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的三法治学

2021-11-26 12:09王厚明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陈垣史学藏书

□ 王厚明

陈垣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他与王国维齐名,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毛主席向宾客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吾未尝一日废书”的陈垣酷爱读书,也是中国近代藏书大家,他曾说自己是“书堆里的人”。他自少年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收藏书籍,经过数十年收藏,积累藏书达42000 册,内容涉及宗教、文学、历史等众多门类。有人问他:“你买了这么多书能念得完吗?”陈垣回答道:“书并不都是要仔细念的。有的是供浏览翻阅的,有的是供参考备查的,有的是需要熟读记诵的。有的书要必求甚解,有的则可以不求甚解嘛!”原来,在读书上,陈垣有个“三分法”。他根据书的内容和用途,把要读的书分成了三类:即一般浏览、仔细浏览和熟读记诵。有的一两天就翻过去了,有的要读上个把星期,有的则需翻来覆去地背诵。这种“三分法”,使陈垣读书避免了“一刀切”、平均投入精力。直到老年,一些历代的名篇他仍然能够背诵出来。90 岁时,还能把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从头到尾背得一字不差。

在大师云集的近代学术史上,陈垣是一个特例,他自学成才,既无师承,也未读大学,更无留洋史,他一生的学问,全部来自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自他求知若渴、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与研究。在为文治史上,陈垣奉行“三看法”,他常对人说:“一篇论文或专著,做完了不要忙着发表,要给三类人看:一是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二是和自己平行的人,三是不如自己的人。”陈垣认为,这样可以从不同人群、不同角度得到意见建议,以便修改。这不仅表现了他谦虚请教的胸怀,也体现了他善学求真的品格。

而在教书育人上,陈垣循循善诱,去虚存真,因材施教,培育出一大批文史英才, 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一段段佳话,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教学坚持“三不宜”,即“不宜用‘桐城派’的华丽辞藻,不宜用六朝骈文,不宜引用古奥掌故。”早年在辅仁大学任教时,他的学生启功曾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回忆初入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时,陈垣先生对他的耳提面命:“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陈垣妙用三法治学,以其励志耕耘、锲而不舍的学术精神和谦虚审慎、求是寻真的优良学风影响了一代代学人,为后世学者所景仰。

猜你喜欢
陈垣史学藏书
受益终身的三点“忠告”
陈垣与启功的师徒谊父子情
伦明藏书思想比较研究
小毛驴藏书
尊师风范
尊师风范
反思改革开放40年史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