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婕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现今社会,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高校作为为祖国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就需把握好人才在思想上的觉醒和领悟,而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尤其是在十九大的召开之后,高校需要制定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计划,为实现中国新发展加砖添瓦。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更有成效,这成为了各位教育者共同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品牌意识”的形成和创设对思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也将从“品牌意识”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内涵和追求来进行探讨。
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在消费者的内心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和品牌的回忆,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点,从而达到推广自身品牌的效果。
从品牌意识的本义,我们不难推断出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内涵。即为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大到学校、学院,小到思政组、思政老师对于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它是学校、老师等对于思政课程的价值观、发展观、建设观等的综合设置。通过对于思政教育课程的合理安排,从而来达到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国观等的指导和引领,进而使学生懂得思政史的发展和变革,从而形成正确的理念。
教育的过程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整体共同构成,在探讨思政教育的特点时,也将从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是传授的知识内容更多元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在“大小思政”模式的推广下,思政教育的范畴也在进一步的扩大,涵盖面也越来越广;第二是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结构高学历化、年轻化、专业化成为趋势,但由于经验和体制等实际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大;第三是教育方法多样化、科技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传授知识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具有科技感,而思政教育的方法也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向理论实际双管齐下转型。
从上述三点来看,教师层面首先就应该对思政教育要有一个整体的设想。以“品牌意识”来引领自己在课前备课、上课环节、课后反思中对内容的安排。例如现在高校中流行推广的“大小思政”的模式,以及在“大小思政”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微思政”,教师能在这一的品牌意识的引领下,创立属于自己的课程特色,便是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
1.接受知识自主化
高校的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大学生知识的涵盖面、自我的把握度、思想的接受度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自主把控的能力,对于社会的现象、实行的措施等都有自己的思考。这就决定着学生在接受知识会时更为自主,学生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有自己的考量,并不会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有选择地进行接受。如果没能较好地把握这个教授知识的度,甚至会引发学生的抵触与反感,因此如何开展思政课,如何引导学生是思政教育者急需想办法解决的。结合这一特点,老师可以尝试“微课讲思政”的方法,创设“小微课,大理念”的品牌意识。教师可在课堂中设置十五分钟的微课时段,让学生利用本课所授的思政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自主探讨,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适时地进行引导,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引领,同时还需将每一次“微课讲思政”的讨论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一学期甚至更长段时间之后,这便将是极具价值的一手资料,即可以作为老师日后进行教学研究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复习时的辅助,而更多的则是可以让老师在这样的环节中寻找到拥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教学体系,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事半功倍。
2.教育成效难考量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任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从根本目的来看,思政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目前学生学习思政是较为被动的,学校设置了思政的必修课,那么只能接受,对于为什么需要设置学生没有进行深究;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思政也带有一些功利性,希冀通过在思想上的提升来获取一些相应的回报。因此思政教育课程的考量不能用简单的测评或学分来评判,它的教育成效就较难考量。
教师对思政课的考量及评测要有“品牌意识”,在传授过程中可以建立“适时评测制”,例如可以创设“一章大测,小节反馈”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把握程度,从而来加强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政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政思想进行考查,辩论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班级里的辩论赛,也可以组织班与班的辩论赛,规模再大一些则是系内辩论和校内辩论,这样就能让全校的师生加入到这场活动中。学生在辩论的前期准备中需要收集、整理资料,在辩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对方的观点进行思路和依据的调整,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那么这个过程就也是一个学习和考量的过程。
3.思政学习功利化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学生在高校学习时,会更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就业的专业或者课程,而思政教育的目的决定着人们所追求的价值是长期后的产物,现实与理想间存在着差距,也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化。
设立“以德树人”的品牌意识,思政教育的开展让年轻一代的学生能了解先辈、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发展,并从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因此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记“以德树人”的主旨思想,以此为纲领来开设课程、设定目标。
将品牌意识引入思政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笔者认为需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追求才能发挥品牌意识在思政教育领域上的积极作用。
新理念的引入、形成、实施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在整个思政教育领域想要融入新理念又意味着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由于其涉及的范围广,参与的人员众多,就需要大家万众一心,坚定不移地坚守同一个教育理念。需要对管理层面、教师队伍、部门协调等层面进行品牌意识的宣传,只有传授体系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的意识传授给学生。
品牌定位明确,品牌形象才鲜明;思政教育品牌定位的明确,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对思政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对思政的知识点记忆。我们可以从思政教育的目的来挖掘内涵、也可从思政教育的内容层面进行挖掘定位、更可以结合思政教育中理论和党史的发展轨迹进行挖掘,并结合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将思政教育赋予品牌意识,让学生一看到相关的词条就能立马联想到学习的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让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就需要融合社会的各种信息。而社会信息化的共享,也让很多文化有了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从企业的“品牌意识”到教育的“品牌意识”,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新途径,本文虽论述了品牌意识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内涵和追求,但也应明白思政教育及品牌意识在教育领域的融合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