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连
(山西省宁武县应急管理局,山西 宁武 036700)
前言:2021 年1 月29 日,宁武县就新冠病毒防控进行了应急演练协调会议,这次会议涉及到了各医疗单位、县卫健体局、应急局、公安局、疾控中心等单位。这足以说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本身是涉及到多主体的具有多环节管理控制的复杂活动,做到信息共享是保证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其中需要积极对接上级政府乃至于中央数据,同时做到各主体信息共享,乃至于融入微信等新媒体,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保证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覆盖到点。
(一)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处理时效。以新冠病毒为例,通过交通系统、卫生系统、防疫系统无缝配合可以快速地锁定病例以及高危人群,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控制这部分人群影响范围,并快速发布信息,将接触过病例的人群确定下来,并以核酸检测形成动态监控,凡是检出者立刻隔离[1]。
(二)积极辟谣,快速稳定人心。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也包括舆论引导,能够第一时间辟谣,防止不良舆论发酵,快速稳定人心,避免社会秩序紊乱。例如动用网监部门对网络散步谣言者快速定位,并将其绳之于法。
(三)通过智慧城市的监控系统锁定事故中心或者嫌疑人。当事故发生后快速启动全市监控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筛查,锁定嫌疑人,同时嫌疑人信息快速共享至公安系统,进行精准打击。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构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在理想化状态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一)构架市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匹配后台工作人员以及平台维护人员,全力保障整个平台的稳定和安全。
(二)积极整合各部门信息化平台,并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互联。保证公安系统、卫生系统、防疫部门、消防系统、教育部门等和应急局形成信息共享,并可以随时交换信息,对某个公共事件形成应急方案。
(三)应急局“数字冰雹”大屏幕系统建设。其主要是利用无人机技术、RSGISGPS 技术、视频头技术、构筑物三维数据、统计数据等技术等形成的智能监控系统,其可以调动全市监控头,同时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对全市实现无死角监控。并可以形成最短距离的出击方案,力求短时间内控制危险人物以及危险事故,将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在公共卫生方面,该系统可以将公共卫生系统所有数据整合分析,能够短时间做出正确判断,提高卫生部门反应速度。另外,其打通了市政、消防、交通、商业、通信等部门数据屏障,实现了数据整合,起到了信息分享作用,能够在公共事件发生时,形成对应的风险处理方案。通过该屏幕切换可以实现对面对讲[2]。
以上三个步骤,前两步是在城市应急管理预算不足情况下形成的第一选择方案,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5G 系统,可以实现互动、对讲,达成各部门紧密配合。而第三步骤对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财政充足地区而言是首选方案。
(一)价格高昂。以数字冰雹为例,该系统数百万元之巨,若是存在故障,还需要面临巨大的维护修复费用。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可在各部门普及数字冰雹系统,以集中采购为优势降低价格。而在维护上需要和系统开发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力求获得长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二)专业水平高。指的是该系统融入之后,需要应急局以及有关部门都要配备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才可以承担设备运维工作。在应对上需要积极培训有关人员,集中学习互联网、计算机、5G、物联网、云平台、3G技术等原理,打造一支高水平技术队伍。另外,可以从各大高校招聘技术人才,以达成人才储备目的。
(三)需要智慧化城市建设跟进。对于一些智能技术还未大面积普及的城市而言,传统的视频头并不能很好地融入整个监控系统之内,会造成管理分散,重要数据缺失,会给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带来影响。应对上需要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的紧密对接[3]。
(四)建设主体问题。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由谁来负责,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冠病毒之下,网络通信三大运营商必须成为建设主体,这是因为三者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已经形成了紧密配合,它们在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消防以及安防等方面都有雄厚经验。故而在未来实现三大运营商网络互通互联、政府各部门互通互联,对于它们而言也并非难事。
总结: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未来必然能够实现城市与城市以及城市内部的宏微观上的数据共享,既能积极地借鉴其他城市有关数据,同时也能够整合本市有关数据,找到其中差距动态弥补。如此城市间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安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