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精神也早已变成各个行业、新的政治体系、社会经济甚至是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最高要求,而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创新精神进行的培养工作则是一项贯穿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系统化项目,应该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方各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就需要让他们明确创新的意义和概念,了解创新精神的关键性,同时从自身开始着手,主动寻找到有效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创新意识,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打造其创新个性,引导学生从原本的“我需要创新”顺利过渡到“我想要创新”,并产生较高的信念感,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他们获得健康地成长。
高职学生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其在学习或者是科研的环节中,能够勇敢创新,不畏惧任何强权,可以一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学生在积极探索与主动发现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又或是在创造的环节中形成的智能心理与非智能心理达成的有效融合。高职学生富有的创新精神需要涉及到创新性智慧、创新性思维以及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智慧通常包含有经验型智慧与哲学性智慧两种。而创新性思维所具有的特点是思维主体的能动性、思维形式的反常性等等。创新性人格主要有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充足的责任心等。所以,在对高职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环节中,不止要让他们的创新智慧获得有效的开发,还应该强化其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形成健全的创新人格。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若只是依赖各种资源或者是发展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必定会受到较大的局限,而在这当中,人才所具有的作用开始变得越加重要。创新早已变成整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其不仅是对创新型国家进行建设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前提,还是带领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最主要途径,更是我国获得平稳顺利发展的战略核心。如今,各个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早已过渡到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当作主导的综合国力的正式较量,但归根结底如今这一时代确实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哪个国家具备较多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有着良好创新精神的优质人才,那么这一国家就必定可以在后续阶段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且长时间的获得胜利。高职院校需要明确自己的真实作用和主要地位,知晓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对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进行创新,或者是让教育教学制度获得相应的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达成全方位的改进与优化。而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培养的时候,高职院校则要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可以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高职学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需要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紧跟社会持续发展的脚步,不断进行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够让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应试教育怎样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达成转型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方式就是对所有高职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如今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在持续扩张的环节中早已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与不足,而怎样达成质量的提升,真正让应试教育更加顺利地转移到素质教育,是广大高职教育人员一定要马上处理的问题。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就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各种理论性知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也更为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却并不具备一个创新平台来让学生将各种知识转化成属于自己的能力。素质教育更加提倡让学生稳定、全方位且持续地发展下去,更为注重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让其创新能力获得提升。所以,如今时期的高职院校就需要挣脱应试教育带来的束缚,转换以往的教育理念,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专门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平台,设立广阔的创新基地,在学校内部营造出活跃轻松的文化氛围,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主动加入其中,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进而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事业达成跨越式的发展。
若是想对高职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首先就应该让他们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通常表现在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对问题开展分析、最终完成问题的解答等诸多方面上,事实上其主要是想培养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究底的学习态度,是一种有着较强批判性和思维性的创新精神。问题意识不只是创新思维获得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创新精神得以养成的重要基石,提高学生原本的问题意识,就能够让他们的创新精神慢慢出现。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完成的目标就是,引导他们掌握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其一,提出问题。问题就是内容中存在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就是学生发现矛盾的一个过程。若是想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就应该让他们知道怎样发现问题、确定问题以及处理问题。其二,分析问题。在对问题作出分析的时候,学生应该利用系统化分析或者是辩证性分析等各种方式,遵守思维的一般规律,明确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同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矛盾进行处理的过程,更是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在对问题予以解决的时候,不管是各种新知识的出现,还是作品创作的结束,都是依赖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高职学生养成良好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其通常包含有创造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等诸多类型。这部分创新思维可以确保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熟练地应用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同时把每一种理论或者是知识都融入到新知识的出现、新问题的处理环节中,进而让其创新精神获得更加顺利的培养。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就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思维定势的严重问题,这就让他们在对各种未知事物进行认识,或者是对各种新问题进行处理的环节中,会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意识,进而形成某种消极作用。因此,在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环节中,老师就一定要挣脱思维定势带来的影响,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支持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够独立进行思考,敢为人先,引导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来不断地处理问题或者是制定解决方案。
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发展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是其形成良好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有诸多内容:其一,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学生拥有较为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高度的信息能力,才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收集、应用、加工大量的资料与信息,然后达成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其二、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对高职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环节中,老师必定会面对较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所以,高职学生就需要从各个角度、诸多方面开始着手,对各种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明确问题的难点,可以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内里的本质,利用局部观察到整体,从现实入手了解后续的发展,抓住关键之处,看其中的内在联系,在复杂繁琐的问题与重难点当中寻找到隐藏的矛盾。其三,创新能力的突破。若是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突破能力,就需要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发展铺垫牢固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着较强的探索精神,可以不断地进行学习,通过表面瞬间切中要害,知晓最为基本的创新技巧,排除各种各样的障碍,能够直接到达最终的目标。
创新个性主要是指高职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其主要包含有创新人格倾向性与创新个性心理特点。若是想培养学生形成创新个性,首先就应该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创新活动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活动过程,其还应该将创新情感当作自己的主要推动力,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困难重重的创新活动中一往直前、义无反顾。只有切实体现出高职学生创新情感所具有的作用,才可以让学生在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时,获得情感力量提供的有力支持,同时完善学生以往的创新素质结构,让创新精神的培养模式有着较高的实效性。其次,则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心或者是进取心,让他们懂得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明确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自觉遵守社会上的规章制度。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个性的形成要具备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行推动,老师则要肩负起引导者的角色,从自身做起,发挥出榜样的力量。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原本就处在一个创新性的时代,同时还被各行各业人士寄予了浓浓的期待和厚望,所以他们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品质,在培养他们形成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环节中,可以勇敢地进行探索,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朝着最高的目标前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所以就需要根据此种目标,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宽广的创新平台,让创新精神的教育可以陪伴学生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