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子
8月8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民健身日”,东京奥运会也在当晚落下帷幕。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可是让全民激动的奥运精神却还在心中火热地燃烧着。“运动”“健身”“奥运精神”等词不断出现在民众视野,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经常能刷到健身达人的“打卡”记录,奥运健儿也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上,强身健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了。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首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日前,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的需求,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为未来5年全民健身战略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根据《计划》的数据显示,全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为健康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体育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深入推动下,可以预见未来5年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会得到质的改善。可是有教练、有场地、有设备,未必会有坚持健身的市民。此次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飒爽英姿,速度与力量的碰撞,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体育的关注与热爱。
8月9日,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后一批成员顺利抵达北京。在为期两周紧张刺激的赛事中,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让整个国家都为之欢呼。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和18枚铜牌,奖牌数位居第二,追平在伦敦奥运会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奥运会结束了,运动员不仅是带着荣耀凯旋归来,还有健康平安。日本的疫情令人担忧,参赛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没有出现1例新冠肺炎病例,226例兴奋剂检查结果也均为阴性,这是赛后的另一收获。回国后的运动健儿们分别在北京、天津等多地进行隔离。本以为刚经历了这么一场紧张的赛事,他们应该好好休息几天,然而深蹲、倒立、俯卧撑……他们开启了酒店隔离锻炼模式。
简简单单的弹力带在中国男子乒乓球“双圈”大满贯马龙的手里应用自如,年仅14岁的全红蝉在床上仰卧起坐,夺得男子61公斤举重金牌的李发彬开启倒立支撑模式……一下子,中国奥运健儿在网络平台上传的视频火了,网友们将他们高度自律的训练视频称作“隔离日记”。这也向民众传递出一个信息:只要想运动,哪里都可以健身。看着他们自律的样子,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体育精神,我们还在等什么?
在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都普遍增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时代,从事体育、健康等方向的公益组织或基金会该如何发展与创新?
在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都普遍增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时代,从事体育、健康等方向的公益组织或基金会该如何发展与创新?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3次跳出满分,夺得金牌。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全红婵天真坦率地表示:“想赚钱给妈妈看病,想去游乐园……”她的直白让很多观众喜爱,透着屏幕也能让人感受到运动员的不易。笔者也有亲人是一名光荣的国家运动员,透过亲人了解到:其实很多运动员的家境都不优越,经济条件好却送孩子从事体育运动的家庭寥寥无几。多数运动员除了怀抱对体育的热爱、为国家争光的信念,还有想通过自己的坚持与汗水改善家庭生活状况的本心。当运动健儿在前方“战场”拼搏时,如何保护、守护他们的后方家园,是公益人该想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结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习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抓脱贫,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2012年到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党和政府经过8年的努力,改善了困难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如何通过运动的魅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公益人该思考的。
可能会有人说,对于部分群众来说,吃饱穿暖就很满足,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组织活动、购买健身设备、修建健身场馆未必会有人买单,也未必符合人民的需求。笔者觉得不尽然,就像上文所说,健身可以是一个枕头、一根带子或是你手边的一瓶矿泉水,运动是一种精神,而不应该局限在设备齐全的健身房里;可以是在5分钟、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里完成的,而不是花几个小时跑到专业教练那里接受半小时的训练。运动不是为了什么而运动,公益也不只是捐款、捐物。
在笔者看来,公益不应只是捐款捐物,要真正做到受助人的心里,想到他们前面;体育也不只是强身健体,它还代表着全力以赴、永不服输的精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