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淑萍 邹春英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樟树 331200)
跑步作为传统的健身项目,由于其便捷性、有益身心、释放压力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也促使马拉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是马拉松运动同时也是风险高发一种运动项目,如果参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没有对此有足够的风险认知,很容易会导致一些伤害事故发生。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存在的一些运动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人员因素是导致马拉松比赛可能出现运动风险的主要因素。由于马拉松比赛是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对参赛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如果参赛人员的身体机能无法满足参加的马拉松比赛要求,就容易出现运动风险,比如说体力不支、头晕目眩、肌肉拉伤抽筋、脱水甚至猝死等等。另外,由于马拉松比赛参加的人数与观众人数往往都比较多,所以观众的观赛情绪、安保人员的综合能力、后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比赛裁判的执法能力,都是影响马拉松比赛运动风险的重要因素。
马拉松比赛由于赛前准备时间与比赛进行时间都相对较长,因此受到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主要指比赛场地当地的宏观社会环境与交通治安情况等等;而自然环境则主要包括比赛当地的独特地质地形条件和天气条件等。相对而言,自然环境的不可控因素更多,只能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进行预防。
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比赛场地较大,这就导致场地的设施存在风险的几率也比较大,包括主体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建设质量,基础设施和应急设施的配备情况,都会对比赛过程中出现运动风险的几率产生影响。
会影响马拉松运动风险的管理因素主要表现为比赛主办方的赛前规划组织能力,安全教育以及风险意识的普及能力,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现场设施的检查力度,一旦出现运动风险时的应急反应能力等等。
由于运动风险无法完全杜绝,因此比赛的医疗救援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医疗救援能力,不仅可以将可能出现的运动风险危害降至最低,也是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自身的素质是影响运动风险发生频率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提高业余运动员的自身素质,也是运动风险防控措施中最重要的应对策略,可以分别从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运动水平、应对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首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是影响到运动风险的发生的几率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业余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之前,针对比赛的特点,应当着重加强对于自身心肺功能的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有效降低运动风险。而对于马拉松比赛的主办方,也应当对业余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把控,例如要求参加比赛的选手在报名时,必须要提供相应级别的医院体检报告,一些患有可能引发运动风险疾病的选手,应该予以劝退,比如说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病患的选手,严禁参加比赛。
其次,业余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就应当正确认识到自己独特的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比赛距离,切忌争强好胜,参加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应当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保持合适的比赛速度;比赛完赛后,要及时进行身体机能恢复处理。
再者,马拉松比赛的主办方,应当提供多种途径让业余运动员能够全面地评估自身运动水平,从而挑选合适距离进行报名,并制定相应的战术。比赛必须是符合选手自身运动水平的,切忌为了应对超过自身能力的比赛而临时加强赛前训练,避免因为运动强度过大从而引发运动风险。
最后,由于运动风险是无法做到完全避免的,因此业余运动员还应该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即使运动风险出现,也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比如说浏览马拉松运动的相关资料,正确认识马拉松比赛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量力而行;平时训练必须要有规律,循序渐进,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做好赛前准备;有条件的情况下,购买合适的保险等等。
马拉松比赛的环境风险把控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从社会环境角度讲,首先必须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马拉松比赛主办方完善比赛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业余运动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由于业余运动员对于参赛地点未必熟悉,主办方应该加强安保工作,维护比赛的治安环境,并提前对比赛加以宣传,以媒体的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比赛的影响;最后,主办方还应该向业余运动员介绍比赛场地的风土人情,避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误会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讲,马拉松比赛的主办方,应该积极联络地质灾害部门、气象部门等相关机构,对自然环境的风险进行预估,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比赛。如若遇到台风、地震等不可抗力,应该视实际情况对赛事进行合理调整;若是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应该做好躲避或者疏散工作。而业余运动员也应当赛前就根据比赛场地的地理气候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加强主办方的管理和组织能力,首先要聘请专业的运作团队,分析赛事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前预防,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完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其次,在比赛开始阶段,尤其是进场和起跑的时候,由于人员过于密集,容易出现踩踏现象,因此主办方应该提前做好参赛人员比赛规划并制定应急方案,保证比赛有序进行。另外,必须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力,重点完善比赛的日程、交通、食宿和安保等工作,给选手良好的参赛体验。
马拉松比赛由于比赛的特殊性,比赛场地会比较大,通常都是在城市道路上进行,有的路线会经过一些比较老旧狭窄的街道,有的会途经重要城市建筑物或古迹,使得场地存在一些空间性风险。
因此,比赛主办方应该加强赛程设计,选择合适的赛道,注重比赛的空间安全,尽量避免使用交通拥堵、地形复杂的空间区域,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旦赛道出现突发状况,应该及时更换路线甚至停止比赛。而业余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赛道的道路标志,尽量减少使用高大的建筑物遮挡阳光,避免高空坠物造成损伤。
同时,主办方还要尽量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尽可能地满足业余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要求,特别是比赛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比赛赛程规划,设置足够的补给点,加强补给管理工作。而业余运动员也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穿戴设备,尤其是运动鞋的质量,避免因为穿戴设备的质量问题引发运动风险。
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无法完全保证运动风险不会发生,因此必须尽量提高比赛过程中的医疗救援能力。马拉松比赛是一项超高强度的运动项目,比赛距离和时间都比较长,因此在比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而有效医疗救援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参赛者的人身安全。
所以,主办方在赛前就要对当地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备,包括医疗物资、人员、急救设备等,做好急救方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医疗救援能力,保证救援通道畅通无阻,一旦比赛中途出现运动风险,可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在救援的黄金时间内对出现意外的参赛者进行有效的救助,从而降低其受到的运动伤害,不造成其他参赛者的恐慌,保证马拉松比赛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另外,由于马拉松比赛的特殊性,比赛结束后依旧是运动风险高发的阶段,主办方应该在赛后加强业余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检查,若出现异常,才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健康意识与日俱增,使得马拉松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业余运动员也愈来愈多,这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与此同时,马拉松业余运动员也必须认识到一些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会对身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高自身应对运动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防范,从而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使得马拉松运动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