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党八音会的四种演出类型来分析上党八音会的发展前景

2021-11-26 17:34陈鑫光
黄河之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八音套曲上党

陈鑫光

一、上党八音会的演出形式分类

上党八音会音乐形式分类最直观的依据是其演出场合,可分为传统套曲、戏曲音乐、社会功能性音乐与创作作品四大类。依照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党八音会——曲谱大全》一书中所收集曲谱的分类记录,共有传统套曲、传统曲牌、唢呐咔戏、民间小调、传统曲艺、创作曲目共六类,但除传统套曲与创作曲目是作为独立作品演出外,其它四类均未能单独演出,而是被融于戏曲、社会功能音乐与创作作品当中,于是笔者将上党八音会作以下四种分类。

(一)上党八音会的四种类型

1、传统套曲

传统套曲为上党八音会最原始的一种演出形式,通过观察晋城市博物馆展出的两组明代鼓吹乐俑,与如今上党八音会的所保留的传统套曲的配器进行比较,乐佣中出现的乐器有挎鼓、镲、筚篥和胡笳,而套曲中的乐器有唢呐、锣鼓、笙,两者均为吹打结合,因此可判断至少在明朝时期就已形成上党八音会乐队的雏形,同时通过乐佣可判断当时的这种音乐类型是作为仪仗形式演出。但是就今日而言,几乎已无法看到传统套曲的演出场合,除2019年晋城市上党八音会乐团在中央音乐学院做交流演出时还曾演奏一次。不过根据民间流传,上党八音会的传统套曲在70、80年代时也作为上党梆子的开场来用,民间将这一种演出类型称为“坐场”,意在通知邻里即将要在本地表演上党梆子。然而,虽然传统套曲已经无演出场合,但是其音乐元素却在上党八音会的其它类型中保留下来。

2、戏曲音乐

顾名思义,戏曲音乐是上党八音会在戏曲中所奏的音乐,这里的戏曲特指山西上党地区又一优秀音乐类型――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但是这一戏种虽叫做梆子,却并非仅仅是梆子腔结构,也夹杂了曲牌体、皮黄腔、罗罗腔等等。上党八音会在上党梆子中主要是来演奏戏曲曲牌的,不过上党梆子中的板式也被用作上党八音会的锣鼓经素材当中。上党梆子与上党八音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吸收、互相学习的状态,从目前上党八音会所保留的曲目当中看,八音会吸收上党梆子的音乐素材更多,主要体现在丰富了八音会的吹管乐素材(主要是唢呐曲牌与唢呐咔戏,笛子、笙作伴奏)与锣鼓经素材,同时为上党八音会乐队中加入了丝弦乐器(头把、二把、板胡等)。换言之,上党梆子改变了传统套曲固定的音乐结构,形成了一种乐器多元、音乐材料多元的音乐形式,主要表现在上党八音会常常演奏一些固定曲牌,并且通过板式变化将这些曲牌进行变奏。

3、社会功能性音乐

社会功能性音乐是上党八音会最深入民间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规模小(主要为唢呐、笙、锣鼓组成的小型吹打乐队)、演出场合繁杂(无固定的演出场合,可按照不同功用选择游街或坐场,如街头巷尾、各家各院、舞台、酒店、寺庙等等)、地方特的浓郁等。按照不同的社会功能,上党八音会可选择不同的曲目来演奏,目前所搜集的乐谱当中有明确规定的婚庆曲牌、殡仪曲牌、民歌、小调、鼓书、秧歌、道情等等,可用作红白喜事、节日庆典、迎宾、送客、布置道场等等。其音乐的特点多为曲牌或小曲联奏,以锣鼓段作为曲牌的连接。曲风或喜庆、或庄严,但是总体上呈现一种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氛围,其所营造的这种氛围也是上党八音会区别于其它曲艺类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这一特点也正是上党八音会创作曲目所继承的一大特色,其丰富的音乐素材使得上党八音会的艺术高度得到提升。

4、创作作品

创作作品是上党八音会的集大成者,广泛吸收了传统套曲、戏曲、社会功能性音乐的各种优秀音乐素材,不仅如此,其乐队规模也是得到了扩充,除唢呐、笙、笛子、头把、二把、锣鼓之外,又加入了大提琴、贝司、键盘、扬琴、古筝、琵琶、三弦等等,不难发现,除原始保留的乐器,加入的这些乐器所形成的乐队规模已经类似于民族器乐合奏,这是上党八音会的进步。同时,由于创作作品不再是单纯的演奏单独的曲牌或民间音乐,同时也不仅仅是将这些原有的音乐素材联奏,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标题的作品,因此观众不必根据所出现音乐素材的特有公用来判断作品的风格,二是根据作品的整体氛围来判断。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种种特点,使得其不仅仅停留在民间场合之中,也可作为独立的音乐艺术作品供全世界的人们来欣赏、供音乐学者来钻研。

(二)选择以创作作品为发展类型的原因

纵观上党八音会的四种类型,戏曲音乐与社会功能性音乐均是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并非将八音会作为传播的主体来演出,而可独立演奏的上党八音会作品是通过传统套曲与创作曲目来呈现给观众。然而,传统套曲由于冗长、晦涩难弄的问题,现已很少能听到完整演奏。反观创作作品,是如今上党八音会最具活力,同时也最成规模性演奏的一种形式。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已走出国门,而且传播的力度也十分的强劲,这与其更独立的作品呈现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上党八音会的创作作品的发展前景具对其整体的提升是最具意义的。

二、上党八音会创作曲目的创新突破点分析

(一)风格化突破与音乐性突破

分析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创新突破点,可从其乐曲风格或音乐性来寻找。单从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乐曲风格来考虑,其固有的乐曲风格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创作作品除在音乐会、交流演出、器乐大赛等场合出现外,演奏团体更多地会在民间的各种舞台活动中做开场乐,比如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旅游景区,会在每天早上以一部历史情景剧来接待游客,而在剧目演出前,会上演一出上党八音会的创作作品来暖场。又如上党地区的各种节日晚会,都会在城镇、农村较为热闹的地方搭建舞台,晚会的开场也往往是一曲热烈高亢的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因此,久而久之,八音会创作作品均倾向于较为欢快的节奏。至于原因二是与原因一紧密相连的,之所以会选择上党八音会作为开场,是因为另外三种八音会形式留给创作作品的音乐素材均是积极的曲风,因此也可以说上党八音会的标志性特点之一就是其所营造的振奋人心的情绪。总而言之,如果从音乐风格的角度来寻找突破,其下限在于不可脱离上党八音会所表现出的“喜”。

如果从上党八音会的音乐性方面来寻找突破,也是有一定的下限要求的。分析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音乐特点,可从其音乐素材与音乐结构两方面来得出结论。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主要音乐素材来源于传统套曲、戏曲音乐与社会功能性音乐,其中,目前所保留的传统套曲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样锦》与《观灯》等,每一套曲都有十个或十一个曲目,因此也被称为“十番锣鼓”,老一辈上党八音会艺术家常说的一句话是“八音会全在十番”,再结合其他类型的八音会特点,可发现十番锣鼓奠定了八音会的主体基调,那就是吹打结合的风格――或唢呐、咔戏主奏,锣鼓伴奏;或纯粹的锣鼓独奏;或亦吹亦打、吹打齐奏,总结起来就是吹打结合、少有留白、不可冷场,这是其音乐性突破的下限之一。同时尽管如今传统套曲鲜有演出,但是其音乐素材却得以保留,如创作作品《庆丰收》,就将传统套曲《小十番》中的第十曲目《耍孩儿》作为第一主题动机。

上党八音会戏曲音乐带给的素材主要是上党梆子中器乐所演奏的各种曲牌、唱腔与锣鼓经。曲牌有主唢呐演奏的唢呐曲牌、主头把演奏的丝弦曲牌;唱腔有上党梆子所涉及的梆子腔、落子腔和皮黄腔,主唢呐咔戏演奏;锣鼓经为上党梆子的各种锣鼓板式,有上党梆子唱腔锣鼓、上党二黄唱腔锣鼓和身段动作锣鼓。如果将这三种音乐素材做分类,可分为“旋律性素材”——曲牌、唱腔和“节奏性素材”——锣鼓经。旋律性素材中曲牌的特点是器乐性突出,常用作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主体部分以渲染气氛;而唱腔的特点是歌唱性突出,可用作创作作品曲中抒情的段落,两者往往在创作作品的整曲中形成氛围上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高度,也互相衬托,形成一种听觉的紧张感。至于锣鼓经的演奏,是伴随创作作品整曲而不间断的,可以这样来总结其在作品中的特点:板鼓和梆子是整个锣鼓的指挥,而锣鼓是整个乐队的指挥,其基本板式有“四六”、“中四六”、“霸王鞭”、“大板”、“一马三箭”、“散板”、“剁板”等等。旋律与节奏的结合有两种传统模式,一是根据音乐的特点自由结合,如一小节两拍的旋律选用“四六”或“中四六”、一小节四拍选用“霸王鞭”、自由节奏选用“散板”、紧张激烈的节奏选用“大板”等;二是唱腔与锣鼓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且有各自的名称。如与大板所结合的慢大板-慢打慢唱、中大板-紧打慢唱、紧大板-紧打紧唱等,类似的固定模式还有“四十八梆”、“二番”、“葡萄架”等等。

上党梆子留给创作作品的音乐素材是最丰富的,也是与创作作品联系最为密切的,在笔者探访上党八音会艺术家、创作家、鼓师“李忠社”老师时,在询问八音会新作品的创作思路,李老师给出的答案往往三句不离上党梆子,无论从旋律的借鉴还是节奏的运用,大都从上党梆子中寻找相应的材料。

如果说戏曲音乐素材为创作作品提供了作曲思路,那么社会功能性音乐素材就是在这一框架里起到了丰富、充实乐曲的作用。社会功能性音乐所留给的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旋律素材是最多且最为繁杂的,有民歌、小调、秧歌、道情、鼓书等等,而且地方特色浓厚,其中、民歌与小调不仅只有上党地区的,二是面向的是整个山西的民歌,至于其他的均是上党地区的特色,如秧歌就有分为襄武秧歌、泽州秧歌、沁源秧歌、壶关秧歌等等。在这些民间的各种曲艺当中,也有标题性之分,如民歌、小调、秧歌是具有一定标题的,而且往往是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为标题,十分凸显民间的生活状态,而道情与鼓书并非有严格意义的标题,往往以曲牌和板式来命名,说明其更多的是为唱词伴奏来服务。

传统套曲、戏曲音乐、社会功能性音乐除为创作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外,还为其奠定了一定的音乐结构基础。如套曲的分乐章形式,戏曲的曲牌连缀或板式变化形式,社会功能音乐的歌曲串联形式等,这些均在八音会创作作品中有所出现。然而,除这些已有的形式之外,创作作品也大胆的将这些结构模式结合并用,如创作曲目《美丽的家园》,其结构为: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第一主题变奏+一、二主题联奏+尾声,每一部分之间没有明确的连接,这一特点有点类似于戏曲音乐的曲牌连缀,但是第四部分——“第一主题变奏”明显是通过板式变化来改编第一主题,这一特点也是上党八音会所继承的结构特点,然而分析整曲的结构特点,又类似于现代器乐合奏的曲式,程式、展开、再现的形式。这种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的联合使用也成为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特点之一。

(二)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的创新方式

上文提出,要创新上党八音会的创作作品需要注意几个下限,而这下限也正是在创作新作品时需要作曲家考虑的因素,总结起来,创作作品仍要属于上党八音会的范畴。

创作作品的下限有,其一得保持上党八音会的本质——吹打乐,吹打乐着重要研究吹管乐的唢呐、笙与打击乐的上党锣鼓,根据这两点,又引申出上创作作品的另外两个下限:二是得采用上党八音会唢呐、头把的旋律素材;三是得采用上党八音会的锣鼓经素材做节奏配合或锣鼓独奏。上述三点为上党八音会音乐方面的下限。在音乐性之上的,是上党八音会风格的特点,也是深入人民群众最直观的特点,那就是整体所呈现出的积极、欢乐的氛围。

除这些要求需要保留,在其他方面完全可以实现突破性的创新。如在作品的情绪方面,虽然无法改变其整体“喜庆”的风格,但是并非节奏需要一直保持快速、激烈的状态,中板、慢板依然可以塑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比如唢呐曲牌“朝天子”,旋律采用的是广板,颇有庄严、肃穆之感,但是,锣鼓经却是非常的激烈,形成一种紧打慢奏的配合,再加之旋律进行多为二度、三度这样的小跨度连接,极少出现大跳,紧张感并不强烈,最终营造出的氛围没有丝毫“悲”的成分。这种效果的片段如果和节奏激烈、欢快的片段交替出现在乐曲中,也不会影响到整个作品积极向上的情绪,反而可以通过对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在风格性的创新突破,可以通过热烈与悠扬的对比演奏来进行乐曲创作,较为悠扬的片段,也可通过锣鼓的渲染,旋律线条的安排来使得片段摆脱凄凉的感觉。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民歌、小调是反应人民群众日常的状态,是民间幸福生活的写照,虽谈不上热闹,但用在作品中依然值得细细评味。

至于音乐性的创新,可以从音乐素材、音乐结构和乐队的角度来寻找突破。音乐素材方面,上党八音会的另外三种形式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素材,民间团体也常常照搬拿来使用,如阳城县第三小学民乐队在2012年八月份前往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快乐娃》,曲中慢板就将阳城道情拿来使用,不光无抄袭之嫌,而且也深得阳城县人民群众乐道,同时在艺术性层面也取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如今八音会乐队的角度来看,越来越趋向于专业的民乐队,因此也可以用民乐合奏作品的创作方法来为上党八音会曲目服务。如中国著名作曲家“任新宁”老师所创作的民乐合奏曲《闻鸡起舞》,就将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作为主题动机。上党八音会也同样可以借鉴这种创作手法,选取一定的曲牌或民歌素材作为乐曲的主题,再通过作曲手法来变奏或展开,上文提到的《美丽的家园》第四部分就是将主题变奏,这样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上党八音会创作作品在音乐结构方面的固有思维,不仅提升了艺术高度,也能让观众产生一定的代入感。

说到创作作品的固有结构思维,年代较为久远的上党八音会作品往往采用段落拼接式的写作手法,可能一部作品会有若干个音乐素材为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大多数时通过锣鼓的过渡来连接,但是主题与主题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这种线性的创作逻辑其实是上党八音会社会功能性音乐的产物,如今民间的婚庆或丧葬活动,游街演出的乐队仍然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将演出搬到舞台上,就十分的不合适了,会让观众审美疲劳。因此在创作作品在结构上的突破,可以只选用一份音乐素材作为主题动机,通过展开、变奏、再现等现代作曲手法来创作曲目,也可以选用多个音乐素材改编为一个主题,亦可以采用多个主题形成主部与副部的对比演奏。

上党八音会乐队方面的突破,其在规模上已经形成了现代中、小型民族乐队配置,除唢呐、笙、头把、锣鼓这些上党八音会标志性的乐器外,还加入了笛子、二胡、古筝、扬琴、琵琶、大提琴、贝司、键盘等乐器,因此乐队的突破重在配器的安排。上党八音会并没有民族乐队复杂的多声部配器法,而是采用支声副调的方法来扩充声部,在没有其他乐器加入之前,往往是锣鼓打节奏、唢呐主奏、笙做支声副调,头把多主奏、偶尔也做副调声部变奏。在今天的乐队规模下,完全可以实现一种“主调和弦与副调变奏结合”的类型。如原有乐器保持不变,笛子、琵琶再通过副调变奏来扩展两个声部,键盘、扬琴、古筝这些和声性乐器来做和弦连接,大提琴、贝司做低音支撑,这样作品的最终效果,不仅没有脱离上党八音会的特点,同时听觉的广度会得到提升,而且艺术高度也会得到提升。这样创作的难点在于,所涉及乐器丰富了,而且主调与副调同时进行,就会导致由于乐器的律制不统一而出现听觉的不协和,如果乐曲涉及到转调,这种糟糕的听觉效应会表现更盛。传统的上党八音会的各个曲牌或民歌对于调性调式有严格的规定,转调也采用中国自古流传的旋宫转调法,因此在进行创作曲目的多声部写作时,要尽量选择规定调式内的音阶,可以避免一些不协和音的出现,然而,这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笔者同一些作曲家、指挥、乐手、民族器乐制造者探讨过这一问题,发现这并不仅是上党八音会创新路上的难题,同样也是民乐合奏经常面临的问题,因此,乐器厂商近年来会制作大批量的拥有标准音高的乐器,笔者认为当这些乐器被普及、当音准问题被解决,上党八音会的创新又会迎来新的突破。

三、创新发展上党八音会的意义

上党八音会如今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其传统的演奏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民的审美需求,上党八音会曾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突破,那就是诞生了创作作品这一新的八音会类型。《上党八音会——曲谱大全》一书中也在其收录创作作品的乐谱首页说到:“这一部分(创作曲目)是改革开放后新创,在群众中产生一定影响的曲目……。根据以上五类素材(书中分类为“传统套曲”、“传统曲牌”、“唢呐咔戏”、“民间小调”、“其他”五类,并非笔者的分类方法)编创,既具有上党八音会风格,又适应现代审美需求,能代表不同时期八音会音乐风格和风貌的作品”,因此可知上党八音会也一直为其能流传给后代而做努力。但是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所接触的事物在不停的更新,曾有许多优秀的艺术文化在这种状态下而失传成为历史,上党八音会目前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因此创新发展上党八音会,可以适应当代人的口味,在传播的效率上也可以得到飞跃,这样就为保留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作出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八音套曲上党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八音的秘密》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上党地区民间传统手工艺生态环境探析
上党地区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广西桂南八音班发展现状探究
——以钦州灵山县八音班为例
八音盒有哪“八音”?
论宋初李筠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