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润铃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生命就像初升的朝阳、含苞的花朵,充满着希望。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有着非凡的意义,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
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挖掘潜藏在语文教材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和感染,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品质。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们,他们的创作都是积累了大量的人生经验,其中包含着对生命的感受与悲壮,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就能够从这些伟大的作品中读懂什么是生命。比如,教师在讲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用布盖住自己的眼睛,在教室里静静地坐两分钟,然后让学生谈谈在这两分钟内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带着学生的感受,再来讲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光明是海伦·凯勒最期盼的,她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依旧对生命有着强烈的热爱。学生了解到海伦?凯勒的思想,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人的生命历程会经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勇于面对生命的人,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人应该珍惜生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和生活。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生命意识。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于刘和珍等的徒手请愿,明确持否定态度。因为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去面对穷凶极恶又荷枪实弹的敌人,这无疑是不当的,只能作无谓的牺牲。这里要说明的是,鲁迅先生对于生命的珍惜并不是害怕死亡,更不是贪生怕死,保存生命是为了更好的战斗,这就是“韧”的战斗。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从“韧”的战斗的角度分析,缺乏从生命层面上的分析探究。如果不从生命的层面作考察,对于鲁迅这样的行动,学生就会费解,甚至误解。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子,勇敢的先驱者为了开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回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人们,但无知山谷的村民们竟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他,并抛尸山脚。虽然后来村民们非常感激这位先驱者,为他树立起了丰碑,但为时已晚,先驱的生命再也不能复活,甚至连他的骨头都找不到。这个惨痛的教训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主张,更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珍惜每个人的生命,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以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写作中的生命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一次,几位同学在考试失利后,灰心丧气,还有一位甚至痛哭起来,我安慰了他们,并找他们个别谈心。事后,我就以让学生以《咀嚼生活中的挫折》为题作文,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失败的认识还是比较科学的,在讲评中我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我又指出有些同学虽然在文中写得不错,可是在生活实际中却不是这样,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长吁短叹,泪如雨下。其实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关键是你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我又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桑兰、霍金、贝多芬等,并结合语文课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鼓励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气馁,要笑对人生的失败,展现生命的韧劲。这样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意识。
在语文课程中有很著名的文章,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是记忆深刻,并且深入人心。保尔的一生都在和病魔做抗争,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一生,12 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冒着两腿瘫痪的风险和用于,去圆自己曾经的文学梦想,让自己在文学方面更加有造诣,于是他阅读了很多文学名著,他的眼睛失明了并且只有右手是正常的,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对生活充满自信,对生命充满期待,就算是眼镜看不见,他能够借助无限广播进行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努力的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获得空前的成功,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样的经历难道还怕学生读后没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总之,在初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渗透生命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善待人生,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崇高的人格,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从而有完整的生命和美好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