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增光
2016年仲夏,我从电力系统管理岗位上退休了,终于可以过颐养天年的休闲生活了。退休后的生活计划我也早有安排,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国外旅游,欣赏一下异国风光,体验一下生活,为我正在编纂的诗集《光吟集》增添一些不同国度的文化气息。不久接到上级领导的通知让我做好撰写《中国工业史·电力工业卷》的准备工作。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的发起是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由我国工业界二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先后得到了两任国务院总理的批示。2015年7月12日,我国工业界老前辈、国家级各工业协会会长、专家满怀激情,汇聚一堂,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工业史》编纂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中国工业史》设十九个分卷,涉及煤炭、钢铁、电力等十九个行业,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牵头,实施编纂。《中国工业史》的编纂进度要求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出版发行,向党的生日献礼。2016年底,有综合、煤炭、机械、石化、纺织、有色、电力等十三个行业卷初步完成三级大纲的编写任务。
《中国工业史·电力工业卷》(以下简称“电力卷”)的编纂工作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牵头,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实施编纂。该项工作于2017年11月14日正式启动,历时三年完成了终审稿的撰写。
当我接到负责承担电力卷“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力工业”、“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力工业”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电力工业的大规模建设”的撰写任务时,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在退休之后还能参加国史的编纂,使命光荣,一生难逢;忧的是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工业界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尽我所能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随后,我调整了退休后的生活计划,立即全身心投入到“电力卷”的撰写工作中。
万事开头难,虽然我一直从事陕西省电力工业的史志和电力年鉴的编纂工作,但面对我国电力工业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对史料的搜集、考证,编纂体例的把控,文体运用的精准都必须尽快找到切入点。培训、学习、读书、查资料成了当务之急。
时间很快到了2018年,这一年是我一生中集中读书最多的一年。我突击阅读了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实性书籍、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相关书籍,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中国烟草工业史》《中国大历史》《回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以及已经出版发行的《中国电力工业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系列丛书等。视野的拓宽和接受“电力卷”编辑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让我逐渐找到了切入点,开始试写了一些熟悉和史料健全的条目,心中也有了些数。
史书的编纂要有极为丰富、翔实的史料作为支撑才能完成。然而要在短期内搜集到浩大的历史史料,成为所有撰写人的一大难题。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是广泛搜集资料的一年多。我先后数次到国家电网公司档案馆、中电联的资料室、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的资料室、陕西省档案馆、省水利厅档案馆、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档案馆,还有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查阅档案和书籍。
九月的南京,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的一座小院内亭台楼榭、古香古色的建筑充满了神秘气息,这里就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所在地,始建于1932年,原为国民党党史馆。
为了弄清楚解放战争时期电力工业的一些史实,我于2019年9月特意来到这里。这里珍藏着自1912年至1949年国民党留在大陆所有的档案史料。在这里经过三天的狂抄(严禁拷贝、拍照),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电脑的屏幕上一页页经过扫描发黄的、大多是用毛笔楷书书写的历史档案和史料,浩瀚的史料把我带到了解放战争的岁月里。我冒着酷暑,早上带上干粮和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都沉浸在茫茫的史海中。三天来我把一个十六开的笔记本基本用完,涉及的重要数据和重大事件都要反复校对后用红笔标注。由于一开始搜索不得技巧,前两天搜索到真正需要的史料并不如意。最后一天,也许是运气吧,随着不同搜索词汇的变换,一连串我需要的大量珍贵的史料鱼贯而出,让我措手不及。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地抄写。时间在寂静的阅览室里飞奔,我的手在竭尽全力地抄写,下午四点,闭馆的时间到了,在工作人员再三提醒下,我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当我走出档案阅览室时,两条腿似乎不听使唤,眼前的一切都是重影,我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掏出干粮和水来补充能量。
一年多的资料搜集,家里原来的书柜早已无法容纳如此多的资料,新买的、借来的书籍和复印、抄来的资料只好堆放在阳台上,经过梳理,分门别类码放在不同的角落里,看着如此众多的收获,心里总算是踏实了很多。
“电力卷”的撰写过程经过了痛苦—适应—顺畅三个阶段。撰写的痛苦一是,吃不透、把不准史体的准确性,大多条目写出来后与志书体雷同。二是,由于一些条目受资料的局限性很难写出文采。三是,拘谨放不开。这些因素让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2019年,“电力卷”编辑部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题讲座,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编史同仁相互交流,编辑部还印发了范文供参考。经过磨合、体会逐步进入到写作状态,年底完成了所承担任务的百分之九十。经编辑部对初稿的审查,提出了问题,指出了不足。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人禁足于室内,倒是有了相对完整的时间来进行写作了。通过两年时间的读书学习、培训交流和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消化,融會贯通,终于理顺了写作思路。加之在波澜壮阔的电力工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典型人物也在刺激着我的写作欲望。“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电力工业发展史的一幅幅画卷,加深了我的历史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时时鞭策我要以翔实的资料、负责的态度来记述电力工业的发展,以资后人。
在最后的完稿过程中,“电力卷”编辑部采取了“一对一”的审稿办法,对每一章的撰写进行反复地交流沟通,直到审稿人和撰稿人都满意为止。这种办法效果很好,这一轮的修改把以前写的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以综合性条目写出了史书的味道,也增加了可读性,更让我感到了写作的魅力。
编辑部在疫情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对二审稿精心打磨、雕刻,数易其稿形成“终审稿”。在终审会议之前编辑也将终审稿寄给撰稿人再次征求意见。
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终审稿”,像是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礼品。认真阅读我熟悉的章节,体会着细微的变化。仔细校对每一段文字,将重要的数据翻出来出处进行核对,对某些观点进行反复斟酌,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出来,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编辑部。整个过程是一种享受,也深深体会到了获得感和成就感。
2020年11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工业史·电力工业卷》终审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代表从多个角度对终审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编纂进度,编辑部对终审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后就要付梓出版了,我的撰写任务也圆满完成了。但我的心情却一直难以平静下来,那些在电力工业发展历史进程中精彩的场景时时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日本侵华战争彻底破坏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和经济建设,迟滞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进程。战争的破坏、浩大的内迁致使我国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损失惨重。当时我国的电力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为了应对战争时局,经过改组后的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组织了我国历史上最浩大的工业大搬迁,这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举国大搬迁。无数的企业家、资本家、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工人、苦力、船工以及无以计数的各界志愿者,在枪林弹雨下,把每台机器、每个螺丝钉都拆卸下来,装在木箱里,喊着号子搬出厂房。在通往中国内地的大江小河上,马达轰鸣的货轮和无数条摇橹的木船拥挤在一起,承载着这个国家最后的精血,保住了中国电力工业那点微薄的家当。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末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见大势已去,穷凶极恶,企图将仅有的电厂及电力设施破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电业工人英勇保护电厂和电力设施,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及时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奋力保护、抢修被损毁的电力设施,为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工业迅速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英勇的护厂斗争中,电业职工以朴素的情感,把电厂视为自己的生命,把设备视为自己的家当,在目睹国民党匪兵将炸药码放在电厂要害部位即刻引爆的危急时刻,有电厂工人拿出妻子的首饰,用“贿赂”国民党军官的方式阻止了爆炸。在护厂斗争的关键时刻,广大电业职工在地下党的领导、组织、宣传、鼓励下,组织成立了“护厂委员会”“工友会”“工会筹备会”等组织,工人之间相互团结,相互支援,联合斗争,共同对敌展开斗争。护厂队以厂为家,住进电厂夜以继日地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1949年初,上海电力公司的地下党组织对保护上海电力公司做出周密部署,要求“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保护好发电厂所有设备,实行不间断发电……”
1932年3月5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的决议,并立即成立了西京筹备委员会,把西京的建设和开发大西北提高到“中华民族的生命线”的高度。西京电厂(西京电厂始建于1936年1月,原址位于西安环城河东北角,是陕西省第一座公营电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偏居西北的国民党军不知所措。1949年初,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春季攻势”的下达,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挺进西北,1949年5月20日陪都西安解放。
西安解放前夕,西安警备司令杨德亮和警察局长肖绍文奉胡宗南命令,计划在逃跑前炸毁西安火车站、西京电厂和一些工业通信设施。这一计划被中共西安地下党组织所掌握。与此同时,西京电厂厂长陈亚光逃离岗位,留言委托工程师刘守学代管电厂,刘守学按照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要求成立应变委员会,中共地下党员李昆山打入该委员会任委员,组织纠察队开展了护厂工作。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六军强渡渭河。上午九时,接中共西安地下党组织电话通知,西安民众自卫部队副队长闵继骞说:“敌人要炸毁西京电厂、火车站等重要设施,要不惜一切手段保护和反击。”西京电厂的職工们得知情况后准备用沙袋堵住电厂大门,可国民党西安警备司令部爆炸连还是抢先一步,包围了电厂,在厂门外架起三挺机关枪,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强行闯入电厂进了车间,用武力威胁,把护厂职工赶出电厂。同时国民党工兵将运来的炸药搬进电厂厂区,情况万分危急。这时中共西安地下党代表王超北(中共中央社会部西安情报处处长)等同志闻讯,立即到飞机场向解放军报告了情况。解放军领导即命令46团2营跑步赶赴西京电厂。但是国民党工兵还是抢先引爆了部分炸药,随着爆炸声响起,主厂房浓烟滚滚,1号、2号、3号机组的设备和厂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此时,职工们不顾一切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厂房奋力灭火,解放军赶到后立即拆除了没有引爆的炸药,西京电厂得到有效的保护。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护厂斗争由自发到有组织地进行,最终使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未能得逞,保护了大多数电厂和重要电力设施,以万家灯火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把几代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中国的构想转化为一幅清晰宏伟的蓝图。“一五”计划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成功的计划,它不仅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以后经济计划的编制乃至经济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措施的确定,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要执行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电力工业依此,组建了一支自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懂技术、有能力的电力建设施工队伍。这一时期,自力更生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热电厂——“国家示范工程”北京第一热电厂、“自力更生的硕果”新安江水电站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火力、水力发电厂,为此后电力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培养了人才,电业职工也真正成为电力企业的主人翁。
“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没有太多的施工经验,缺乏施工技术力量,运输工具严重不足。主要设备及建筑材料都是用汽车、马车在一条临时便道上运进现场的。在冷却水塔施工中,缺乏大型起吊工具,工人们因陋就简,采用独脚扒杆的土办法吊装大型构件。建设者从遥远的东北、秀丽的江南毅然来支援大西北的建设。自此,在荒草丛生,野兔出没的旷野上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那是怎样一种干劲啊!困了用凉水洗把脸,饿了啃一口干馍馍,所有的困难、烦恼都被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所淹没。‘大烩菜有营养,蒸馍米饭喷喷香,白饭吃着喜洋洋,面条吃了有力量。这段来自建设者的顺口溜字字句句洋溢着建设者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五”时期陕西省第一座中温中压西安灞桥热电厂建设场面的真实写照,也是这一时期由苏联援建的一百五十六项工程中二十五项电力工程建设场面的缩影。“一五”时期,电力工业的建设,为我国电力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年来,我彷徨过,矛盾过,痛苦过,正是这些难以忘怀的历史画面激励我不遗余力地将“电力卷”写下去。“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有人在时间中渐至消逝,有人在时间中创造历史。”我虽然没有创造历史,但退休后在最为忙碌的三年中,能将中国电力工业历史发展进程中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载入史册,让“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已足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一部浩瀚的《中国工业史》出版发行,给党的华诞献上一份厚礼。《中国工业史》记载、反映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精神风貌,弘扬了我国工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起到了以史为鉴、昭示后人、开创未来的作用,对我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欣喜之余,以一首五言绝句为此文画上句号:
十秩风雨骤,
红船启航程。
奋进新时代,
功归领路人。
责任编辑:赵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