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萌动又青春
—— 黄梅戏《云楼会》演后谈

2021-11-26 11:49江慧明
黄梅戏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云楼黄梅戏剧目

□ 江慧明

安徽省太湖县黄梅戏剧团排演的黄梅戏《云楼会》于2020年黄梅戏展演周期间上演。当大幕落下,观众离场,阵阵酸楚涌上心头,我仿佛还沉浸在戏中陈妙婵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之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古人的爱情故事,甚是唯美动人。《云楼会》中陈妙婵和潘必正,在那样一个封建且动荡的时代,展现了扣人心弦的爱恨情仇。编剧和导演用古典主义形式,结合舞台艺术效果,将人物剧情刻画地淋漓尽致。舞台上,作为该剧的主演,很荣幸能够与几位优秀的演员配戏,大家一同努力对戏中人物进行刻画,力求在一颦一笑,一喜一悲中将戏曲艺术的神韵进行呈现,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继续共同创作这样有品味,有代入感,有时代特色的舞台作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传统剧目《云楼会》是一折黄梅戏舞台上比较罕见的小戏,讲述的是潘必正和陈妙婵定情一节,与昆曲的《玉簪记》相仿。此次复排的《云楼会》脱胎于《全本云楼会》,保留了传统剧目的故事梗概,但故事情节更为清晰,同时兼顾了新老观众的审美取向:老听众注重传统,喜欢原汁原味、原腔原调,“唱”字当先;新观众喜欢新事物,对节奏紧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抱有兴趣。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本剧讲述了北宋时期金兀术领兵侵犯中原,陈妙婵于兵乱中落在慈云庵为尼,带发修行。潘必正应试未中,路过白云庵探望姑母(即庵中师太),暂借庵内读书,与陈妙婵在云楼相会,一见倾心,遂定终身。潘、陈私会,被师太发觉,乃逼潘离庵赶考,潘必正走后,浪荡公子黄金标,垂涎妙婵,妙婵不从,以烧毁云楼相逼。无奈之下,妙婵将计就计,躲过一劫。潘必正得中状元,官居八府巡按,回乡与妙婵相会,得知妙婵怀有身孕,恼怒万分。妙婵从怀中取出两人定情词笺,一场误会及时化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潘必正和陈妙婵的爱情故事,很早就见诸文字记载,并编写成剧本,且一直被不断丰富。最早在《古今女史》中载:“朱女贞观尼陈妙常,姿色出众,诗文俊雅,工音律。张于湖授临江令,宿观中。见妙常以词调之,妙常亦以词拒之。后与于湖故人潘法成通。潘密告于湖,以计断为夫妇。”元杂剧亦有类似故事,后来明代高濂的《玉簪记》传奇流传最广,同时代的《衫襟记》写的也是潘陈的故事。黄梅戏《云楼会》在唱词方面保留了黄梅戏的古老韵味,如“想起了妙婵女那得安宁?”,又如“初更天叹不尽斜靠桌案”,多么简单的词语,多么质朴的表达。这种真诚的艺术个性、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才是黄梅戏所应追寻的。作为一名黄梅戏人,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真心体味人世间那质朴的真情,感受山野乡村清新脱俗的芬芳,真诚地面对观众,用心表达,不夸大,不张扬,独自静好,却也引人入迷。

通过排演黄梅戏《云楼会》,我对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又有了新的认知——黄梅戏源于山野乡村,她离不开泥土的芬芳,离不开纯朴心灵,离不开朴实无华的人生。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亦应如此。我们应当尊重表演艺术,潜心于戏剧表演,树立以表演为核心的观念,活态继承,倾心尽力,化繁为简,因陋就简,还黄梅戏于本真。在不断提升表演技巧的同时,还要做到以情动人,投入真情去塑造剧中人物,以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之决心投身于艺术创作。尤其是作为一名县级剧团的黄梅戏演员,更应该注重对已有剧目进行清理,选择那些曾经“有影响”的剧目,围绕着传世性、普适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进行打造,从而使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并广开传播渠道,持续演出,形成“聚焦效应”。面对兄弟剧种的不断发展,黄梅戏人亦要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好高骛远只会一事无成,脚踏实地才能振兴黄梅,如此,黄梅戏才能拓宽发展格局,进而以崭新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所谓,黄梅小曲代代传,生机萌动又青春。

猜你喜欢
云楼黄梅戏剧目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舞台剧目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优秀剧目进校园
本愿过眼云烟,却是映世霞晖——百年过云楼点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