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勇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15 年教育部以教思政〔2015〕1号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为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社社会责任感。因此,通过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院校志愿服务发展不够成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方面。针对这种现状,笔者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印象、需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
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 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它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基本特征。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西方,其中“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泛爱”思想一脉相承。
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次指出“坚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近年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们的身影。
本次采用的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共收回问卷9275 份,其中2054 份表示未参与过志愿服务,7221 份表示参与过志愿服务。本文主要对7221 份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在该7221 份问卷中,男生2455 名,占34%;女生4766 名,占66%。大一年级学生4180 名,占受访者的58%;大二年级学生2896,占受访者的40%;大三年级学生145,占受访者的2%。
调查采用全校“班级发放+自愿参与”的模式进行,从网络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8%,且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占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总数的98%。从参与调查的积极性方面可以看出,由于大三学生已不在学校,而是校外实习原因,参与度较低。也从侧面反映了大三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热衷度低于大一、大二在校生。
7221 份参与过志愿服务的调查显示,为了加学分、获得荣誉证书的学生占38%,学校要求占19%,表明超出一半的学生在最初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被动参与。同时,92%的学生认同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观点,但希望有适当激励。但在今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调查显示,79%的学生还愿意今后继续从事志愿服务,20%的学生表示看情况,只有1%的学生表示不会再继续从事。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而且在参与过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但是为了在第二课堂或素质拓展加分,为了评优评先,功利性较强,表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认识理解不到位。
在7221 份参与过志愿服务的调查中,在“你参与的志愿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调查显示,43%的学生认为对志愿者服务了解不够,29%的学生认为对志愿者的表彰不够,21%的学生认为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29%的学生认为志愿者组织太少。对于“目前学校在组织志愿者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52%的学生认为宣传太少,49%的学生认为活动单一,23%的学生认为培训太少,13%的学生认为行政化强。且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你最不能忍受什么?”的调查中,70%的学生有过不被服务对象尊重的感受,48.3%的学生认为组织过程混乱,39.4%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主义,23%的学生认为没有锻炼提高。同时,对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问题的多角度调查表明,目前志愿者服务活动发起和实施时仓促,内涵不明确,学生盲目参与,培训机制不健全,且在组织过程中,管理手段简单。学生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不被尊重或受阻后,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排解程序。
在7221 份参与过志愿服务的调查中,在“参加过哪类志愿者服务”的调查中,52%的学生参加过运动会或讲座等校园里志愿活动,32%的学生参与过敬老院服务活动,15%的学生参加过爱心支教,11%的学生参加过慈善活动,9%的学生参加过援助活动。可以看出,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学校内的活动方面,服务内容简单,未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知识等方面特点,降低大学生参与热情,不能使大学生实现和体现自我价值。
近年来,在全社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成为宣扬正能量、体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有志于投身志愿者服务活动,然而学院并未形成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和规章制度,没有确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工作制度、管理办法等,活动发起无培训和系统介绍,造成近半数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不了解,实际组织过程混乱,造成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差。
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志愿者服务项目主要有校内的讲座、运动会、学生活动等,校外有清洁清扫活动、维护交通活动、慰问敬老院等。同时也参与鹤壁市举办的大型活动,主要负责会场秩序、引导、指引等工作。对于追求新鲜感、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个性鲜明的00后大学生来说,技术含量低、千篇一律、模式呆板固定的志愿服务活动消磨学生的热情,同时不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朝气蓬勃的特点,且在安排志愿服务活动时,参与人员多数优先选择学生干部和骨干,覆盖面小。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逐步减弱。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超一半学生是被动参与,且近4 成学生是为了学分和证书,与以奉献、关爱等精神为准则,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而以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作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首要目的相悖。多数同学对于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特点不了解,认识不够明确,贯彻落实缺乏主动性。在学生活动加分成常态情况下,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学生协助工作时,学生因无利可图,以各种理由搪塞。严重影响志愿服务的初衷,缺乏支持志愿服务的动机,同时对于学生的奉献精神教育也不利。
根据调查显示,在7221 份参与过志愿服务的调查结果中,92%的学生支持志愿服务培训。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高职院校发起后,由于教师人力精力有限,一般由学生干部负责宣传、组织,因此教师一般不能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筛选,甚至勉强完成人员招募。在人员招募后,也只是对活动进行介绍和布置,培训从简。甚至负责活动的教师也并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在活动中,学生不能提前对活动的意义、活动的性质、活动的各方面流程有系统了解,只能任由支配,参与感低。且在活动管理过程中,高年级管理低年级,学生干部管理普通学生,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容易打消被管理者的自尊心、自信心等方面。
1.改进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建设。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模式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广”,是由群众自发组织,政府部门推广,典型代表是中国社区层面的志愿服务;第二种模式是“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是由共青团系统自上而下发起的典型代表是青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的发展;第三种模式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发展”,不仅由群众自愿发起,而且通过民间力量扩展,典型代表是一些草根组织。其中第一、第二种模式由政府部门力量推广,带有行政色彩,在部分情况下,带有一定强制性。第三种模式有较强的自治性,参与度高。高校中的志愿服务多数属于第二种模式,但学校社团方向专一,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治性,较好的学生基础,学生兴趣点相同,相互了解,参与志愿服务热情高。因此,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建设,可以总结学校往年志愿服务项目,有计划推进学校社团不同专业和方向建设。以社团为基本单位,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基于社团特点对社团辅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项培训,最终达到学校在组织志愿服务项目时,化整为零,从社团中受培训相对成熟完善的学生志愿者中抽调,进而实现易组织,易管理,有机组合的目的。
2.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切实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并且保障志愿服务合法合规;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第二课堂加分管理的基础上,将规定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干部竞选、评优评先、党团推优、推荐就业等的入门考核,并且校内协助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时间也列入规定志愿服务时长中。在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后,后期总结并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宣传中,同时对表现优异志愿者事迹进行报道,适当增加第二课堂分数。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逐步建立有序的激励机制;再者,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的正常开支,确保志愿服务开展质量到位;最后,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针对不管是被动参与,还是参与后由于组织、被服务者态度等产生的不良体验或消极心理,有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志愿者在挫折教育后,对志愿服务的内涵、精神有积极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从事志愿服务。利用以上方式保护和提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
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1年,现有会员7000 多人,累计会员5 万余人,下设9 个分会,创建了“鹤飞翔”“淇水太行”(鹤壁工程技术学院)两个志愿服务品牌,组建了5支“保护母亲河 ——‘河小青’”队伍,以“服务西部”“三下乡”“四进四信”等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月”“保护母亲河”“关爱未成年人”“夕阳关怀”“美丽校园”“美化家园”“美化游园”“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尤其近年来,协会积极服务鹤壁市“六城联创”、文博会、豫商大会、“环淇河自行车赛”“樱花节”等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可以看到,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活动充分服务地方,塑造了品牌项目,参与政府大型活动,但从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单一,且有时不被尊重和重视。归结原因,志愿活动项目遵照每年传统形式,没有及时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需求,没有结合自身专业打造出亮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注重社区服务{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与社区、企业形成结帮对,充分了解社区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利用自身专业特点,打造多样的专业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品牌,将所学专业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企业生产。同时,通过志愿者的奉献服务,树立无私、互助的群众印象,有利于营造社区互帮互助的环境,在传递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组织更多教师参与,进而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国家教育部[2014]9 号文件《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用爱心奉献自身学识,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是必须必要的,也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数量充足情况下,教师接受志愿服务培训和专业指导,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导师,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专业特点,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在高素质和接受培训后教师带动下,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表彰活动、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探究,但是出现的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与相互影响,都有值得研究的价值。同时,该校也在积极地探索途径破解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