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整体表现手段与演唱情感表现研究

2021-11-26 00:05李梦阳
艺术品鉴 2021年30期
关键词:前奏演唱者意境

李梦阳

一、歌词是声乐作品思想情感的直观体现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声乐作品相比于传统的器乐作品本质区别在于实现了曲词结合,具体而言,针对歌曲的创作、词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塑造出良好的音乐形象,依词填曲是目前大多数作曲家最常使用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由此可见,不管是作曲,还是作词,其音乐灵感的产生均来源于歌词,歌词的创作基于歌曲内容赋予作品相应的感情基调,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作词人的感情体现,而演唱者必须了解作词者的内在情感,才能表达出符合歌词的内容形式。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必须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内在内容,基于歌词作为基础和前提,快速准确的分析,理解歌词表达的内涵及情感,以此实现对歌曲形象地把控。

例如,针对《祖国慈祥的母亲》这一歌曲而言,其情感深厚,全面抒发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及忠诚,要深入了解这样浓厚的感情应当从歌词入手,分析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情感,同时,探究歌曲背后的含义。演唱人员通过对歌词段落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歌曲的前部分主要是叙述性的表达,而后部分则是对祖国的赞美,在对情感进行把控时,必须从最初的回忆性叙述转变为歌颂祖国的情感,基于感情层面,必须凸显出其对比性。由此可见,只有深入阅读、探究歌词,体会其艺术美、韵律美,并感悟其中的情感思想,明确歌词、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控歌曲的转折发展,才能将歌词传达出的内容情感全面灵活的运用于演唱过程中。

二、声乐作品中的表现手段及情感表现

(一)前奏奠定了歌曲情绪基调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曲的前奏通常会由器乐进行演奏,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演唱者提前进入情绪,并提示歌曲的调性、节奏、速度,以快速高效地酝酿感情,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演唱,第一时间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使其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基于作者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寻求感情上的契合。所谓歌曲前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派生型前奏、并置型前奏以及综合型前奏。

所谓派生型前奏,主要是指歌曲的前奏选用的材料本质上来源于作品的主体,可以是某个部分的直接使用、重复利用,也可以是节奏的变化、发展的规律等等。例如,莫扎特的《致克洛埃》,根据对作品前奏音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头是两个乐句的重复体现,通过前奏的设计为整个歌曲奠定了欢快热情的氛围及情绪,在音乐奏响开始之前,演唱者就必须全神贯注将自身的表情动作、内在情感调整到最佳状态,之后再根据自身的理解,轻快、热情、流畅地体现出该歌曲的风格并完成演唱,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对克洛埃的深沉爱意。

所谓前置型前奏,主要是指前者所使用的材料与歌曲主题并无过多的联系,仅仅是为了烘托出演唱的氛围,对歌曲的风格意境、情感表达进行的创新创作。换而言之,这样的前奏可能是情绪激昂,富有情感的,也可以是风格的变化、情景的再现,甚至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的刻画。在具体的歌曲演唱过程中,相关的演唱人员必须深入分析歌曲的风格特征,明确其类型,同时,跟随着前奏提前进入相应的场景,调整自身的情绪情感,为演唱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针对《哦,我的大东北》这一作品而言,其前奏采用的材料并不是主体内容,而是为了营造出良好的意境,带给观赏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体现出大东北的壮丽、生机勃勃,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情感共鸣。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演唱人员的表情动作、情绪都必须与前奏的意境无缝衔接,调节自身的声音变化、表情变化,深情自豪地对大东北进行赞美和歌颂,该歌曲中体现出创作者家乡大东北的草原牧笛、村庄城市,同时,希望其在未来获得更好发展。

所谓综合性前奏,主要是指派生型前奏与前置型前奏的有效渗透,融合了二者的主要特征及发展优势。例如,针对《故乡雨》这一歌曲的前奏而言,其前三节中使用的前奏材料并不是主体内容,而从第三节之后直到最后一节则采用主体材料。具体而言,前三节主要是营造出巷道幽静,而后三节则是充分立足于主体内容奠定歌曲的相应情感基调,使得演唱人员能够更好地转变自身情绪,酝酿情感,利用故乡雨滴表达出自身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二)间奏实现对感情段落的有效过渡转折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通常我们会将歌曲的间奏称之为过门,将其灵活运用于歌曲演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价值,将歌曲的内部进行有效的互通连接,转化歌曲的节奏情感,实现情绪的平稳过渡,而这部分通常会基于歌曲陈述环节使用器乐演奏。众所周知,间奏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是利用前面的旋律进行重复演奏,以此强化情绪体验,在一定的环境下,创作者及演奏者也可以引入全新的材料对环境氛围进行渲染,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同时转化节拍、速度,使得演唱人员能够做好情绪及技术上的准备。另外,间奏也能够使得演唱者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此更好地完成后续演唱。例如,针对情歌这一歌曲的节奏而言,通常使用的是节拍调性的方式实现情感的转变,演唱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自身情绪,从最初的沉稳二拍转变为情绪激烈并且伴有一定舞蹈性质的三拍转化。

(三)后奏淋漓尽致表达出音乐情绪及情感

歌曲的后奏将其本身的情绪与观众的情感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实现了唱与听的完美融合,并为歌曲的演唱画下完美句号。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曲后奏通常是基于结束环节所使用器乐演奏的内容,其与前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音乐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后奏针对整个歌曲而言能够强化终止,实现意境的有效延伸,不仅仅是听众包括演唱者在歌曲结束时,也会感到回味无穷。由此可见,即便歌曲的演唱已经结束,但情感的表达并未完结,演唱者包含的情感情绪必须与后奏的情感相一致,一直延续到结束,例如,在进行《花之歌》这一歌曲的后奏时,歌曲终止而后奏极其热烈,充分凸显出作品中人物的激情。

(四)尾声实现歌曲意境的延伸

所谓尾声通常是指歌曲的主体内容已经完结之后,由人声进行直接演唱的环节。据调查显示,针对尾声的体现通常会采用补充的方式方法对歌曲进行的调性进行深刻巩固,加强意境的营造。例如,针对故乡雨这一歌曲而言,当高潮部分结束之后,演唱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游子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之后歌曲的节奏开始趋于平缓,旋律转变为叙述性,同时,对故乡雨啊雨纷纷这一歌词进行了重复,以此表达出游子对故乡的无限爱意。尾声通常会与主体进行对比,更为集中深刻地凸显出主题内容,实现中心主旨的升华,延伸意境、深化情绪,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音量也应当与歌曲的情感尽可能形成鲜明对比,不管是声音还是情感都应当渐行渐远,但留下的意境却回味无穷,以此有效强化情感。

三、基于声乐作品的高潮点、静点、转折点实现情感变化依托

针对歌曲的声乐演唱而言,相关演唱人员必须基于作品的特征内容明确高潮点、转折点、静点,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内在情感,寻求情感共鸣。高潮点应当是整个歌曲中内容音乐体现张力最大的环节,此时演唱者的情绪应当达到最高;静点则是歌曲中内在含蓄、能够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环节;转折点是不同情绪之间转换的关键,包括音调、段落等等。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必须有效明确高潮部分,以此作为情感宣泄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环节的演唱具有明显的节奏宽、力度强等等相关的特征,通常存在于旋律线的最高处。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内容较少、短小的歌曲并没有高潮部分。有的高潮存在于歌曲前端,但大多数存在于后半部分。而存在于后半部分的高潮通常是在歌曲的3/4 环节,我们也将这一环节称之为黄金分割点,例如,在进行《祖国慈祥的母亲》这一歌曲的演唱时,该歌曲的静点声调旋律起伏较小,出现在高潮前或是尾声,整体表达较为含蓄。通常而言,歌曲的情感在创作时就已经奠定了基调,包括悲伤的、高亢的、欢快地等等,在具体的演唱过程必须深入分析作品的转折点,高效处理两端存在的情感及声音变化,分析静点和高潮点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转折点通常存在于间奏环节,由此可见,要深入把握歌曲演唱寻求蕴含的韵律、艺术美必须基于静点、高潮点、转折点明确情感变化及情感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前奏演唱者意境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