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皓晴 吴洁瑜 许恩恩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目前,社区和高校志愿组织初步建立起志愿服务合作关系,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各种问题制约高校志愿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基于以往将社区志愿服务或高校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数量较少的背景,本文以嵌入理论为基础,借用“嵌入”概念将高校与社区之间有关志愿服务的合作视为一个嵌入的过程,对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高校志愿组织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的困境展开调查研究,多角度分析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困境,从而为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借鉴经验。
王思斌(2011)在谈及社会工作时引用了嵌入性理论,其中对“嵌入”的解释为:某一事物卡进另一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一般地,我们将A 进入B的过程称为嵌入。本文借用王思斌教授对嵌入的解释,以高校志愿者组织作为嵌入主体,社区及社区居民作为嵌入客体,探究这一嵌入过程中所产生的多方困境,摆脱以往大多数研究中的单一视角,更全面的分析高校志愿组织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不足与解决方案。
调查发现,目前狮山镇高校的整体服务热情比较高涨,一个高校中有多支来自不同学院或是不同项目的志愿者队伍,且都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所有的志愿队伍都归属于相对应的团委进行管理并对其负责。高校志愿服务者组织主要的服务主体围绕青少年和长者等常规服务群体,也有少数针对社区环境进行创新的服务形式。
访谈和观察发现,狮山镇志愿服务体系建立较完善,每个社区、村都建设有自身的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员主要为社区居民,其中中年队员较多。除社区自身的志愿服务建设外,狮山镇自2015 年引入“公益创投”服务模式,通过投放种子资金,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及各类社会资源整合。截至2020 年,狮山镇公益创投项目累计投放种子资金近570 万,资助了289 个项目,也成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
积极的环境有助于促进高校志愿服务队嵌入社区,重要的环境支撑要素包括活动经费、志愿培训和高校与社区的联系渠道。在活动经费方面,狮山镇各高校志愿服务队活动经费由公益创投项目资金、学校活动经费及服务点活动经费三部分组成,整体存在组织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在志愿培训方面,高校志愿服务队虽然有意识地针对志愿者开展培训,但仍缺乏制度化的管理,并且专业指导性不足。在联系渠道方面,高校服务队主要通过指导老师联系、公益创投和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联系社区达成合作,联系方式多样但缺乏一个整合性长期性的沟通平台,沟通效率较低。
调查中,64.92%的居民不知道社区平时会举办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74.35%的受访居民认为所在社区提供的服务活动的数量不足够,社区仍存在较大的服务需求且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另外,95,81%的受访居民认为大学能胜任志愿者工作,96.86%的受访居民表示支持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虽然社区居民对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普遍持积极态度,但认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仍存在服务水平较低、服务人员不固定等局限性。
1.创新性弱,可取代性强,高校志愿者组织目前主要进行的是常规且低层次的项目,这些项目没有专业要求,高校志愿者组织很容易被其他志愿主体取代。而根本原因就是未能发挥高校学生的优势,且满足于现有的志愿服务现状,未对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创新。2.培训意识较为片面且薄弱,目前的志愿者培训多为应急的短期培训,急于求成,效果有效。实际上,志愿者不仅需要培训专业技能,也需要定期进行关于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等思想上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3.缺乏相互衔接与联动,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存在和发展都相对孤立,不同的服务主体之间很少进行衔接与联动。组织之间无法取长补短,实现高效资源分配,还易出现需求冲突。
1.高校志愿主体嵌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具有不平衡性,高校志愿服务建设未能有效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中。部分社区与多个高校志愿者组织达成了长期合作,而部分社区仍表示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渠道和资源。2.社区服务体系缺乏对高校志愿主体长期培育,大多社区只是将高校志愿力量当成锦上添花的补充,而未有长期性、系统性的服务开展规划。高校志愿组织无法深度参与到社区志愿体系服务建设中。
1.活动经费支持不足,社区目前并未设立针对高校志愿服务的专项资金,能否获取社区经费支持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高校采取的报销制度流程繁琐,额度有限。紧张的资金资源成了限制高校志愿主体嵌入社区的一大阻力。2.缺乏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平台和沟通途经,社会第三方平台尚未建立服务需求与资源供给整合和沟通的平台。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处于被动分配状态,主体与客体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1.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力度不足,调查显示,许多居民都表示不知道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调查情况反映了社区和高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以往的宣传渠道和方式的覆盖面不够全。2.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仍存在局限性,调查显示,由于能力、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尚还存在服务类型单一、服务频率较低、服务人员不固定等问题,不少居民也希望增加服务频率和服务活动类型。3.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部分常态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高校志愿主体以项目制形式的开展,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主题类型比较单一,开展的服务难以满足社区常态化需求。
第一,将高校志愿组织纳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营造支持高校志愿组织嵌入社区的基础环境和制度。促进高校志愿组织骨干人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第二,搭建高校志愿组织与社区的沟通平台,整合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促进高校志愿组织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创新服务项目;及时查找出资源缺口以促进志愿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三,设立支持高校志愿服务的专项活动经费,为高校志愿组织提供更多具有社会性、专业性的培训,为高校志愿组织嵌入社区提供物质保障、技术保障。
第一,加强志愿活动创新。可结合当下社会热点策划有持续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或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不可替代的志愿服务,只有创新才能让志愿者组织紧跟社会发展脚步,持续地发展和进步。第二,完善组织内志愿培训机制。高校志愿组织应结合服务内容组织有效的服务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和思想深度,在专业的领域可以邀请相对应的工作者或专家来进行更有效且专业的培训教育。第三,主动与其他组织进行联动与沟通。高校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各种途经与其他队伍建立联系,保持定期的信息交换,相互吸取经验,有利于不同的高校志愿者组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一,在建立短期的项目合作之外,建议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加强常态化合作,一方面有助于社区服务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组织更熟悉社区情况,提高服务水平。第二,社区和高校志愿组织应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志愿服务宣传,扩大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内的影响力,提高社区居民对高校志愿组织的接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