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分析
——兼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2021-11-26 12:58杜芳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部编本爱国主义儿童

杜芳芳 王 敏

(1.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3)

2019 年11 月1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中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1]如何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儿童心中牢牢扎根,培养其浓浓的家国情怀,这需要以国家认同教育为根基。“公民的身份意识和对国家的认同、归属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培养和教育。”[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精神性特征决定它是渗透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意在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分析其蕴含国家认同内容的编排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向儿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国家认同的内涵及构建维度

(一)国家认同的内涵

关于国家认同的内涵,研究者表述各有不同。暨爱民等认为:“国家认同反映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对其所属国家的赞同、支持和忠诚的情感、态度与行为,对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有着重要作用。”[3]冯建军从个体的身份认同的角度界定国家认同,认为:“国家认同是个体在认识和了解国家基础上,从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国家,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资格,认同和遵守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认同所属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捍卫国家利益,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4]杨志娟从公民对国家核心要素的认同来定义,她指出:“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5]学者们的阐述尽管不同,但都强调个人从内心上对国家主权、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身份归属的情感。

(二)国家认同的构建维度

国家认同被视为“社会参与”维度之“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国家认同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并且形态多样。彭斌认为,现代国家认同包括公民身份认同、领土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与社会结构认同等基本要素。[6]李刚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建构国家认同教育的校本课程,将国家认同的具体内容分为七大关键要素,包括地域认同、身份认同、语言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以及行为认同。[7]王树亮试图从国家认同对象的角度构建“三层四维”的体系框架,三层是“国家层面、次国家层面和基层层面”,四维是“国族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政权认同”。[8]综观不同研究者对国家认同维度的划分,结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本文将从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地域认同以及历史认同六个维度来分析部编本低学段小学语文教材国家认同内容的编排情况。

二、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分析

(一)国家认同内容编排情况总计

部编本一、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包括“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这五个板块,其中一年级上册专门设有“我上学了”和“汉语拼音”这两个板块。为了明晰国家认同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本文按照教材的不同板块来进行统计。“语文园地”主要有“识字加油站”“我会写”“日积月累”等学习项目,在统计“语文园地”数目时,按照学习项目的数目来统计。研究分析发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国家认同内容,在四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31.70%、45.80%、44.50%、33%。如表1 所示:

表1 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编排情况

由表1 可知,部编本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含有国家认同意蕴的文本较多,其中一年级下册国家认同内容所占比例最高,二年级上册次之。就不同板块而言,可以看出“语文园地”数量最多,其次为“课文”和“识字”部分,“口语交际”只有一年级下册含有国家认同的内容,而“快乐读书吧”均未涉及。进一步分析“语文园地”板块,发现“日积月累”部分均涉及国家认同内容,且以古诗居多。

(二)国家认同内容的呈现方式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有儿歌、古诗、现代文、诗歌、童谣、童话故事等。这些呈现方式在各册教材中占比不同,一年级以儿歌和古诗居多,二年级则以现代文和古诗呈现的较多,如表2 所示。

表2 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的呈现方式

由表2 可知,在一年级教材中以儿歌、古诗、图片及现代文呈现国家认同内容的较多,其中儿歌最多。这些儿歌贴近儿童的生活,且蕴含国家认同内涵,学生在读儿歌中能初步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民族的特色、社会价值观等。例如,“ao ou iu”这课中的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关台湾的历史,让儿童初步形成祖国统一、国家主权的意识。

在二年级教材中,现代文和古诗出现的次数较多。古诗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培养学生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而现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介绍祖国秀丽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如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有讲述革命伟人故事的,如《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植树》;也有宣扬家庭伦理道德的,像《妈妈睡了》《一匹出色的马》;还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文章等。这些文章以简洁易懂的语言从多个方面向儿童渗透国家认同的思想。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童谣、韵文、民谣、寓言、对子歌等丰富多彩的文体也是渗透国家认同的有效载体。另外,这四册教材的封面分别是儿童放风筝图、儿童玩雪图、儿童玩皮影戏图以及儿童玩耍图,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民俗文化、传统服饰与传统艺术,亦可以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三)国家认同内容的呈现主题

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呈现主题丰富,其中传统文学的主题最多,汉字文化、汉语言文化、中华美德和历史名人故事类的也较多,此外还有民俗文化、传统艺术、传统节日、革命传统教育等(如表3 所示)。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主要以传统文学的主题来呈现国家认同内容。教材中的传统文学内容广泛,包括古诗、古典文学作品、寓言、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蒙学读物等。教材所选皆是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且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除了传统文学主题外,教材还以多种主题来呈现国家认同内容,且每册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侧重于汉语言文化、汉字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主题,其次为爱国和民俗文化;二年级上册侧重于历史名人故事、大自然和风景名胜的主题,其次是关于风土人情、传统艺术和中华美德的介绍;二年级下册突出了中华美德的主题,其次为历史名人故事和革命传统教育。

表3 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的呈现主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蕴。一年级每册教材均有两个识字单元,主要介绍象形字识字、会意字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二年级每册教材安排一个识字单元,主要介绍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教师在激发儿童识字兴趣的同时,通过讲授汉字所负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神州谣》,可以让小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祖国的壮美山河和悠久文化。除了汉字外,教材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汉语言文化,如绕口令、谜语、成语等,让小学生多方位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增进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

此外,四册教材还编排了反映传统节日(一年级上《春节童谣》、一年级下《端午粽》、二年级下《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二年级下《中国美食》)、家庭伦理道德和祖国统一等主题的文章,可以让儿童更多地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祖国疆域、伦理道德等,促进其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

(四)国家认同内容的维度分析

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侧重于从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认同的维度来渗透国家认同教育,其次为地域认同、政治认同,而历史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篇幅不多。如表4 所示:

表4 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的维度分析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很多体现中国底色的内容,有传统文学作品、汉字文化、汉语言文化、传统艺术、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可以从多个角度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培养其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德和家庭伦理道德上,如一年级上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日月明》。政治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主要通过爱党、爱国和革命传统主题的课文来呈现。如:一年级上册的《我是中国人》《升国旗》,通过天安门、五星红旗等国家象征,向小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二年级下册的《朱德的扁担》《王二小》,分别讲述了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王二小与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前者是革命领袖人物,后者是抗战小英雄,这些鲜活的人物事迹可以向儿童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促进其政治认同和价值观认同。地域认同主要通过介绍祖国的辽阔地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地域风土人情来渗透。如,一年级下册的《祖国多么广大》《我多想去看看》,二年级上册的《画家乡》,让儿童初步领略我国领土的广阔,地域风情各异;引导儿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有的课文则同时体现出两种认同维度,如二年级上册的《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课文配有生动的插图,周总理爱民、亲民的形象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跃然纸上,教师可以通过简介周总理的事迹以及傣族的民族文化,对儿童渗透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教育。

三、对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国家认同内容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准确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国家认同意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国家认同内容,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明确文本中国家认同意蕴的主题、呈现方式和认同维度,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的辽阔版图和大好河山,知晓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杰出人物,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心深处培养儿童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利用多种载体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解读国家认同内容文本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载体形式来进行。一是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来激发儿童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识字教学是低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大力开发汉字背后的审美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让学生了解汉字,敬畏汉字,喜欢汉字,进而上升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民族文化的依赖感”[9]。二是利用插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插图充满传统文化气息,如一年级上册的《金木水火土》《剪窗花》,前者以傅抱石的国画为背景揭示了古人认识世界的思维观念,后者随文配相应的剪纸图,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的绘画和剪纸艺术。引导儿童赏析插图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深厚文化理解和感受,而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重要条件。三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来理解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以日常仪式和活动为辅助媒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课文中有些关于国家认同的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就需要借助日常的仪式或集体活动为他们提供鲜活的情境或具体的体验。例如,《升国旗》一文,仅靠课堂教授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学校的升旗仪式让小学生理解国旗的意义和象征。教师可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渗透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教育,也可利用清明节组织开展扫墓活动向小学生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地方文化主题的课文,巧妙利用地方的风俗活动来引导小学生认识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小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和认同进而培养家国情感。

(四)把握好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度”

爱国主义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传递给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感。教师要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它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托文本中蕴含的国家认同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教育,不能偏离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升国旗》,这是一首简短的儿歌,全篇洋溢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但本文教学也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而忽视生字教学。

猜你喜欢
部编本爱国主义儿童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