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研究

2021-11-26 16:51安华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
关键词:规划农民农村

安华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农民收入增速较低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农村地区打破了原有低效的农业经营模式的限制和约束,多元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布较为分散且普遍经济效能低,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也并未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因此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且保守,甚至因为农业经营收入低,很多农民群众进城务工,大片农业用地荒废,农民经济得不到根本性保障,而且农民受制于文化水平,即便是有心开展农业经济,但因只能从事相对简单的农业操作活动,整个作业过程过于盲目粗放,最终导致农业项目经济效益偏低。另外,在农作物种植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小农户对于外界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加之缺乏系统且稳定的农产品输出路径,最终导致农民的经济利润空间极小。

(二)农村基层工作开展困难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积极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任务及指示,抢抓历史机遇,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但由于各个地区的农村发展状况不相同,当相关指导文件下发到基层乡村时,由于乡村基础设施、服务、资金等资源都十分匮乏,导致乡村干部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实施无从下手,开展工作有心无力。而且大部分基层乡村干部仍以年纪较大的人员为主,对于新思想、新政策、新方针的理解不到位,学习不够透彻明确,相关人才十分匮乏,即便是引进部分专业人才,但由于没有实权而在工作中畏手畏脚,这也就造成了最终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无法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严重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城乡资源配置不均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战略的重心转变,给乡村带了重大发展机遇,但大量的农村资源快速流向了城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十分匮乏,进而产生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矛盾问题,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快了农村主要劳动力的迁移,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因缺乏人力而得不到快速的恢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当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但许多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

(四)乡村文化建设滞后

首先是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相关学科教育人才缺乏,对于各种现代先进教学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较少,因此导致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种迟缓的教育发展模式造成农村人口缺乏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其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后。“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扭曲,容易形成金钱至上、奢侈享乐、唯利是图,重利轻义的思想。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村民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最后是传统文化被忽视。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现代文化的根基。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

二、当前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1.倡导集中居住,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地矛盾尖锐、空心村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影响。通过倡导农民集中居住,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拓宽农民的活动范围,加强农民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农业生产活动能够向着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活动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结合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实现集中居住,保障房屋设计能够满足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加强土地规划,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应工作,弥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得新农村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开展,且能够达到实际的发展目标,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为了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等相关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综合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加强交通网建设,为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相应的交通运输条件,结合农村社会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等相应工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土地规划,结合广大村民的生活实际需求,吸取经验与教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满足农民的实际发展需要,方便农民生活。

(二)构建基于农业农村导向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农民增收的来源应当是农业,来源于农村,应当构建基于农业农村导向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第一,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对于政策性粮食可以采取公开拍卖、竞价销售的形式展开,建立现代营销网络,对粮食实行“分购联销”,提高营销效率和节约交易成本。对“谷贱伤农”和“谷贵伤农”等行为,加大国家监管,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

第二,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一方面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建立入市交易宗地成本价格的测算机制,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另一方面解决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如根据土地入市增值幅度征收不同比例的土地增值税,政府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比例可以设置为3∶7或4∶6等,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

第三,推动农业产业链向环节聚集。过去的农业产业政策注重链条延伸小农户难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加快产业链条环节聚集,既可以提高农产品价值,又可以实现规模效益。

第四,发展绿色品牌农产品。我国农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绿色

农产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升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回溯追踪信息渠道建设,增强媒体和群众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增强文化内涵。积极进行绿色产品商标申报和注册登记,加强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自身商标的保护,与此同时加大对农产品文化的投入,赋予农产品更多地方文化内涵,提高绿色品牌附加值。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

1.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在乡村的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弘扬新的思想和文化,培养村民树立崇尚科学、讲文明、守道德的行为风尚,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电子阅、文化艺术学习班、文化书屋等文化学习场所,增加村民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为文化的传播以及发扬提供舞台。在娱乐方面可以鼓励乡村老人学习“广场舞”、广播体操、“太极拳”等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起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还丰富乡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2.利用当地文化,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

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这就要求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应该组织一些富有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吸引人们参与文化建设的力度。在农村里都有一些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组织相应的文化节日,比如 :剪纸比赛、赛龙舟、方言的魅力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地区人民对优秀文化的认知,还提高了人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政府还应加大乡村的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制定有关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和政策,给予农村建设资金扶持,帮助乡村早日脱贫振兴乡村经济。政府部门可以给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免息贷款,支持乡村兴办一些文化节目弘扬地区文化,鼓励乡村发展旅游业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文化经济产业,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乡镇文化企业政府也应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提供免息贷款、给予财政补贴、减税等措施,支持乡村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其在农村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力量。

(四)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农民是非常理性的群体,只要新农村建设规划战略能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与利益,农民就会投入十二分的热情,在这一阶段,一是从思想上鼓励农民自愿主动参与,二是从获得利益上吸引农民积极参与,三是从条件准备上保障农民能够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战略实施,因此,要以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发挥市场在乡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乡村重振注入活力,加强农村市场化建设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目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度,做好农业规划和土地流转宣传,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交易保证机制,利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村集体及商业用地的逐步进入市场,建立农村集体用地管理机制,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背景下,确保村民能够获得足够红利。

(五)注重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

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要注重加强耕地修复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做好生态湿地与生态造林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此来维护农村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加强有机环保材料以及生物农业等环保型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多种经济手段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稳定发展。

(六)通过新媒体发展农村旅游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战略是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指导性方针,我国农村旅游发展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与新媒体的出现为农村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在尊重当地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城市“反哺”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借助多媒体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旅游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七)农村旅游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手机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在发展农村旅游,实现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时,可以利用手机媒体技术跨区域的宣传农村旅游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博客、视频等方式发展农村旅游带动农村其他方面发展,吸引城市资金和人才,在符合市场规律条件下做到“城市反哺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增长的新方式。

(八)农村旅游可带动乡村文明风

农村旅游是服务产业,通过互联网形式培养了农村农民的服务精神的市场经济意识。发展农村旅游,会带来大量先进思想和外来文化,可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思想,从而实现“乡风文明”。

结语

综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社会发展出现重要阶段性变化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快农业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提升,充分调动城市资源实现协调发展,打造新型乡村农业经济结构形式,明确发展重点与难点,才能够有效调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的动力,进而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规划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