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强
(甘肃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村改居社区”是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而出现的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过渡形态的社区。大批失地农民短期内经历了从村落散居到小区聚居,从散居到集中城市社区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过渡,“村改居社区”经常面临治理难度较大以及治理主体推进社会融合资源不足等发展困境。
组织力即组织动员能力,是凝聚和动员某个群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效能实现能力。组织力的强弱可以大大减少内耗,在各种社区事务特别是应急危机事务中体现出高效能的执行力。党的组织力建设在社区中的体现,主要体现为基层党组织为实现各种目标,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和动员能力。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密切联系和动员居民的能力,表现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目标实现能力以及党组织不断地自我革命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特别要提升组织力建设,以便使党组织能成为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有力战斗堡垒。
互联网条件下“村改居”社区人际互动和公共事务参与水平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社区中个人的社区归属感和存在感也有了新的特征。事实上不只是“村改居”社区居民,其他社区居民使用微信等新媒介来进行信息沟通已非常普遍。微信图文视频可以即时实时传播的特点,对以往信息传递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功能汇总。无论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还是服务型党组织,运用微信朋友圈来传递文件和信息,已经成为常态。而组织力建设的核心就是信息沟通的充分性与否,信息的完全对称可以极大地影响上级党组织目标的贯彻和实施,同时也能在危机发生时通过微信程序的各种衍生功能减少以往费时费工的信息核对过程。微博和微信虽然各有利弊,但新媒体平台作为建立在关系型信息共享机制基础上的软件,非常适合住户异质性程度很高的“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需要。
(一)设立“微支部”是拓展党的群众基础的新渠道。传播“4 个任何”要素(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在微信平台全部具备,唯一受到限制的就是电量和信号本身。这种囊括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优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通行做法。“村改居”社区中的社会阶层多元、贫富差距较大、住户文化底蕴不一,文明程度多样等特点,决定了要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减少各种影响社区安居乐业的问题,其社区管理方式必须先要重视社区的社会阶层融合,否则很容易在戒备甚至存在对立的环境中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社区发展问题。党的组织力建设必须先要了解社情民意,这是党的基层工作的前提。没有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支持,等于没有社区工作的群众基础。微信平台空前地创造了一种跨时空全天候的党群联系渠道,而微信信息的短平快的特点,也天然地适应人民大众的沟通交往习惯。微信平台运用得当则可以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在社区治理领域变为最大增量。民意的收集和社区发展信息的发布,通过微信群或者微信矩阵传播,能让“村改居”社区居民在心理上快速的形成社区归属感,从而形成社会资本。
尽管社区工作中通过微信群来传递信息已经相当普遍,但其功能的发挥仍然有很大创新空间。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信息发布常常已经形成了只看不言的媒介态度。而党组织在实现各种预期目标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自说自话的尴尬氛围。对于一些社情民意的反馈,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谨慎,因为在熟人社会中提出各种问题,总是有各种顾虑。尽管如此,一些“村改居”社区的做法仍然亮点不少。例如通过社区积极分子的热心参与,来举行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从而形成类似于“团体格局”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存在意义就是共同的爱好和愿景,党组织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事半功倍地进行联系群众,也可以发现培养一些积极分子。相比社区党支部成员的兼职,这样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人物更加适合微平台的发言人和动员者,因为他们更加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更加了解基层情况,在事实上可以承担党组织的代言人和“微支部”发言人。在群众眼里,他们则更容易被认同和接收。
(二)可以通过微平台多种功能拓展党组织工作内容。微信软件的常用功能多达数十项,但人们常常只是运用其中很少几样。“村改居”社区中社会阶层多元,也有不少无固定职业的人员。微信平台可以通过本身提供的数项功能来为就业服务提供机会。例如“微商”就是利用微平台来发布商机创造商机和扩大商机的一种功能。如果运用得当,党组织的引领可以让社区内部的人士在同等条件下更快地找到就业机会。最常见的就是家政服务和老年人托管服务等。
微信作为互动性很高的软件平台,能极大地汇集各种平时不容易掌握的各种社会需要,例如房屋修葺、电工修理、外卖托管等。这种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人们更愿意接收熟人社会中的各种服务,因为这样信任度有基础,出了问题也容易找到中介机构。基层社区党组织在进行各种服务人民的决策时,必须考虑各种成本付出。同一个“村改居”社区内部的居民可以迅速形成社区归属感,当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出现各种需求时,邻居就可以协助帮忙,形成团结友爱的互助氛围,比起拨打相关服务电话,这一点占用社区公共资源更少。
微信的一些数据统计功能,能使一个“村改居”社区情况一目了然,如年龄、学历、性别结构比例等。相比同质化程度很高的成熟高档社区,“村改居”社区显得更有互通有无多元化特点。当然这种多元化异质性特点,也对社区党组织能力形成了挑战。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看,一个多年的“村改居”社区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方面堪称是一个社区的精英人物,同时也是党支部的宝贵资源。
(三)基于微平台的“智慧党建”是提升支部工作的新手段。目前方兴未艾的“智慧党建”是通过“社交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碎片化学习、系统性认知、”等核心应用的APP 产品,为组织部门、“村改居”社区、机关以及行业协会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以及为民服务的综合性软件应用平台系统。常见的“智慧党建”软件功能围绕打造工作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手段智慧化、运营社会化,可以高效地把线下党组织活动毫无遗漏地搬到线上进行。同时也使位于异地的党员干部更加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种活动,无论从时效性还是成本方面,都是传统线下党支部活动所望尘莫及的。事实上,建设“三会一课”核实、发展党员环节、社会组织联络、扶贫攻坚等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已经成为未来党组织建设的潮流方向。
(一)创新微平台信息发布方式发挥好微平台优势。党务信息公开程度,既是党建科学化的内容和方向,也是能够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公信力的有效抓手。只要以人民为中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起来,保守党的秘密和党务公开社区事务公开并不矛盾。利用微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经常性地让社区居民看到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从而使更多的多元社会阶层感受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一个日常功课。唯有全心全意地服务社区居民的实效让社区居民得以认可,才能真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依托微信软件的各种功能,例如快手和抖软件的信息转发功能,可以把党群关系真正在线上体现地更加充分。及时澄清各种虚假舆情,把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谣言和误解可能性降到最低,使正能量互促互通良性循环。因为有些事件唯有借助于视频和文字才可以重现和重放,这在线下是做不到的。
(二)通过舆情大数据分析提高党的应对能力。除了信息的高效能发布,“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公信力的提升还应当重视提升党务工作者自身分析研判舆情的能力。微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对舆情要及时收集、研判,适时发布,加强引导。从操作落实方法而言,网络舆情发生后,要有侧重有针对地主动加强正面宣传,但也不能回避问题。从一些“村改居”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村改居”社区中的社会治安问题绝大多数与人民的现实社会需要和切实实际利益紧密相关。社会阶层的客观差异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有很大不同。舆情危机的出现常常与人的素质有很大相关性。从网络传播规律理论观察,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论坛中拥有发言权,但是并非每个人的观点都能产生影响和共鸣,而个别“意见领袖”言论比党组织更能左右网民的思维方式。“村改居”社区“微支部”应该充分关注自己所辖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动向,才能及时知晓社区动向、舆情走向,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加“村改居”社区居民对党媒的信任度。另外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村改居”社区纠纷和网络事件,及早掌握舆论主动权,迅捷地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尊重社区居民的知情权,赢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并对惑众者依法进行惩戒。
尽管目前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微社区平台,但新事物的出现总是有一个磨合反复的过程。“村改居”社区党组织驾驭微平台虚拟社区的能力已成为评价各级党组织战斗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党员驾驭微平台的能力。
(一)通过微信息管理提升党务干部信息素养。党务工作者应当了解微平台运行规律,提高网上信息的甄别能力、网上舆情研判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微平台本身所带的信息互动和广播评论等功能实际上是可供多人同时参加的微讨论区,因此应当充分及时地和各方进行有序协商沟通,集思广益。既要虚拟空间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把应对民意呼声作为提升党员服务水平的机会。另外,各地可以制定规范和政策,维护微平台运行环境和秩序。“村改居”社区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微平台运行规律掌控素养、微博信息甄别素养、微平台舆情研判和引导素养,以职业化素养做到以理服人以法示人以德化人;尤其是对社区工作失误,要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及时处理并尽可能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二)在微平台培养组织工作的社区发言人并制度化。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就不利于微平台自身的健康发展。应当重视定期邀请某方面领域的专家进行点评,借鉴微平台典型先进做法。例如以社区家政服务需求建立信息服务链,实现微信联动响应机制,提倡社会热点问题专题集中回复,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有问必应”制。所有建立微平台的“村改居”社区党务部门都应以网络发言人或网络评论员为主体,在职能范围内专业地对居民诉求、意见建议予以受理、处置和回复。
(三)构建微平台运行和舆情联动处置机制。要尤其重视“村改居”社区微平台的集聚效应,整合社区区域和所辖部门资源,通过受众收听、转发、评论等功能实现社区内外信息共享。管理和职能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村改居”社区微平台的便民服务功能,同时加强与所在地媒体的互动。还可通过平台进行引导规范,实现对青少年成长的引导、调控和激励,并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切实可行的引导,促进“村改居”社区微平台党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从各地实践和发展趋向看,社区微平台的党群关系工作要有创新,还要有空间身份验证和人脸识别数据库相互配合。社区事务是全天候的服务性工作,能否在技术上实现自动无人值守的智慧平台,将大数据条件下的社区微平台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都是将来“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微平台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新时代运用好微平台来提升党的组织力,必将成为今后党的基层组织力建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