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清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商科是个统称,涉及多个专业,涵盖范围很广。一般认为,商科主要包括以“FAME”(Finance 金融、Accounting 会计、Management 管理、Economics 经济学)为代表的四大专业,较主流的商科专业包括金融、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商务类专业等。近些年来,商科各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强调职业发展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各高校的商科专业纷纷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本文是对商科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一般被认为是社会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种研究社会的方法不仅是社会学专业相关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学、传播学、人口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以及各级政府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社会调查方法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为探索事物提供了合乎逻辑和利于观察的方法,同时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还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近些年来,商科各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强调职业发展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教学和专业培养过程中,各高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在逻辑分析、团队合作以及有效沟通三个方面具备潜质,学生要能就社会的具体现象和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具备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课程旨趣恰与当前商科专业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高校各专业的学位论文写作越来越强调实践性,忌空谈理论。商科专业的研究是在更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可以助力学生有效开展围绕论文选题相关的调查,这也成为商科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商科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要符合传统《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基本框架结构和基本规范要求。社会调查方法的知识基础是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在此基础上,具体调查技术一般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课程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主要详细阐述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其次,《社会调查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考虑到授课商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商科各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社会学或相类似专业的学科背景知识。这就决定课程在具体课程安排方面要注重基础性,不要过高或过深,而是要注重将复杂问题“说简单”和“说明确”。
然后,《社会调查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考虑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的教学安排要将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相联系,注重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具体社会调查技术(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毕业论文写作开展的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最后,《社会调查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里,要具体谈一下以下四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方法。案例分布在每节课的知识点讲授中。通过社会生活的具体案例向学生清晰阐明具体理论的要点和具体调查情况的应对办法。
(二)讨论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上具体展开应用,将学生的实践内容经过大家的广泛讨论形成同识并积累经验,进一步消化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采用使教学的时间安排相对灵活,为实践性教学的采用提供了便利。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运作贯穿教学各环节。项目运作的各环节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教师与学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解决驱动问题并完成学期末的调查报告,提升能力。
首先,在研究范围内,以学生自主选择的调查主题为项目主题和驱动问题。驱动问题的有效解决和项目的推进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各环节。知识点的讲解与项目推进同步进行,边学边练,学完即练,练完总结深化。项目开展的具体环节以组为单位,具体包括学生要查找相关文献、制定调查策略、设计调查问题并拟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具体调查,以及汇总相关信息,最后依据调查所得材料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其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开展。线上资源章节目录中有视频、小测验、案例等,学生在线上进行微课视频学习,掌握每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在视频学习之后完成每章小测验,提交后系统自动批改并给出测验成绩。其中微课和小测验被设置成了任务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会被实时记录下来,作为考核依据。学习时间地点自由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即可。对于章节中的案例,一部分供线上个人讨论发帖使用,另一部分供线下课堂小组讨论使用。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线上学习通活动库中的“抢答、通知、评分、签到、分组任务、主题讨论”等功能,如“抢答”功能可活跃课程气氛,“评分”、“分组任务”、“主题讨论”功能可提高教学效率,“通知”、“签到”功能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再次,关于分组的问题。比如全班约50 人,分大组,共分为5 个大组,每组10 人左右。每组选出正副组长一人。各大组内部分工:分为“量的研究小队”和“质的研究小队”。量的研究小队要求由5 人组成,选出队长一个(同时担任大组的组长)。任务要求是完成30 份问卷的设计、调查、汇总以及课堂陈述。课堂陈述要求提前制作PPT。小队内的工作分工自定。质的研究小队同样要求由5 人组成,选出的队长同时担任大组的副组长。在5 个成员中,4 人要求做访谈,最终提交调查笔记和访谈记录8000 字,准备课堂陈述并提前制作PPT。另有一人独立陈述经历,通过讲“自己的故事”完成参与观察的工作任务,同样要制作PPT 和准备课堂陈述,并提交3000 字的文字材料。
最后,具体的调查实践完成后,设定三次讨论课。第一次讨论课是安排每组中负责参与观察调查工作的同学陈述经历。每个组派出一人。在5个同学陈述过程中和过程后,可组织同学就调查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同时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和总结,帮助同学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深化。第二次和第三次讨论课是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课堂陈述。同一大组中,量的小队与质的小队分别制作PPT,但需要就同一主题进行联合陈述。在每组陈述过程中或结束后,教师可进行点评,指出同学在具体调查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以及操作和实践能力。
首先,各组调查所得数据,大组内成员共享,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各大组分别报题目,5 组共有5 个题目。各大组中“量的研究小队”和“质的研究小队”所选题目是一样的。换言之,同一组中两小队是分别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量”与“质”的研究的差异。
其次,平时成绩的考核。本课程将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有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提交调查报告组成。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具体操作是分小组展开调查工作,教学内容与调查密切结合,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将课堂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最后在学期末,让学生将以上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结束学期考核。
(一)考勤(10%)。依据学校规定进行,一般一学期不定期点名5 次,迟到早退、请假、旷课扣除相应的考勤分。
(二)平时作业及表现(40%)。整个学期的教学与具体调查相结合,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完成几个调查环节,在具体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同时完成作业。其中,线上微课及与互动交流其占10%。线上小测验占10%。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具体调查结果要整理上交,完成情况要占10%。各小组制作PPT 对本组的调查情况进行陈述,陈述表现占10%。
最后,期末提交的调查报告作为期末成绩,占课程总成绩50%。评分以调查报告完成进度(20%)、格式(20%)、分析论证(20%)、语言(20%)和创新性(20%)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