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德育地图的研究与实践

2021-11-26 13:00李存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法治思政核心

李存

(广西物资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个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在中职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中,要发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意识,加强对道德价值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一、中职学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德育地图研究的意义

思政作为中职学校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及人格塑造有极大影响。通过对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德育地图进行深入研究,便于为学生提供更为精确的德育引导,帮助其对思政学科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促使其核心素养水平得以全面提升。教师通过设计德育地图,有利于指导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思政薄弱环节,提升思政教育趣味性和有效性。此外,借助德育地图,教师能够逐渐转变以往单一以学生课堂表现、学科成绩为主的德育评价模式,对形成中职德育全方位、可发展的思政育人体系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德育地图的应用能够让中职思政教学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为其之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思政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职学校德育发展现状

1.中职德育教育往往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多元主体育人的良好局面,而学校德育教育又以课堂德育教育为主要抓手,以说服教育法为主要教育方式,学生“被要求”“被教育”的多,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少。2.德育的一些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题,常常围绕一个通知,开展一次活动,根据通知要求学完就过,无反馈无积分,蜻蜓点水,学生的体会、感悟不深。3.现有考评体系无法对学生在行为举止、与人交往、职责与义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以思想政治四门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表现、期中段考、期末考试分数为主,评价主体单一,不利于学生在整个中职阶段的思想品格发展。如何让中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层面,而是发展为多维度的德育培养体系,除了改革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外,还需围绕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人格健全、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构建德育地图,使学生学习有目标,活动有指引,成长有乐趣。

三、如何构建中职学校德育地图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结合思想政治四门课程授课安排,设计德育地图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授课安排,每学期以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德育教育重点,同时随着思想政治四门课程的开课而逐步丰富德育教育内涵。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是中职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教育重点,学宪法、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公民守则、学习校园行为规范等内容要在三年的德育教育中不断强化。随着《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的逐步开课,相应增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一个动态的、逐步累积的德育培育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集齐所有核心素养印章,最终实现中职三年德育教育目标,而不是将每门思政课程德育目标割裂开。同时,在完成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开展的一些德育通知、活动时,要配套开展系列活动,强化活动效果。固定部分德育活动内容、开展时间,合理计划、有序开展系列专题活动。

(二)合理规划德育发展地图,加强品德培养的可操作性、趣味性

新生入学每人发放一份德育发展地图,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中职三年应达到的德育目标。学生每完成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并达成一定分数,即进入下一“关卡”,开始新的积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举止、班级贡献,参加的公益活动、社团活动表现都可以作为德育积分,随着积分的累积可以兑换德育印章。达成“通关”要求的,可以领取对应奖励,如爱国徽章、职业道德钥匙、学法小卫士指环等,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在第一关主要培养中职学生的政治认同,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之以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如“学宪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等。同时培养学生遵守学校制度和校园行为规范意识,养成行为习惯。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在新生入学培训中进行泛泛地学习,要组织学生在晨读、晚自习等时间反复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宣贯和熏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一想到某一行为,就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第二关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劳动的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观念。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模拟招聘活动,使学生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实操技能。开展“工匠精神”故事会活动,树立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领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同时强化日常生活中的岗位职责意识培养,在班级卫生、宿舍卫生评比中不只是扣除班级、宿舍分数,同时扣除值日学生个体德育分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

在第三关主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每周固定一天晚自习为法律案例或者法治视频学习时间。配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法律知识公益宣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法律知识,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法治的自觉遵守着和坚定捍卫者。

在第四关主要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如爱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结合专业特长,开展义务小家电维修等活动,发扬志愿者精神。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内容,提高社团活动吸引力;积极参与所在地社区公益服务,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增强公德意识、培养公共精神。

(三)完善德育积分机制,实行多元主体评价

突出每一“关卡”核心素养培养同时,对于其他核心素养也要进行持续的积分和考核。设置德育行为“红黑榜”,学生可以在“红榜”即可以加分的德育活动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累积自己的德育分数。“黑榜”则是不良品德行为,是学生德育扣分的依据。同时,建立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档案。搜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各类材料,如职业生涯规划作品,核心价值观演讲稿,小组合作录制的校园规范行为短视频,法治书籍读后感、观后感,各类公益活动照片、总结等,全面记录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点滴。

实行多元德育评价主体。在校园内,班主任、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对学生从入校起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行为规范、团结协作、参与活动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评价,而不是单一依靠德育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给予德育评分。同时,家庭也要承担起孩子品德培养的重要作用,对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等行为给予评分,形成多元主体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中职生的思想政治培养应该是一个连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任何良好行为,要使之巩固下来,必须形成习惯。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素质。稳固的习惯,就是素质。德育地图就是遵循学生品德成长的整体性、发展性原则,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德育养成指引。今后,尚待继续探索并完善更科学、详细的德育培养机制,巩固德育教育成果,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

猜你喜欢
法治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