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许 平 陈述华
邹城市国有十八盘林场坐落在距离城区32公里的东北方向,那里峰峦叠嶂、山青谷幽、石松盘错、景色优美。经过二十年的绿色创新发展,现在的十八盘林场经营面积4052 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8.2%,总蓄积量1.8 万立方米,人称“邹东第一天然氧吧”,现为峄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之一,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二十年前的十八盘林场属差额事业单位,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职工每人2 亩7分地算作全年工资。林场职工不足10 人,无心开展各项工作,森林管护工作陷入僵局,困难重重。2002年7月,邹城市政府将十八盘林场划定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并把林场发展列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林场职工不仅领到了全额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也一并落实。2011年,市政府一次性选聘10 名退伍转业军人补充到林场,林场职工增加至近20 人。2020年,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全市招聘劳务派遣专职护林员45 人,其中十八盘林场16 人。林场职工的社会地位全面提升,归属感和荣誉感大大增强,工作热情全面激发,实现了“人定心”。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十八盘林场连续12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先后多次被省、济宁市评选为“国有林场先进单位”。
近年来,林场围绕森林资源管护和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依托各类项目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路的“三无”变水、电、路、网的“四通”。先后建设可蓄水3000 立方米的拦水坝1 座、蓄水池7 座、机井2 眼、消防栓40 个、水网4000 米,解决了人畜饮水,营林、防火、治虫用水等问题。新增变压器2 台,铺设地下高压电缆2000 米,架设地上高低压线路6000 米。修建林内防火道路5 公里,总长25 公里环山防火道路基本贯通。通信网络实现全场覆盖。对34 户林场职工住房进行了危旧房改造,林场职工全部搬进新房。建设1100 平方米三层办公楼1 座,购置配备了桌椅、空调、电脑等办公设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规范化厨房、公共餐厅、公共卫生间、小娱乐室、小菜园正逐步建设完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扎根林场工作。
为把握“两防两控”工作的主动权,邹城市探索建立了“镇场组合、村场配合、场场联合”的立体式森防模式。致力于智慧化林场建设,林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1 个,建成风电互补森林火灾远程监控系统1 套,安装森林火灾预警系统1 套,实现了林区森林防火监控全覆盖。建设专用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1个、瞭望塔3 座、石砌防火墙1.5 万米。按规定配备了森林防火队伍并实现半军事化管理,主要进山入林口设置防火检查站,配置管护巡逻车、消防车、病虫害防治机械等资源保护类林业现代装备,林场职工和护林员全部配备定位手机、对讲机。近几年,建设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站2 处,常年固定人员跟踪监测,进一步掌握了病虫害防控的主动权。十八盘林场及周边集体林赤松林面积达1800 多亩,松毛虫最严重年份,虫口密度曾达1000 头/株。林场职工从抚育招引益鸟、放养寄生蝇和赤眼蜂、捆绑塑料带、人工摘蛹、喷洒无公害农药多方面想办法,彻底解决了松毛虫危害。经过长期的主动保护管理,林场森林资源状况良好,林相整齐,林分结构日益合理。
二十年前,林场林木不足30 万株,经过精心管护和年年补栽,已经增至50 多万株,林木蓄积量翻了一番,50 余种动物、120 余种昆虫生活于此。为扭转林场产出小、建设耗资大问题,十八盘林场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对林场进行深度规划,设置了经济林产业基地、育苗基地、畜产品养殖基地以及生态旅游区。截至目前,共营造经济林500余亩,大部分已进入盛果期,年产各类干鲜果10 万公斤,年收入40 余万元;与十八趟工贸公司联合建立了散养鸡、青山羊养殖基地,年供应散养鸡1 万只、青山羊1000 只,创收15万元;建设育苗基地30 亩,年产法桐、国槐、大叶女贞、侧柏、板栗等各类苗木30 万株,年增收20 余万元;森林生态旅游人数和产值每年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成为十八盘林场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守业”向“创业”的转变,十八盘林场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林富场、以林养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十年过去了,林场心齐了, 山绿了,林密了,树高了,动植物越来越丰富了,“落后林场”实现了“美丽蝶变”。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的肯定和期望,也坚定了邹城市十八盘人的决心和信心。当前,十八盘林场正处在改革、创新、发展的大好春天,邹城市将紧紧抓住林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化改革,创新理念,在职工待遇、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有效保护、林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开创林场工作新局面,为生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