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如
(盐池县第一中学,宁夏 盐池 751500)
历史课程是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渐凸显出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历史教育改革非常必要。历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就要充分了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成因,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同行在历史教学工作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及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而形成不良的思想品质,也会因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够结合历史时间和人物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其感受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正面影响,以先辈为榜样,强化自身的心理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年年攀升,这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价值观扭曲所造成的,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此来完善自身的价值导向,保障学生实现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注重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了解,历史前辈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民族大义无悔付出的感人精神,让其意识到现如今我们美好的生活得来不易,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历史课堂上引入情景教学法,能够对教学背景进行有效地渲染,提高课堂的文化气息,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历史知识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有效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在浓厚的时代气息中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展示河姆渡居民以及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状态,让大家结合之前学过的元谋人及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教师会组织学生通过对原始居民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的分析,提出他们在采集野果以及狩猎打鱼的过程中会有哪些不便,有些学生回答在森林没有野兽时,极端恶劣的天气使得他们无法打猎,在森林有野兽打猎会出现危险,接着教师要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原始人怎样能够获得稳定的食物,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带领学生引出本课的主题,那就是农耕生活。这种情境带入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明确课程的主旨,意识到发展是进步的前提,以及了解到农业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1]。
在过去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基本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对历史判断进行阅读和讲解来传授历史知识,但由于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会让学生难以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感受当年的历史情节,让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争岁月当中,在感受前辈们丰功伟绩的同时,体会其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一些和抗战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火硝烟,体会当时的战士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所付出的牺牲,在强化学生对历史情境感悟的同时,激发起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强化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除了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教材内容外,还要组织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去挖掘社会上的历史知识,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展现历史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对展品的观看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遗址的走访让学生了解过去在当地发生的历史故事。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访名人故居,了解当年所居住名人的英雄事迹。带领学生进入革命纪念馆,重走先烈的足迹,一边走一边讲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而无私地奉献,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历史案件都有充分的现实依据,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历史课堂上强化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能够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素质,在优秀人物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转化成自身学习的动力,进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