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 王奕凯 吉健超 葛天瑞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农民工,泛指保留农村户籍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截至2017 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8652 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外出农民工17185 万人,增长1.5%;本地农民工11467 万人,增长2.0%。近些年来,农民工作为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劳动力稀缺,大批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便带来了诸多问题: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农村本地劳动力严重缺失或分配不均,农田长期无人耕种从而导致农地变荒地,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农村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乡村如何留住劳动力,让他们建设村庄,留在村庄。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既要有绿水青山,也要有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服务农村,建设农村。
乡村人口的外流,就当今城市和农村的现状来说,我们可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为什么本地劳动力会离开农村转向城市?首先因其本地基础设施落后,物质的供给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收入就无法提高,此时农村居民为了提高家庭收入,保证物质需求,便会流入更高一级的地区,寻找高收入的机会。而因此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便被衍生出来,这可能导致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恶化,使农村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再来就是城市发展对周边辐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城市对乡村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强,在城市发展的各个产业都有需求增大的表现,重点表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城市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城市日益旺盛的需求对劳动力的吸纳,也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
该种社会现象的改善,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如何保证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数量结构达到平衡:改善人口老龄化,积极建设乡村基础设施,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这些是毋庸置疑的完美方略,也是国家迈入现代化的一场持久战。
云南省会泽县在2021 年初春对农民工节后返岗就业,将其作为了最大的民生工程,其中有一方面便是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培训就地就业。这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分配的深刻体现。
“十四五”时期,在全球大背景下,全球各地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致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和产品供应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稳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刻不容缓,被摆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首位。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要把控其结构与风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致使外企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减少,劳动力相对成本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就目前来说,本文认为,基于乡村人口外流的现象,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分配,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不错选择,为此本文提出解决人口外流一些实质性建议:
1.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教育,树立其职业观,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提升与职业观的转变和升华,树立服务于农村的意识。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入手,本文认为农村经济可以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首先第一产业的农、林、渔、牧与第二产业的农副产品等工业生产线相结合,第三产业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为主,提升其服务质量,并融入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而为了保证其产业互相结合,共同发展每一种产业,都需要人才和劳动力去运营实施,所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充分体现精准扶贫的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加强对当地留村人才的补贴力度,这是乡村吸纳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地人才是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教育的先锋,也是有利的技术支持与管理保障。同时政府还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扶持政策,例如技术支持,税务支持,更有利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3.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再分配,可以通过建立有效平台开展村民互助,劳动力集体外包。“十四五”时期共享经济高速发展,慢就业、短工化、高流动性,农村剩余劳动力灵活就业需成为新兴就业形态,平台可以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为一体,有效运用时空限制:劳动力空闲时间,劳动力所在地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科学且有效的再分配。其平台运营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模块,在村劳动力培训,村民互助,集体短工外包,而运营模式可以以公益模式为主,平台资金可以通过公益性质的长期赞助与捐款实现。平台对劳动力的再分配需与农村的产业链紧密结合,从而带来农村产业的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发展可以留住甚至吸纳人才和劳动力。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面对农村劳动力在当今时代的新情况,这既是新的挑战,更是新的机遇,通过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乡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再分配,是防止农村人口外流的一剂良方。
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