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冬盛
(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采用木质结构,对木材特征进行充分利用,所形成的独特建筑设计理论和经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应运而生,其与古建筑设计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对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加以引入和运用,使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文化的独特性得以体现,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能够将两种建筑元素有效融合。
建筑设计理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古代,建筑设计受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理念中通常会融入当时的社会文化、观念等理念,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现。如果将古代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促使现代建筑更具特色,而且在古代历史文化巨大的冲击下,还可以赋予现代建筑新的活力与文化内容。
现代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多数都没有实现古代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反而出现了大规模缺乏创新的建筑设计,导致社会民众以及设计师出现审美疲劳。建筑设计师通常都将更多的眼光投入国外设计中,虽然国外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建筑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
就建筑选材方面而言,古建筑设计多数都选用木材为主要材料,即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代建筑设计通常选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因此也被称为钢混结构。二者之间在材料选用方面存在极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逐渐被结构性更好、稳定性与强度更高的钢筋混凝土取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木材作为一种消耗品,在建筑中的使用不仅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需求,还会造成森林面积下降,对自然环境造成一系列破坏,且木材极易受到火灾、腐蚀、潮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在力学性能方面远高于木材,还可以有效解决木材在建筑使用中的各项不足与,因此钢筋混凝土更符合建筑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建筑设计逐渐成熟,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等不同需求,其功能丰富、空间多样。古建筑设计形式十分多样,且大多数古建筑都承载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精妙的设计工艺。如果将这些思想与理念渗透于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极大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将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融合,可以进一步弘扬与传承古建筑文化,有助于建筑设计师设计出富有意境、能够彰显我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建筑,达到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时代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建筑材料都发生了改变,使现代建筑设计有了更多可能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应在形式方面增加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约束。而传统建筑之所以经典,在于其设计理念的完整性。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其与古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并不是利用现代建筑技艺恢复以往的建筑形式,而是通过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设计理念与原色优化建筑设计,在保证传承建筑理念的基础上丰富现代建筑的空间感受,同时兼顾传统立意与现代手法,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取决于其细节,无论是中国古建筑还是西方古建筑,其主要材质基本都是木材与石材,因为材料、技术的限制,建筑结构在发展期间并未出现过较大的改变,只能通过建筑尺寸与细节的优化来表现出建筑的特点,所以,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成为提高建筑附加值的一种方式,并且越是重要的古建筑,其装饰细节越复杂。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设计中的制约因素更多。例如,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古建筑的屋顶、屋身、台基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三者组合后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但是每一种形态都会在三者各自体系中受到局限。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逐渐模糊了三者相互之间的体系界限,建筑形体的变化更加灵活。
另外,在古代建筑中,榫卯结构是一种重要结构形式,通过立柱、横梁等构件相连,能够形成性能优异的框架结构,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将榫卯中的木质材料替换为其他各种建筑材料,在保留榫卯结构优势的同时提高建筑质量。比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便将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入了建筑设计中,然后结合古建筑中的雕花工艺,使横梁更富有装饰性,大大提高了现代建筑的观赏价值。
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无论是古建筑设计,还是现代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科学使用都将对建筑设计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古代建筑设计所用到的材料大都是木材、砖石,体现了古建筑设计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本质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大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这是由现代建筑文明的发展所决定的,虽然钢筋混凝土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材料,但是,在某些特殊区域的建设中,完全可将古建筑设计的木质材料运用其中。
在运用木质材料进行建筑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木材的特点以及所设计建筑的实际实况,科学地配置木材。木质材料的精妙使用可让现代建筑的艺术造型更加独特,也能营造出返璞归真的建筑效果。例如,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何镜堂曾经提出“建筑美学”的概念,并以“建筑美学”理论为指导促成了2010 年世博会中中国馆的艺术性建设。中国馆的上部空间便是采用56 根横梁木来营造一种仿古艺术造型,而底层的空间依然采用了现代设计材料进行现代化建筑风格设计。这种独特的建筑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化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古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材料的融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物数量不断增长,导致建筑设计出现变革,也造成古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逐步消失,其原因主要是古建筑更强调以庭院建筑为主,而现代建筑更强调以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核心目的。
为了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必须注重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与古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将自然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合理融入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将木材与钢筋混凝土相互结合,增强建筑的美感与文化内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划分为新旧对比、抽象简化、材质还原3 种形式。新旧对比是在同一建筑中同时应用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设计元素,新建筑以依附的形式与古建筑形成整体。欧洲国家对于古建筑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且建筑物的新旧更迭非常缓慢,所以,往往会通过优化旧建筑的方式使其具有更多的现代化功能,若旧建筑无法适应改造,则会选择在建筑旁进行新建筑的建设,以此来体现时代特征。新老建筑的更替不仅能彰显时代特征,还能让整个街区呈现出一种发展带来的历史延续感。在我国,新旧建筑的交替通常是选择将旧建筑推倒重建,在重新构思建筑设计时,思考传统的延续方式,但是这种方法过于粗暴,无法实现传统的延续,所以,可以在优化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融入传统建筑的特征符号,以此完成建筑历史的缓慢更迭。
抽象简化方式则是通过解构、重构等方式提取古建筑意象,并将意象融入现代建筑中。通常情况下,传统建筑的美学解构往往与其复杂程度有直接关系,而现代建筑多追求简单的几何美学,所以,为了传递古建筑中的传统意象,可以通过符号简化的形式体现古建筑特征,例如,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中的兰溪亭,经过简化后的兰溪亭通过自然、走兽等装饰的衬托,兼具现代几何美学与传统风韵。对古建筑进行特征抽象简化时,必须同时关注意象的传达与简化程度,如果刻意追求形式,变成细微精简,会失去简化的意义。而若过度简化,则无法完整地表达出建筑的传统意象。
材质还原属于隐晦的符号表达方式,对于现代建筑并没有过多的形式限制。在这种符号表现中,由于其不属于视觉符号,而是从建筑材料出发融入古建筑设计理念,所以,这种方式往往更加接近于古建筑本身。在建筑材料中,木材因为质感、加工便捷性的特点,在建筑中广泛应用。然而在众多新型材料的冲击下,木材因为性能缺陷逐渐被替代,在如今的建筑行业中,木材已成为非常难得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木材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榫卯结构、斗拱等方式还原传统意象。
21 世纪,我国现代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这些现代建筑在设计时大多采用的是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化建筑设计结构。在古建筑设计时,力求突出庭院建筑的特点,并在设计时讲究建筑的对称性,一般会以某些庭院建筑为中心线来进行建设,然而,现代建筑讲究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注重设计的经济适用性,使得古建筑设计结构逐渐被人所遗忘。
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借鉴古建筑木质设计结构的特点,不仅要追求设计外观的极致美感,更要在内部结构设计上融入古典建筑设计结构特色,实现现代美与古典美的融合共生。
为了更好地借鉴古建筑木质设计结构,建筑设计师必须要对我国古建筑结构有更加充分的了解。首先,翼展屋顶造型是古建筑屋顶的显著特点,即便是在如今,也有很多设计师进行仿古建造。其次,古建筑传统庭院一般运用整期对称式、自由多变式的建筑构造,对称式与自由多变式的庭院布局都以木质构造为主,且在建筑组合上有自己的特点。最后,古建筑结构与装饰部件、木装修共同构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经典古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对展翼屋顶造型、对称式建筑构造以及古建筑木装修等进行借鉴,让现代建筑设计也能“古”味十足。
首先需要对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并对中国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共存方案进行有效调和,通过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建筑的有效保留,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得以继续发扬。随着全世界现代建筑在广泛流行,对古建筑艺术和文化发展造成极大冲击,因此需要对中国古建筑艺术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现代建筑能够不断吸收新的建筑文化。另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理念有效融合,对中国古代艺术文化最大程度留存的基础上,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建筑艺术不断提高。
城市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用于城市整体风格的表现,因而就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来看,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建筑设计来提供具体的参考论据,又反过来规范城市建筑设计的需求,因此要使城市化发展更加理想,就需要促成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