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莉 赵宏勇 徐世龙 张 昕 李 佩
(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甘肃工程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2.国网平凉供电公司,甘肃 平凉 744000)
构建“保障层-实践层-目标层”的三层递进式普法宣教体系。其中保障层,以阵地建设解决“普法工作如何开展”问题,以机制建设解决“普法工作如何运行顺畅”问题。立体交互式普法宣传阵地建设,构筑以“互联网+学法治企”全媒体阵地为核心的立体交互式普法宣传阵地,开发包含“百问百答”“有奖竞答”“你问我答”三个模块的“学法治企”微信小程序,搭建“学法治企”大数据平台,以“学法治企”小程序连接“活动普法”“基层普法”“服务群众”阵地,形成分级分类、线上线下、点面结合的立体交互式普法阵地,推动普法宣传精准化、举措项目化、指导专业化;统一规范化机制建设,完善“横纵式”工作机制,推动普法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实施层,依托立体交互式普法宣传阵地,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普法活动,梳理普法活动流程关键要素,以“4个聚焦”打造普法活动阵地,增强普法实效性;以“5种模式”打造基层普法阵地,增强普法针对性;以“4个载体”打造服务群众阵地,延伸普法宣传链条。
目标层,推行“学法治企”文化,实现公司普法宣传机制健全、普法工作实效增强、法治文化入脑入心。
开发包含“百问百答”“有奖竞答”“你问我答”三个功能模块的学法治企小程序,以干部职工在线学习、趣味答题、交流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共享优质法律资源,达到智慧普法的目的。
“百问百答”分为“看图学法”和“知识解读”两个功能模块。“看图学法”专栏,结合最贴近群众生活的语言和方式,以插图、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定期推送相关法律信息和知识,通过法律知识图片化,达到看图学法律的效果;“知识解读”专栏,主要围绕工作动态、热点信息、政策法律法规解读等内容发布信息,建立供电企业适用法律问答100问和法治企业建设基础法律知识解读824条,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看图学法”“知识解读”两个模块,做到知识供给“新、准、精、优”,不断增强全体员工和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将普法活动与“互联网+有奖竞答”知识竞赛相结合,开发“有奖竞答”模块,具有答题、红包、积分、排行榜、用户中心、客服问答等功能。“答题”分为三关,难度依次递增,红包金额递增。每关题目数量、答题时间、红包金额均可根据普法活动需要随时在数据库进行修改,便于举办多种普法活动;“积分”,每关答对题目可获得的积分根据活动要求需要进行设置,可动态累计答题积分;“排行榜”,根据答题获得的积分对参与者进行排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用户中心”,显示用户头像、总积分、累计红包金额,积分记录,积分规则查看,方便答题人员实时关注自己的答题积分、累计红包金额等信息;“客服实时问答”,参与答题用户可在客服消息中提出关于程序操作、答题等问题,在线客服实时答疑解惑。
“有奖竞答”题库包含《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等制度文件,分级分类建立普法知识题库,且题库内容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不同参与人群滚动更新,每次活动题目均为1500道,根据难易程度设置“闯关”答题数量和内容,保证每次答题活动参与数量全覆盖、内容全覆盖。
通过有奖答题小程序前端“闯关”趣味答题,改变以往被动答题、“指标性”答题局面,让员工积极主动学习普法知识,实现普法知法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员工入脑入心,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开通疑难问题“你问我答”论坛区,发挥论坛区互动交流、咨询沟通、答疑解难的功能。职工可在此模块提问相关法律问题。公司邀请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入驻到“学法治企”微信小程序之中,由律师、专业部门等专业人员定期对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难”。同时结合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以案释法”,为平台的内部员工和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做到哪里有咨询,哪里就有热情服务,努力提高全员法治获得感[1]。
在“学法治企”小程序基础上构建基于普法数据的后台管理平台,成即形“百问百答”“有奖竞答”“你问我答”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后台管理平台具备会员管理、数据分析、题库管理、知识管理、全息数字画像、普法地图等功能。会员管理,显示注册程序的人员的姓名、单位、电话等信息;数据分析,实时分析注册人数、活跃人数、答题人数、答题积分、红包累计金额、问答人数等数据;题库管理,用于上传“有奖竞答”的制度类、法律类题库;知识管理,登陆上传“百问百答”模块普法知识条目及图片资料。全息数字画像,逐人建立普法数字画像;普法地图,动态显示注册人员的时间、地域、群体情况,动态显示各县公司参与答题的情况,分地域、分类别开展精准普法。
通过抓取普法答题程序注册量、实时答题量及答题错误率,实现普法需求的精准识别,形成普法“个人画像”。通过个人画像集成普法“区域地图”,分地域、分类别开展精准普法,数据用于对标示范、学习先进、鞭策落后,清晰明了展示各地区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各地区精准补短板、强弱项。
根据用户需求偏好定向推动相关普法知识,“有奖竞答”根据用户答题正确率与错误率分析,实现错误类型题目的精准推送。
数据后台记忆普法属性特征,如背景、专业、部门等信息,在“你问我答”模块,根据匹配和用户需求相关的问题题目,开展高效率的互动式智慧普法,通过即时在线咨询,提高精准性法律知识供给,员工及相关群众遇到普法知识问题及难题时均可以享受普法知识咨询服务。
以“学法治企”小程序连接“活动普法”“服务群众”阵地,形成线上线下、点面结合的立体交互式普法阵地。
聚焦中心任务,紧密围绕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开展普法活动。结合关键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主题式”普法活动,如开展“我与宪法同行”活动。
在服务群众阵地上,依托小程序、服务窗口等建立普法“四个载体”。一是小程序载体,开放小程序注册通道所有群众均可注册,可参与公司定期组织的面向群众的“有奖竞答”等活动,以领取红包的方式加强群众普法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同时可在“你问我答”模块提问,由专业人员定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二是公示栏、折页架载体,利用公共区域设施,用于投放电力法律法规的解读内容;三是电子屏载体,用于滚动播放关于违约用电、窃电、破坏电力设施、不安全用电的警示微动漫;四是业务员载体,及时解答客户关于供用电合同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任何疑问。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逐步内化、反复涵养的过程,法治文化在公众沟通、互动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功能[2],通过对标示范、分级分类、构建青年学法平台等方式,在“内生型”“示范型”“自发性”传播中塑造共同法治观念,营造入脑入心的法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