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南通板鹞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2021-11-26 11:58黄天灵高萌
艺术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南通产品设计风筝

黄天灵 高萌

摘要:板鹞风筝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造型特征和吉祥寓意成为南通地域的文化符号,体现出了独特的“江风海韵”。板鹞风筝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艺术形式,体现了老一辈手艺人的智慧,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传统民俗寓意值得现代设计学习与借鉴。特别是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如何汲取板鹞风筝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使其在文创产品视觉表达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审美,实现古为今用值得我们思考。文章在探究板鹞风筝的文化属性、造型特征和吉祥寓意的基础上,以南通丰富的地域文化为基石,让南通板鹞风筝元素以创意多变的表现形式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得到呈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南通板鹞;文创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F7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03

久负盛名的南通板鹞风筝,因为有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独特的几何造型和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成为江浙地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南通板鹞作为南通地域的文化符号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多,大量体现文化传统的文创设计也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文创设计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地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从而不断增强民眾的文化自信。因此,如何在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工艺与传统民俗进行提炼和创新,让板鹞以创意多变的表现形式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得以呈现,使板鹞风筝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实现真正意义的与时俱进,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课题。

1 板鹞风筝的艺术特征

1.1 板鹞风筝的文化属性

南通板鹞风筝(见下图),又被称为“哨口板繇”,起源于北宋。带有哨口是宋朝风筝的独特之处,它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响弓。人们认为风筝一飞冲天,即预示着大丰收且万事顺遂,而板鹞上的哨鸣可震慑一切,可以驱赶妖魔。板鹞在清朝十分盛行,姜长卿在他所作的《崇州竹枝词》中就将板鹞大如风帆的造型、声震云霄的哨声等特点描绘了出来。时至今日,板鹞风筝依然保留了这些传统特点。与此同时,人们也把放板鹞风筝作为传统节日的娱乐活动,南通当地有俗谚说:“鹞子满天飞,家家有得收。”可见放风筝活动与百姓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此外,人们也会注重风筝图案形式上的美感设计。板鹞的图案与色彩表现形式上会加入一些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吉祥祈福元素。由此可见,板鹞风筝自古就渗透了南通当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工艺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丰富的南通地域文化。

1.2 板鹞风筝的造型特点

板鹞风筝由单个或多个几何平面组合而成,基本由长方形和菱形这两个几何平面图形组合交错而成。除了由平面几何构成的造型之外,也有一些造型独特的“硬翅”单体风筝。在南通板鹞风筝造型中最常见且最独特的是大六角风筝,它也被称为“六角星”。它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风筝,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灵活地演变出“七连星板鹞”“十九连星板鹞”等不同的连星风筝样式。由于板鹞风筝的大小组合方式复杂多变,制作材料多是细竹竿、布和竹篾,同时汇集了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经6个步骤扎制而成,因此风筝对扎制工艺的要求特别高。无论大者丈余的板鹞风筝,还是小者尺盈的手摇风筝,都体现了制作者高超的手艺。为了使它具有在高空鸣响的特色,制作者在板鹞的正面安装了许多哨口,哨口的倾斜角度与悬挂的稳定性很难把握,制作者只有具有精湛的工艺,才能使它稳稳地翱翔于高空。与北京的“沙燕”、潍坊的“串龙”和天津的“软翅”风筝造型相比,板鹞风筝不仅在造型上绝无仅有,在放飞时的声效以及装饰韵味方面也蕴含了南通当地的民俗艺术特色,别具一格。

1.3 板鹞风筝的吉祥寓意

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不断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义,从而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从古到今,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一直承载着社会大众的精神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南通板鹞风筝也被赋予了诸多吉祥寓意。板鹞风筝上的图案通过“形”的表达与“意”的体现,并结合民间的谚语、吉语和神话故事作为主题进行祈福,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板鹞风筝的图形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民俗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和“鲤鱼跳龙门”等等。板鹞上的吉祥图案,不仅仅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在无形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1]

2 板鹞风筝是南通地域文化的独特展现

地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独具特色,它是人们长期积累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之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南通地处长江与黄海交汇处,位于长江北岸,是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20世纪初,南通境域初具规模,形成了滨江临海的独特格局。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自古以来“据江海之会,南北之喉”。受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加上淮风吴韵文化的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江海地域文化。比起吴越文化的精致典雅和海派文化的现代时尚,江海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它将江淮、吴越和海派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文化和谐共存、相互包容。因此,如何挖掘和探究地域文化,如何活态传承这种文化成为当前文创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共同影响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形成[2]。板鹞风筝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个精湛的工艺品,人们还在它传统的制作基础上注入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也是它长久以来兴盛不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南通板鹞风筝是集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它既可以用来娱乐,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在板鹞风筝图案的不同表现形式上我们能看出当地的民俗文化,人们通过这种平凡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板鹞风筝的造型多变、独特,寓意吉祥且具有实用性,制作也讲究传神、意蕴的表达。作为新时代的年轻设计者,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借鉴板鹞上的文化元素并对板鹞的文创产品设计进行创新,如何对自然之形进行提炼,对美好之意进行传承,如何在设计上将文化与艺术、传统与时尚更好地融合。当然,我们也不能被地域文化束缚,而要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包容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3 板鹞风筝文创产品的设计探究

3.1 造型创新

板鷂风筝文创产品的造型创新可以分为外部体态和结构造型两个方面。南通板鹞风筝的外部体态属于“较大型”,是由多个平面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大型平面板式风筝。传统板鹞风筝的体积与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往传统文创产品设计方向上发展,因此对板鹞风筝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我们可以适当缩小其外部造型的尺寸,将其以更加精致的尺寸比例呈现。通过科学方法减轻风筝主体构架的重量,方便日常携带,增强板鹞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美观性,并在此基础上植入南通地域文化。

板鹞风筝的结构造型既简约又灵活多变。南通板鹞风筝大多由单个或多个几何形态构成,形状以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为主,并且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形成不同的造型。这与现代设计构成理念如出一辙,灵活的造型特点使其在设计上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可以结合板鹞造型原有的几何平面图形,通过调整黄金尺寸比例,运用单位形繁殖、重复与特异等现代设计手段与设计原理,赋予其不同的造型。在板鹞风筝的文创产品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现代设计手法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板鹞风筝造型并进行解构重组变换,同时融入南通地域文化特征。文创产品设计除了要注重文化传承外,在造型创新上也要符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倾向,与时俱进,衬托出现代板鹞文创产品的新时代文化品位。

3.2 色彩搭配

中国传统颜色丰富、涵盖广泛,且各色又分别具有不同的思想和意义。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的色彩识别以及对流行色的审美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板鹞风筝在色彩搭配上遵循中国传统配色,在风格上体现出了浓郁的民俗风格,一般多采用对比强烈的颜色,以烘托欢乐喜庆的氛围。南通板鹞最原始、最简单的图案是红心、绿角,这个图案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反映了历史上人们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3]。由于板鹞风筝要放飞到高空中去,因此板鹞风筝大多采用辨识度高且色彩鲜艳的颜色,如红色、橙色、蓝色、绿色等。这些颜色常作为板鹞风筝的主色调,除了颜色鲜明亮丽之外,其特殊的色彩语义也是重要因素。例如,红色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吉祥、幸福、欢乐,而蓝色和绿色常作为板鹞风筝的次色调,与红色一起进行双色搭配,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板鹞风筝在色彩的搭配上除了选择对比强烈的双色搭配之外,也常常采用多色搭配的方式。传统的双色搭配一般以互补色系、对比色系以及相近色系组合为主,对比较为强烈,但整体效果上缺少色彩的混搭。在后期设计中我们可以增加局部小范围色块,使画面色彩搭配更加协调,色域更加宽广。比起原本对比强烈的双色搭配,多色搭配能增强整个板鹞风筝的装饰效果与画面感。因此,在色彩的搭配上,我们可以在板鹞风筝原有的配色方案基础上尝试融合每年的流行色,以原有的配色体系为主色彩,新的流行配色为辅助色系进行设计。这样的有机结合既尊重了传统民俗色系基础,也能创新运用流行色进行混搭,能使板鹞风筝呈现出色彩清新靓丽却又不乏传统韵味的视觉效果。

3.3 意蕴的丰富

南通板鹞风筝的意蕴源于它的图案,图案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南通当地的民俗文化。如何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并注入现代地域文化中“江风海韵”的特点是需要我们探究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南通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板鹞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产品本身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历史性,还可以加入一些独特的地域元素,如南通蓝印花布的装饰图形、南通博物苑建筑外观,以及现代城市建设标志性元素,如南通长江大桥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元素加以提炼,并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设计,用全新的表达形式体现南通的发展变化,让板鹞风筝在新时代富含新的文化意蕴与文化内涵。

在进行板鹞风筝文创产品设计时,我们需要对板鹞风筝本身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再应用,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要对板鹞进行创新设计,就必须分析板鹞风筝的地域文化内涵特征并对其进行创新应用设计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减去没有意义的符号元素,同时适当添加符合其韵味的符号元素,对其进行重组创作。增加板鹞图案的多样化组合,使每一个新的板鹞风筝元素都能更好地融入文创产品中。对板鹞风筝进行“形”到“神”的提炼,使其构成新形式,更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4 结语

板鹞风筝是南通地域文化的符号,也可以称其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而如何在文创产品中以一种最合理的方式表达地域文化与板鹞风筝两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我们将南通地域文化融入非遗文创设计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地域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品牌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设计的实质就是将无限的、多样的思考和感知方式有意识地运用在普通的物体、现象和传播上。南通板鹞风筝是祖辈们智慧与技术的结晶,板鹞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该传承这项非遗艺术的精髓,并使板鹞风筝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板鹞文创产品设计要继承传统元素与传统工艺,并加以创新设计。我们要在提高艺术审美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创意设计思维,更新并丰富自身的设计观念,从而打造一张代表南通地域文化的靓丽的名片。

参考文献:

[1] 陆锦霞,杨蕾.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J].艺术大观,2020(5):117-118.

[2] 吴闻超.中国传统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9(9):127.

[3] 陆锦霞,朱敏,陈彤.板鹞风筝的艺术审美与创新[J].艺术品鉴,2019(8):32.

作者简介:黄天灵(1978—),男,江苏启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文创设计、民间工艺。

高萌(1996—),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文创设计。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数字时代下的南通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创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1599;2021年度南通市社科热点课题项目(非遗研究专项)“数字时代南通板鹞风筝活态传承与文创设计”成果

猜你喜欢
南通产品设计风筝
智能产品设计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冷·暖》
《教堂之夜》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学做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