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11-26 20:37宫丽艳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方式知识点

宫丽艳

(青岛市即墨区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青岛 266200)

高中数学与初、小时期的数学相比具有自身特点和难点。首先从分数配比上看,总分数提升,而且每一道题的分值更高;其次,题量也相应增多,题型更加丰富和多元,尤其增设了选答题,函数题、立体图形题等,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很难在考试中获得较高分数。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计算,还包括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和数学逻辑思维的构建,只有正确掌握数学思维方式,才能获得解题的法宝,因此,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至关重要。一方面,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理性思维”的特性,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验证,才能把握内在规律,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一切都要以逻辑构建为基准,通过思考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式和解题答案。另一方面,在进行思维构建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推理水平和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数学概念的掌握的程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爱上数学,从而提高总体成绩。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课堂定位出现问题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的课堂定位发生偏移,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性。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多数数学老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教学习惯根深蒂固,老师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点,就尽量多地讲解数学概念和习题,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难以跟上老师的讲题速度,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问题挤压越来越多,直接导致学生放弃了本节课的学习,久而久之,数学成绩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一落千丈。其次,教师的授课的侧重点发生偏转,注重例题的讲解,甚至将典型题作为标准,让学生将解题思路“死记硬背”下来,如果遇到类似的题型,直接套用公式即可。这样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

(二)老师亟需更新教学方式

一个合适的、有趣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当前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过于单一化,十几年来都采用同样的“概念—举例—习题演练—课上讲解—作业”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授课模式流程比较完整,但是过于固定化的形式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缺少新意。再加之,很多老师喜欢直接将定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公式是怎样得来的”这一验证过程,只有少部分老师会提出,如果有同学对公式推导感兴趣,可以找老师课下讨论。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习惯于接受“数学结论”,不关注“推导过程”,也不在乎“验证过程”,数学思维逐渐受限,久而久之,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数学学习方法不科学。

(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上,除了老师课堂定位和教学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生在“填鸭式”教育的长时间影响下,学习方式更加“被动”,再加之高中数学科目较为困难,学习兴趣又有所降低,必须需要家长和老师鞭策。其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知变通,过于注重套用公式,或者习惯于在大脑中回想是否做类似题型,如果不能搜寻到典型例题,就直接放弃作答,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不爱思考,更没有逻辑思维意识。而在实际高考中,所有题目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很少找到做过的“典型题”,多数都是创新类题型,如果学生不能具备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将对学生的总体成绩产生很大影响。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注重课前预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前预习。在进入新知识点的讲解之前,要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授课内容,还可以给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们结合问题,来预习下节课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自行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微课,将基础性、概念性、规律性、原理性知识点展示出来,融汇教学视频和动画,将数学知识直观性、动态化地展示出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串联能力、推理创造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程相关命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数学的魅力[1]。在正式授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整体反馈,适当调整授课进度,如果多数学生认为某一个知识点难以理解,老师再精讲、细讲、精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锻炼逻辑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用生活案例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不断经过归纳、类比、概括、分析、总结、验证、反思,来对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在这一思考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生活案例,巧设生活情境,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来分析并解决抽象数学问题[2]。比如,在学习几何问题时,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有限,不能自行想象和理解几何关系,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入几何情境。首先,提出问题:如果直线A 和直线B 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在A、B 直线外有是否存在点C,满足与A、B 都平行的条件,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一例题,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老师引入生活案例,将教师想象成一个正方体,那么这个正方体的正底面、左顶面、侧后面三条线段就满足题干条件。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白、直观地看到符合题意的“实物”,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分析知识脉络

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分析一个单独的数学问题,而是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引入,发散数学思维,让知识点有效衔接并串联[3]。因此,数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疏通内在知识逻辑,将背后隐藏的知识脉络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让学生学会正确思考。比如,比如学习完等差数列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似思路,自己尝试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其中,老师一定要注重推导和验证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将数学公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而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拓宽学生思维,既提高课堂效率,又避免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让学生更加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如果在做题过程中忘记了公式,也能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中找到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强化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巩固知识、查缺补漏的关键环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将课后复习作为主课堂的辅助,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数学老师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相当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又重新复习了一遍,在大脑中构建一个思维版图,将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树立数学脉络,这一过程就是逻辑思维构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识点。此外,老师还可以进行课堂小测,在通过测验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薄弱项,再次精讲,强化其思维。或者为学生预留典型题,在熟悉本节课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锻炼进行拔高,构建知识教学的循环体系,提升其思维整合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定位出现问题,教学方式落后,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你,老师应该注重课前预习,巧用生活案例,分析知识脉络,强化课后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成绩。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方式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