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琪
钢琴改编曲作为近现代以后形成的一种新型音乐形式,在钢琴演奏中,主要是把技巧与音乐创作充分结合,这种音乐形式在钢琴音乐中占据核心地位,可以将钢琴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本文以格林卡钢琴改编的《夜莺》和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目《夜莺》作品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钢琴改编曲目之间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让人们对钢琴改编曲中展现的音乐特征有深入了解,感受钢琴改编曲艺术特点和价值,通过对两个音乐作品创作技巧和表演方法的比较,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参考。
李斯特钢琴改编的《夜莺》与格林卡钢琴改编的《夜莺》,两者在改编方向和思路上各不相同。在李斯特改编的《夜莺》中,具体展现出独特的个人艺术特点。在他年轻的时候,李斯特经常欣赏一些歌剧、交响乐等钢琴作品。从李斯特的《夜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钢琴改编创作中,保留了阿拉比耶夫的《夜莺》的旋律主题曲和音乐素材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改编和创新,并把其在钢琴方面的演奏技巧和理念融入其中,造就了这首《夜莺》的戏剧性效果[1]。
有音乐评论家曾经这样评论李斯特的《夜莺》,站在浪漫主义的角度来说,音乐是一门强调主观情感的艺术。通过调查得知,在音乐旋律方面,蕴藏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音乐作为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格林卡的大部分作品都蕴藏了他诸多感情,如,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格林卡创作的《夜莺》中,整个旋律比较鲜明,具有歌唱性特点,营造了一个夜莺歌唱的意境,整体比较浪漫。原曲《夜莺》是一首浪漫的乐曲,在格林卡的改编创造下,将民间音乐素材融入到曲目中进行创造,让这部音乐作品掀起了浪漫主义性风格。格林卡的变奏曲《夜莺》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情感力量,内容更为丰富。而李斯特的《夜莺》也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阶段背景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一生都投放在钢琴事业中,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创作的钢琴曲来改变人的思想,从而实现自身情感及抱负的表达。在李斯特改编的《夜莺》曲目中,主要是将情感、音乐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出其对《夜莺》这首曲目的情感和见解,通过改变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展现[2]。在这首钢琴作品中,不但蕴藏美的旋律,其中也融入了原曲目的精髓,将两者充分融合,让改编的作品展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鲜明的旋律,每一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时是低音,有时是活泼的,夜莺的形象在演奏中明显的展现出来。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浪漫的氛围,以及他所炫耀的技术技巧,使整个音乐旋律更加明快、优美,色彩丰富。通过丰富的和声效果,凸显了主题的旋律,使这部作品更加生动灵活。
在旋律表现上,格林卡的《夜莺》主要表达了他内心中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因此,无法采用浪漫音乐形式进行演奏。当演奏的时候,应该精准把握和处理音乐的情感,将四个变奏曲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全部展现出来。尤其是四种不同形式的变奏曲有着各自特有的特点,尤其是在夜莺的表现形式上,需要深入分析曲目和场景之间的关系。总之,在该曲目演奏中,应对曲目内容和旋律有深入的认知,在选择不同变奏曲时,应充分展现出主题旋律。而在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夜莺》中,在音乐风格上应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此,李斯特在他的钢琴改编曲《夜莺》中融入了阿利亚比耶夫《夜莺》的主题思想和音乐表达情感,并对其进行创新,整个作品展现出其对《夜莺》的所有情感[3]。所以,在他的《夜莺》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充满动力和兴奋的情绪,李斯特在保留原有曲目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一些新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让整个曲目展现出灵活生动的特点,高唱低唱交替,呈现夜莺的歌唱场景。总的来说,格林卡的音乐作品大部分都融入了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人生经历及社会情感。所以,在演奏此曲目之前,需要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有助于演奏时对音乐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使之更加准确把握这首曲子。在其改编《夜莺》过程中,从头到尾都给人营造一种舒适的意境,给人一种愉快且美妙的情感体验。格林卡在创作《夜莺》时,融入俄罗斯民族优秀音乐要素,将这种浪漫的音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格林卡钢琴变奏曲《夜莺》中,旋律发生一定变化,婉转与欢快相互交织融合,展现出夜莺在夜晚的天空中歌唱的场景。并且,这段音乐在音乐节奏、旋律音色把握、音乐表现情感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4]。整个变奏曲《夜莺》出现在整首歌的前四小节中,作为整首曲子的介绍。绪论部分,通过手臂力量的变化来表现音乐节奏的变化,和弦部分必须稳定演奏。同时,我们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轻触,当主旋律音乐出现时,夜莺优美的歌声似乎来自寂静的夜空。
在第一段中,作者用行板表现了夜莺清丽优美的歌声。表演时,表演者应融入更多的情感,适当的增加旋律音乐情感和表达思想。第二个乐曲赋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色彩,整个音乐旋律比较欢快,旋律稳定而富有激情。
在第33 节中,旋律音乐的右手需要在八度音阶中加重处理,表演者应该把手臂放下,试着集中手臂力量,将其输送到钢琴琴键上。
在第35 节演奏时,演奏人员需要注意,在此阶段中,应该重点强调左手方向,有一个向下推动的音乐旋律,把握好钢琴上每个音符的力度。整段音乐需要一种全心投入的感觉,音乐演奏过程中,不可存在中间停顿的现象,要做到简明扼要,不能融入造作的思想情感。所以,表演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找到旋律的线条,并在表演中,有意识地进行节奏表达[5]。
从《夜莺》的第一段开始,在主题音乐进入到中间部分时,因为在此时主旋律停留在左手方向,对于中声部分,重点在于描写,之后根据主题旋律将情感表达处理,表达方向将会发生一定变化,也就是向右手转变。在此过程中,应该强调旋律音乐是否可以清楚的表达处理。在《夜莺》乐曲第一段中,右手演奏比较顺畅,不可停顿。从第48 节开始,主旋律主要通过前后相连的递进升调来表达,演奏者应精准把握节奏,并在演奏时加以强调。演奏一个个递增的音符,表达的强度也会发生改变,由弱变强,再继续上升,直到达到固定点后回到平静的状态。音乐的第二变奏部分,连续六音的运用使音乐更添清新优美。此时,主题的旋律音乐用左手来表达。在右手前面的第一部分四段旋律音乐的表现也要做到工整清晰。弹奏时,指尖要靠近琴键,左手演奏时应注意不要放松和软弱,应干净整洁,不应放松手或随意摆动。
在音乐的第三个变奏曲部分,音乐从柔和的月光小曲变为活泼的小曲。第一部分的音乐表现就像夜莺在半夜里歌唱,演奏过程中,在右手方向,手应靠近琴键,然后用手腹触摸琴键。与此同时,在手指、手掌等力量配合下,采取委婉的方式进行演奏,尽可能演奏出清晰柔和的声音。
格林卡的钢琴变奏曲《夜莺》与原作女声独奏曲《夜莺》比较,更准确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流露出对思念恋人苦涩之情,作者进一步加深了对《夜莺》的理解,更深化了对“夜莺”的意义指涉功能。在这里,“夜莺”更像他向往的祖国,仿佛那是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牵挂,作者希望国家太平,人们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在改变《夜莺》这首曲目过程中,格林卡也向更多的人展示了俄罗斯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6]。格林卡改变的《夜莺》,继续传承了其特有的编曲风格,并且也有更多的创新思想。
李斯特的《夜莺》使整个音乐更保留了原有曲目中原汁原味的旋律,整个曲目比较流畅。在钢琴演奏上也不显得生硬。旋律主题具有统一性、生动性等特点,展现出了特有的创作技巧,和旋律部分相互配合,将音乐推向高潮。而对于李斯特创作的《夜莺》,曲调短促、细腻、细腻、浪漫,这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有着强烈的冲击力,花腔旋律热情优美,生动地展现了夜莺自然的嗓音,充满节奏起伏的旋律,由此也展现出了李斯特对夜莺的喜爱之情。在对该首曲目改编过程中,李斯特采用了多种演奏技巧,整个旋律比较优美流畅,让人产生遐想。在演奏过程中,保证每根手指的独立性,强调使用长音阶的技巧演奏。
第一部分还是四二拍,速度慢,主旋律出现,旋律优美,安静而缓慢。旋律是行板的速度,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浪漫色彩,整首乐曲具有较强的表现性,旋律深情且委婉。主旋律出现在右手高音部分,以琶音形式进入到伴奏中。在第22 小节,旋律以八度音阶出现在左手和右手中,营造一种欢快且紧张氛围[7]。在第26 小节,主旋律转到右手,左手用琶音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形如流水。最后,通过一个安静消失的曲调像一只夜莺在歌唱。低音部安静、悠扬,左手和右手的旋律相互变换,表现出夜莺在这一幕中的歌唱,对公众来说,让听众有一个美好的幻想。
在第二部分,第35 至72 节,突然,整个旋律和第一部分比较,有明显的提升,节奏更加快速,音乐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节奏高低起伏,如同一只夜莺在歌唱。此部分由30 三个声部组成,高部分是二度颤音,中间部分是主旋律,低部分是左手分解和弦,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具体划分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了解中声部旋律,保证演奏过程的流畅性,并且对手指的演奏位置各不相同。颤音采用连奏弹的方式,充分展现出主旋律的演奏特点,左手分解和弦伴奏配合跳跃弹奏,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自我控制演奏手指,让它们以不同进行方式演奏。这一部分主要创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节奏与节奏是统一的,表现出夜莺活泼的形象,仿佛在欢快地玩耍,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生动。
在第三部分,73 到106 小节,前两部分的旋律发生明显改变,节奏加快,使音乐更加优美,旋律更加生动,充满活力。8 小节后,主旋律改变,通过分解和弦突出主旋律。即便和弦分解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要想正确演奏难度比较大。在主旋律中,节奏比较凸显,和弦分解连贯。当旋律继续高亢,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演奏情绪比较紧张,由强变得更强,随着力量的改变,情绪也发生变化。在第97 节中,夜莺优美的歌声通过4 小节的快速音阶再次展现出来,推向高潮。
最后一部分,第107 至117 节,在这里结束回到之前抒情且又美妙的旋律上。在节奏方面,主旋律具体展现在第107 节,和开头主旋律高度统一。一长串的颤音,表示夜莺越飞越远,直到离开人们的视野,节奏开始缓慢,最后变得安静,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8]。
对于李斯特作品的表现,《夜莺》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李斯特在保留原《夜莺》的音乐旋律和精神情感的情况下,将其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表演形式。在该《夜莺》曲目中,李斯特利用该特点,展现出独有的演奏风格和特点,让整个演奏更具强烈的戏剧表演效果。由此可见,这就是李斯特在《夜莺》中突出的音乐旋律和演奏技巧。
总而言之,不管是格林卡创作的《夜莺》,还是李斯特改变的《夜莺》,通过对两者比较分析,发现每个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创造手法,这在音乐领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与此同时,在钢琴表现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格林卡的变奏曲《夜莺》,在演奏上更注重情感的注入和处理,而李斯特钢琴改编的《夜莺》更倾向于强调演奏技巧的独立和分离,表演者更好地将情感融入这些华丽的技巧中,这就是李斯特所改变的夜莺安排的最初愿望。一般来说,这两首乐曲的演奏离不开作曲家对曲目的情感和思想,要求演奏者可以将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真实展现,只有这样,这两部钢琴的改编才能完成以不同的风格展现在群众面前,实现艺术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