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琪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者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像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现场感强的特点。而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正确发掘新闻现场中的细节,能让新闻更为真实立体地展现在受众面前,让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与可读性。如何在新闻现场中发现细节?这需要报道者带着报道目的观察现场,围绕报道主题筛选细节,以关键词为核心报道细节,考虑电视画面的细节呈现。
环境细节是新闻现场所在的环境中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场景、物体。新闻现场往往信息繁杂,报道者想要把信息完整呈现出来,一定要围绕新闻价值选取场景或物体。
虽然新闻事件发生的所在地是相对固定的场域,但记者、主持人面对镜头做报道的地点还是有着一定的选择空间,切忌随便选择出镜地点,要让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场景出现在镜头里。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宝晓峰报道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从京西宾馆前往人民大会堂前的现场情况,她选择站在国宾护卫队前做直播,而国宾护卫队是为了外国元首或者政府首脑访华而设立的,此次由国宾护卫队护送“七一勋章”获得者前往人民大会堂,这种最高礼遇体现出党和人民对于“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崇高敬意。以国宾护卫队作为背景,不仅让直播画面更加生动,也能体现出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表达敬意的深层含义。选对直播地点,才能让现场“说话”。
语言细节是新闻事件当事人所表达出的能推动新闻事件发展或能产生传播价值的内容。语言细节往往细微难以察觉,这要求报道者要始终保持对新闻事件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耐心且细心观察,才能挖掘出语言细节。
2017年10月25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央视记者鲁健在人民大会堂报道了这一新闻事件。鲁健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一幅画——幽燕金秋图为切入点,让原本看似严肃的报道变得亲切、自然。之后,他抓住了一个语言细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而到了十九大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则是“打铁必须自身硬”,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是却表现出党中央对于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坚强决心。鲁健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前后对比抓住了这一语言细节,大大增强了报道应体现出的新闻价值。这也说明报道者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打好“地基”,才能让报道更有深度与内涵。
感官是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感官细节要求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感受、观察。无论是大屏直播还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小屏直播,对于受众来说,都会受到空间限制无法在现场直接体验获取信息,报道者要通过自己的报道弥补这种遗憾,努力让受众“身临其境”。央视记者蒋林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有这样一段现场报道:在爆炸发生后的第3天,他站在距离爆炸区域600米外的地点做报道。首先他从视觉上进行感受,描述了这一时段爆炸物燃烧后所产生的黑烟比之前减少了,这一细节说明情况在好转;其次,是嗅觉上的感受,他表示现在进入现场要戴着口罩,因为要避免粉尘吸入体内,紧接着镜头摇向了地面上爆炸所形成的粉尘。这些感官细节就如同新闻的血肉,让受众能更直观地感受现场,无论是灾难性报道、体验式报道或者是常规题材的报道,报道者都要有寻找感官细节的意识,让现场报道更显生动。
新闻现场的数字细节,即能体现新闻价值、承载新闻内容的数字信息。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者要善于用数字呈现信息,一方面,要抓住新闻事件中有效的数字信息;另一方面,在呈现数字信息时要讲究表达技巧,将数字形象化,才能让报道接地气,让新闻“触手可及”。
在“川航A350”首航的电视直播中,记者在介绍A350基本信息时,就用了大量的数字给观众立体地呈现出A350机舱的模样,比如飞机上一共有331座椅,28个商务舱,303个经济舱,商务舱1排4座,宽体比以往机型宽1.5米,商务舱座椅可以180度平躺,舱内每3分钟换1次新鲜空气……这样的精准表达,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A350的舒适度,可以让信息更有说服力。在用数字呈现新闻细节时,报道者一定要心里时刻想着受众,要让受众听明白听得懂,比如,在说到面积时,光说数字很难让受众有直观的感受,可以补充说明这个面积相当于多少个标准足球场;再比如做菜时放多少盐,主持人不光要说到具体的克数,还要说相当于盐勺的多少,是半勺还是一勺。总之,在做现场报道时,要把话说透,让内容更精准。
动作细节指的是采访对象在新闻现场所表现出的表情、动作,这些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动作细节往往能将新闻事件中的隐含信息放大,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例如笔者曾看过这样一段采访报道,正值春运,火车站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地忙碌着,有一位工作人员已连续工作3天,记者在采访时就发现他时不时捂着腰,嗓子也有些嘶哑,于是记者安慰道:“我听您的嗓子都哑了,是不是这几天太累了?”听到这句话,工作人员瞬间眼泪就流下来了。如果记者只是描述工作人员连续工作3天的事实,很难打动人,但他抓住了动作细节,不仅将车站工作人员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展现了出来,也与采访者“同频共振”,体现出人文关怀,让新闻变得“有血有肉”。
细节是现场报道的灵魂。报道者抓住了细节,也就抓住了新闻报道的亮点和受众的注意力,才能给予受众更加真实深刻的感知。这要求报道者在直播前要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做足准备工作;在直播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持对新闻现场的新鲜感;在直播后,要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报道技巧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