予了战略上的有利配合。

(二)控制重要港口、岛屿。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使得海路也成了进军东北的一条重要途径,控制重要港口和沿海岛屿就成为我军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环节。1945年8月,山东八路军解放了威海卫和烟台,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后,许世友指挥胶东部队消灭驱逐了烟台附近的崆峒岛和蓬莱以北的长山各岛屿上的伪军土匪,占领了濒临辽东半岛的外长山各岛,控制了渤海海峡,各岛也成为从山东到东北的跳板。在国民党军被苏军以大连、旅顺为国际港为由拒绝其登陆的情况下,一旦其占领辽南的其他重要港口,特别是营口,依靠美军提供的强大的海运力量,国民党军将大量涌入东北,对我控制和发展东北的战略将极为不利。营口港位于辽宁省辽河入海处,是渤海辽东湾的重要港口,也是沈阳的海上门户,位于沈阳、大连、锦州三点之间,地形平坦,水路交通方便,若国民党军从这里登陆,向东可切断中长路,向西可控制北宁线,向北则可以直接进入东北腹地。据此,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下,1945年9月,冀热辽军区部队东路军在曾克林的领导下,解放并接管营口;山东军区部队在萧华等领导下,先后在辽宁省西部的营口和东部的貔子窝、皮口、大孤山一带登陆。10月31日,毛泽东致电彭真:“营口、葫芦岛登陆之蒋军必须抵抗,可能迫使蒋军缓进,我可争取时间。”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05 页。11月1日,中央军委关于十一月作战部署中强调:东北方面,“先在葫芦岛至锦州、营口至海城之线尽力阻滞登陆之蒋军”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 册,第774 页。。东北我军控制了除大连、旅顺外的辽东半岛多个港口,使得国民党军不得不在秦皇岛登陆,有力地保障了部队在东北的展开。

(三)截断华北地区铁路线。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后,即给各个中央局发出指示,指出内战正在步步逼近:“暂时局部的大规模冲突仍不可避免,除粤、鄂、豫、浙及苏南等地顽军正在向我进攻外,沿平汉、津浦、同蒲、正太等路顽军正在向我大举进攻,争夺北宁、胶济、平绥三路的战斗亦将到来,我方必须提起充分注意,战胜这些进攻,绝对不可松懈。”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 卷,第54 页。蒋介石在投下和平烟幕弹后,集结大军,企图迅速抢占平津、张家口等各个战略要点,然后进占东北。平津是华北地区的战略要点,是连接东北的枢纽。为此,蒋介石从四个战略方向进占平津。能否阻止国民党军进占平津,关系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整个战略的全局。为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北上,保障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中央军委在1945年9月22日发出《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阻敌北进之战法给晋冀鲁豫等战略区首长的指示》,要求各解放区“彻底破坏铁路公路”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战争时期过渡阶段军事斗争·综述文献大事记图片》,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第115 页。,并采用纠缠扭打战法,在敌人的前后左右纠缠不放,扭打不停,阻其前进。10月15日,中共中央再次发出进行交通战的指示:“目前华北、华中解放区作战的重心,应放在铁路线上,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和阻止北进之顽军。”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 册,第736 页。

在津浦路方向,国民党军想趁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开赴东北,而新四军奉命入鲁的部队还未达到山东之际,由徐州沿津浦铁路北上,在日伪军的掩护下,进占济南,进而占领铁路沿线及鲁南解放区的一些城镇,而后迅速向北平、天津及东北推进。1945年10月12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罗荣桓、陈毅:“华东的中心任务,除调兵东北外,是切断津浦铁路,阻止国民党军北上,并消灭其一部或大部。”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5 页。于是,山东军区共集中20 个团的主力,在济南至徐州沿线进行铁路破坏,从而切断了津浦路,使得国民党军不能沿津浦路北上。

在平汉路方向,针对蒋介石想让孙连仲部7 个师的半机械化部队从河南新乡沿平汉路迅速北上与进占石家庄的胡宗南第一战区的第3、第16 军会师平汉路,然后直上平津的意图,1945年10月中旬,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④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6 页。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意图,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的滏阳河套地区毙伤国民党军3000 人,俘虏1.7 万余人,并争取高树勋领导的国民党新8 军战场起义,取得邯郸战役的胜利,阻止了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

在平绥路方向,蒋介石命令傅作义集结6 万余人于归绥、集宁、大同之线,配合空运、海运、陆运到平津和秦皇岛的国民党军,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张家口,控制平绥路,并进攻沈阳、承德,切断我军进军东北之通道。因此,1945年9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集结兵力,进行绥远战役。绥远战役从10月中旬持续到12月中旬,共歼灭傅作义部1.2 万余人,打破其控制平绥路的企图。

在同蒲、正太路方向,国民党军在日本投降后,即令胡宗南部第34 集团军总部及第3、第16 军先后由陕甘驻地经潼关渡过黄河,于1945年9月初在晋南地区集结,后沿同蒲路北上,乘晋冀鲁豫军区进行上党战役之机,顺利通过正太路,10月中旬进至石家庄,后续部队第1 军进至闻喜以南地区,企图配合孙连仲部控制华北,并打通进军东北的通道。为阻滞国民党军继续沿同蒲路北上,保障八路军、新四军一部挺进东北,并策应平汉路的作战,中央军委于9月22日指示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太岳主力对付同蒲路北进之国民党军。晋冀鲁豫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决定由陈赓、谢富治等统一指挥太岳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发起同蒲路(南段)战役。此次作战历时两个多月,控制了同蒲路南段110 余公里铁路交通,切断了国民党军的南北联系,制止了国民党军沿同蒲路继续北上的图谋。

猜你喜欢
解放区军区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文委发给郭沫器的特殊信件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点速读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林海雪原(一)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及出版事业
菲将黄岩岛划入西部军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