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倩倩
21世纪背景下,高中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如目前高考作文写作主体愈加贴近社会热点内容。同时,随着核心素养培养日渐渗透学校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愈发受到学校关注。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加强学生主体性地位研究,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创新与发展。
有效课堂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有效地利用好课堂”。之前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更高,在校外为孩子报名多个辅导班,但是在现在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减负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如此一来课堂上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堂所给予的学习机会以及学校所提供的教学环境,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语言构建及应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当中,借助主动整理、积累,详细掌握有关于语言文字的特点,并了解其中的应用规律等,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个体语言的经验,并能够结合具体语言情境,有效应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
思维发展主要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创造,引导学生们探究语文知识,并逐渐形成积极思考的意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审美鉴赏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语文知识学习,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并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能够掌握创造美以及表现美的方式,这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需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拓展学生自身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并提高学生文化自觉。如此一来,学生们才能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同时让学生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
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方式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一味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对于整节课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多少老师并不十分清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缺乏高中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与社会发展的日渐融合,高中语文教学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单纯的以教学任务为目标,转变为现在更需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学生处于社会环境中,因此,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需以社会视角分析学校教学,并以此为依据明确教育方向。然而分析语文教学现状可知,部分教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教学发展处于较为滞缓状态,同时,教师自身对于社会的了解程度并不能支撑教学研究,在此环境下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难免会与实际状况发生脱节。
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内容,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仍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从而制约了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以背诵教育为主,即让学生通过背诵文章提升自身写作能力。在此环境下,学生思维会受到限制,其综合素质水平也难以提升。换一个角度说,学生文章背诵能力是否代表学生语文能力,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教育事业当中,想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并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的创新。面对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使学生成长为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够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并没有较强的兴趣,主要是由于学生无法掌握语文学习的正确方式,并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文课程学习习惯。翻转课堂就是原来在课上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下课学生做作业巩固;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在课下通过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得到巩固和提高。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基础之上落实有效课堂构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充满兴趣。
文本细读就是精细化阅读,要求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能草草地了解基本大意就结束了,而是要逐字逐句的精细化阅读,让学生了解每一段话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标点的含义,以便于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也能进一步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细读还能够磨练学生的耐性,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感悟文章的精神,进而养成不慌不躁的良好性格习惯。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要仔细阅读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特别是难懂的句子或文段要反复阅读,只有将每个句子都读明白了才能明白段落大意。就像“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看似简单又充满趣味性的描述,将整个意境都渲染得浪漫至极。认真揣摩句子的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让自己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开展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微课教学分解教学过程,并阶段性地调整教学方向,从而可微化社会发展对教学的影响。例如,在《致橡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创建不同主题的微课教育。《致橡树》 这一诗作表达了作者舒婷对理想的追求,并以花、鸟、泉、峰、雨等六个意象表达了不同的追求状态。对此,教师可将这六个意象转化为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花代表独立意识的缺乏,在此期间,教师则可以“独立”为微课教学主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以此展开对理想的讨论,如教师可询问学生对于理想的看法,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引导,可促使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可通过阶段性微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视课堂整体效果的安排,既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阅读材料及课堂问题等。在教学时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合理的阅读材料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化发展,为他们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逐步形成语文思维。如在进行《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章,让学生思考探究的同时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此环境下,教师需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培养内容,明确教学方向,从而奠定语文教学基础。同时,也需创新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动力,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需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认知,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