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2021-11-26 20:02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舞蹈素质

□杨 畅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分析

要想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高校舞蹈教学方式,首先,我们要对舞蹈教学在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舞蹈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肢体的放松及身体素质的锻炼[1]。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较为密集的专业课程安排来“瓜分”学生的课堂时间。但实际上,过于密集的专业课程学习并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疲乏。长此以往,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集中。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动静结合,即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尝试开展与肢体运动相关的课程学习。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大脑,还能够让学生进行肢体的锻炼。从这个方面来看,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表现课程,蕴含了深刻的美学知识及人文历史知识,能够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方面来看,舞蹈课程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舞蹈能够让学生以一种较为健康的方式放松身心,让学生体会到舞蹈的魅力,体会到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价值观念的传递及思想品德的树立带来积极影响[2]。这对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水平的提升都有较大的帮助。

二、当前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舞蹈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但当前高校舞蹈课程的开设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教师没有意识到舞蹈课程的重要性

大部分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遵循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即认为高校学生只要学习专业课程知识,能够掌握和运用专业课程知识,便是完成了任务,而舞蹈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各专业学生都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舞蹈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紧密联系,认为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而言是可有可无的,这种不正确的教学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完善,那么,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就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后备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舞蹈课程的重要性,但仍然有许多高校的舞蹈专业课程教师的数量没有达到将舞蹈作为通识课进行开设的程度。要想将舞蹈作为通识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学校就需要聘任更多的舞蹈教师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并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来进行舞蹈课程的通识化转变。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通常是以舞蹈社团或舞蹈团体的方式,来引导各学院、各专业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舞蹈课程的学习。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让一定范围内的学生通过日常的舞蹈训练,感悟到舞蹈的魅力,提升个人素质。但这种社团化舞蹈课程开设方式并不专业,指导教师也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来进行每日的社团指导。因此,相较于专业课程的开设,社团类舞蹈艺术团体在专业水平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高校具备较为充足的师资力量将舞蹈课程通识化,那么,未来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的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来进行形体训练及与舞蹈表演相关的艺术课程的学习。大多数高校学生会将课余时间花费在追剧、打游戏及逛淘宝等事情上。舞蹈课程作为非专业学生在日常高校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在缺乏强制性引导的情况下,很难让学生通过自律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舞蹈课程需要学生长期进行基本功训练,而基本功训练是较为枯燥乏味的,所以,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其对舞蹈课程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兴趣。这种兴趣的缺乏很难让舞蹈课程作为通识化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因此,这一问题也是现阶段舞蹈教学在高校无法获得更多关注的原因之一。

三、利用舞蹈教学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分析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提升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高校和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让舞蹈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通识化开设。

(一)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要想让舞蹈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流行开来,首先,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其他课程,以及与专业无关但是能够带来正面影响、有助于树立正确“三观”、提升综合素质的课程。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仅仅拥有专业课程知识的学生是无法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如果学生在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拥有较为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意趣和综合素质,那么,该类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尝试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角度来思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问题,让舞蹈教学成为高校通识化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便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二)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

这里所指的资金投入不仅仅是指舞蹈教学的硬件资金投入,更是指舞蹈教学的软实力资金投入。由于舞蹈教学需要用到一些专用的仪器设备和服装用具,高校在意识到舞蹈教学通识化的重要性后,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来进行舞蹈教学硬件设备的购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舞蹈课程学习环境。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提升舞蹈学习效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舞蹈课程的学习,学校还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来引入较为优秀的师资力量,帮助高校进行舞蹈课程的开设。高校不仅要通过资金投入让原本已经存在的高校舞蹈社团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吸纳高素质舞蹈专业教师人才来帮助学校进行舞蹈教学通识化课程的开设。只有硬件实力与软件实力都能够跟上舞蹈教学的发展速度,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使舞蹈教学发挥实际效用,除了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舞蹈课程教学环境,教师还要想办法提升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过于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并不适宜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非专业学生进行舞蹈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成为专业的舞者,而是为了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舞蹈作品鉴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意趣。因此,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教师在日常的舞蹈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的参与感得到增强。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体会到舞蹈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舞蹈作为一门与肢体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不仅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还需要学生动运用想象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来进行舞蹈作品的编排。因此,舞蹈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不妨使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排练舞蹈。在排练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与同学进行舞蹈知识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为了与同学合力完成一部较为完整的舞蹈作品,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的舞蹈排练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舞蹈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结语

总体而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舞蹈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舞蹈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让学生的日常精神面貌得到改善。由此可见,舞蹈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舞蹈素质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