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万娟
(1.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运用了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投入到临床的诊断、治疗等过程中,有效地拓展了疾病诊疗的深度和广度,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但由于我国病人数量多,医疗设备的使用强度远超国外,很多医疗设备长期处于一种高负荷的运转状态,导致设备的维修维护需求也远高于国外。如何保证设备的开机率和完好率,保证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效能,节省医院的维修费用,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2]。本文以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现状为例,进一步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思路。
尽管随着医疗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医疗设备的维修场地、维修环境、维修工具都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设备维修所需要的配置要求还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不愿意对设备维修需求配置(设施)有更大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不显著的,很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3]。
相对于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大多归属于行管或后勤人员,人员数量较少,年龄整体偏大,虽然具备相当的维修经验,但是很难适应并掌握现在的科技维修手段,同时由于编制限定,也很难有“新鲜血液”加入。年轻的工程师则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具备不同的学历,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同时院校培养的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往往注重理论学习,缺乏设备的实际维修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设备故障,高效的解决相应问题,而且经常会被安排文件整理、材料编写等一些事务性工作,没有参与到实际维修工作,这些最终导致医疗设备专业维修人才的匮乏。
医疗设备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行业,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高端诊断医疗设备,大多以进口产品为主,而上游厂家较少,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直接导致了医疗设备的市场垄断,而售后服务在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中的垄断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的技术资源,配件资源掌握在原厂家手里,维修时厂商不愿进行点级或者板级维修,往往以整体更换配件为主,虽然这样能快速排除故障,但是这无疑增加了医院维修维护成本,而有部分的厂家更是凭借将高端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竞争少作为资本进行行业垄断。而且由于计算机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广泛运用,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通过计算机维修诊断软件设置密码来进行开机检测诊断,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医院的维修人员无法开机检修,只能请厂家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来维修[4-5]。
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维护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医疗设备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科室认为医疗设备他们主要负责使用,坏了有维修工程师进行维修,维护保养只是形式可有可无,完全不重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性,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例如在进行超声诊断过程中使用的清洁用纸,由于环境原因会产生较多纸屑,如果不及时做好清洁,极易造成轨迹球失灵故障,严重时会造成电源供电单元故障,如果不进行日常维护,当纸屑沉积过多,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短路等严重后果[6]。
通过“传、帮、带”让年资高的维修技术人员,带领年轻维修技术人员快速上手,教授维修经验,补齐维修实践不足的差距,充分利用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提升维修工程师的维修技能,打造一支专业的维修技术团队。加强内部学习交流,定期开展特殊案例学习交流活动,并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开展工程师培训,例如新设备的装机使用培训、邀请厂家上门技术指导、厂家或第三方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医学工程学会的年会或学术技术交流会、进修归来的学习交流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医疗设备故障、延长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周期,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维护花销,提高临床满意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这样领导才能重视科室的发展,配置相应的工作场地及设施,引进更多技术人员,促进科室人才梯队的建设和人员技能的提高[7],确保科室更好的良性的发展。
现如今医院的医疗设备数不胜数,三甲医院中,医疗设备价值少则数亿元,多则十多亿或上十亿元,使得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压力巨大[8],人工管理的模式已经难以胜任这项工作,而且面对如此之多的设备,巡检巡查难免会有疏漏,统计汇总传递也会花费大量时间,无法保证在第一时间得知故障位置及原因并及时响应处理,导致设备维护多为故障后维护,因此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更方便快捷的与临床联系沟通,我科室组建了联络群组,科室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更畅通的进行沟通和反映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引起工作失误。同时我院上线了资产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平台,可以进行医疗设备的申请购置审批、医疗设备台账管理、科室设备维修报修线上申请、设备的折旧、报废等,后期根据医疗设备维护需求,将能实现维护的自动预警提醒功能,让医疗设备的维护更加及时,处理更加有效,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更有保障。而系统生成的医疗设备数据报表,为院领导提供了管理决策的数据依据,维修大数据的横向对比,更是为医疗设备的综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减少了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节约了运行成本[9-10]。
我院采用多渠道医疗设备维修模式进行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由于专职维修维护人员配置较少,而医院业务不断增加,不断引进先进、高端的医疗设备,同时临床医疗设备使用频率与配置规模不断增加,使得医疗设备维修的技术难度增大,维修维保的需求增多,现有人手不足以开展全部工作,为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有效的使用,引进了第三方维修公司。为了避免第三方维修公司维修费用过高,我们限定了维修种类,如病床、推车等常规医疗设备,紫外线灯车、空气消毒机等电子医疗设备,氧气站、负压站等需要定期维护的设施,并对维修需要更换的配件进行议价后公示,而科室维修维护人员主要负责专用设备的维修维护,如血液透析机等,并对第三方维修公司进行管理,大型设备的维修维护通常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通过多家对比选取最具优势的公司提供服务。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选择,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更加增强了维修效益。
中医提倡“治未病”,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效果,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有异曲同工之妙,预防性维护就是为医疗设备“治未病”。预防性维护根据医疗设备的类别、使用风险程度、实际使用操作要求等,制定相应维护计划。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如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制度等制度,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人员依据维护计划,按时定期到临床进行维护和检查,并做好相应维护记录,临床使用科室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维护实施综合评分与科室绩效挂钩,保障医疗设备维护的实施到位,奖励维护实施高评分人员,以此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保障临床科室在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效能。
医院维修费用增加主要来自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维保合同[11]。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甲、乙类设备每台全年维修维保费用近百万元,而遇到单次维修或者相关维修配件不在维修维保范围时,费用将会更高。为节省维修维保费用,维修维保服务应尽可能少购买,如果需要购置应按照年度进行购买,通过多种渠道,避免商家误导,了解同区域同级别多家其他医院中标维修维保合同金额[12],通过招标谈判等程序,达到相对理想的价格,并针对重要配件或易耗件应该明确进行说明,如球管的更换等,在合同中进行注明。应避免购买单次维修维保服务,不仅维修时间长,难以保证设备的开机率和完好率,影响临床工作正常开展,而且远高于年度维修维保合同单次费用。严格依照合同服务内容,要求厂家给予完整的售后服务支持,保障医疗设备运作的安全性、连续性,为医院创造最大效益。
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技术含量不断地提高,使用频率和工作强度不断地增强,维修维保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如何提升保障能力,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频次,降低设备空机时间,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根本的办法就是依据当下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维修维保管理策略,让管理策略高度切合当下实际需求,从管理中找突破,提效能,要效益,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