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华
嫉妒心理通常产生和存在于战友、同事和朋友等熟悉或认识的人之间,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如果这种心理长期存在,会使人的情绪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必须及时消除。
嫉妒心理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其外在表现明显。一是情绪上反感抵触。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对于嫉妒者而言,没有什么比自己嫉妒的人获得成功更让他难受的!被嫉妒的人越成功、越幸福,嫉妒者就会越郁闷,甚至产生反感、讨厌、不满和抵触情绪,对嫉妒对象不屑一顾、不予理睬。二是言语上冷嘲热讽。嫉妒者在他人获得成绩、表现优秀时,内心就会感到苦闷,为了缓解痛苦,他们会用贬低对方的方式进行自我安慰。于是,对被嫉妒者嘲弄讥笑、讽刺挖苦甚至背后造谣中伤、诽谤诬陷,使其难堪、痛苦、压抑。三是行为上挑衅滋事。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一些嫉妒心很强而忍耐性又较差的人,常常会难以自抑,千方百计给对方设置障碍,更有甚者会无事生非,寻衅滋事,挑起事端,把自己的嫉妒不满直接表达出来,做出极端行为。
嫉妒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认知、心理和现实等诸多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是自我定位有偏差。一些官兵自身定位不准,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和差距,总想事事强于别人,处处占据上风。所以,一旦看到别人得的比自己多、干的比自己好,就会有被剥夺感,产生嫉妒心理。二是个性心理存缺陷。自私狭隘和固执敏感是嫉妒者共有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心理上容不下他人,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要么“唯我独尊”,希望自己占有一切荣誉或优先地位,要么以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看待现实,容不得别人有任何优越之处。只要周围的人超过自己,就会心理失衡、心怀嫉恨。三是消极盲目乱攀比。官兵的发展进步千差万别,有的顺利、有的坎坷,有的快、有的慢,这些差别是生活阅历、努力程度和学识水平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不具有可比性。但有的官兵偏偏要与比自己过得好、提得快和走得顺的人攀比,在对比中只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对自己的威胁,结果越比越愤怒、越比越怨恨。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到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是把伤人的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摆脱它。首先,校正认知,扬长补短。既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一面,也要看到自己比他人强的地方,要知道人不可能万事皆通、样样都好、时时领先,好与坏不必过分在意、时刻纠结。此外,当别人取得进步时,既要看到别人的成绩,又要看到别人为之付出的艰辛,更要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找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努力发挥优长、弥补短板,加倍努力、迎头赶上。这样,当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时,嫉妒心理自然会消失。其次,广结朋友,容人悦己。要使自己变得宽容就要主动与人交往,广结朋友,感悟“世界很大,自己很小,优秀的人到处都有”之理;涵养宽待他人、理解他人的胸怀,克服嫉贤妒能。唯有宽容别人才能为自己的心灵让路,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快乐的人生。再次,转移注意,优化心境。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有意识地强制自己把嫉妒别人的心思果断地转移,去思考一些与嫉妒对象没有联系的问题,去做一些与嫉妒对象无关的愉快的事情,以克服和消除嫉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