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艺术作品与道家隐逸思想的关系

2021-11-26 10:57赵卓苑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艺术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都峰山林道家

□赵卓苑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明末清初,政坛变换诡谲,梅清作为明朝遗民在生存问题上面临艰难的抉择,他选择进入道家境界,并且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道家美学思想融为一体,笔墨淋漓又不失筋道,他好作黄山石木,他的山水树木形态夸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影响了石涛等人。梅清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出世入世,又出世,中年之后的思想和道家隐逸思想融为一体,他晚年隐居山林,云游名山大川,作品风格独特,在明末清初的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和传统绘画大不相同,是黄山派巨子和宣城画派的代表人物。

一、梅清的生平与艺术

梅清,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号瞿山。他的别号很多,书画作品上常见的有瞿山道者、老瞿梅痴、莲花峰长者、凡夫等。安徽古城宣城为梅清祖籍,这里山清水秀,钟灵毓秀,他从小便得以耳濡目染,加之家世显赫,祖辈从唐朝开始做官,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梅尧臣也是梅家的一支。这等美好图景本该是梅清一展才华的绝佳舞台,无奈时值明末,朝廷腐败,农民纷纷起义,梅清作为士大夫的抱负无处施展,即使他心系家国也已无力回天,百般无奈之下,他最终选择躲避政策,开始过起隐居生活。

艺术和人生都时刻在与虚无相抗,所以才会让人心生畏惧。转眼间,改朝换代,满族登上政治宝座,虽清代统治者对汉人知识分子采取怀柔政策,梅清的友人们纷纷考取功名,可他本人连考四次全部落榜。经历了朝局变迁和考场失意,梅清对这毫无希望可言的功名利禄之路彻底死心了,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余下的生命,在内心痛苦与撕裂的交战后,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

梅清晚年的生活几乎是在游览名山大川中度过的,悠闲清净,这也体现在他的笔墨上。他的存世作品多是中年到晚年期间创作的,因为隐居山林的缘故,他的画风沉寂淡泊。梅清的画多是描绘黄山,代表作有《天都峰图》《黄山炼丹台》《黄山云松图》

二、梅清与道家思想中的隐逸思想

庄子有云:“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被迫隐居山林期间,梅清并非彻底放弃考取功名,他出世,又入世表明他依然想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家道中落的现状,但几番尝试之后还是名落孙山。时年四十五岁的梅清已然心灰意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二次出世并反观自己坎坷的前半生,于是就有了:“瞿山老风尘,三年一行役。浮名走天下,纷纷复何益,誓归南山南,吾自适吾适。”自此,梅清彻底远离仕途,完全摆脱了物质世界,如同庄子所说的“隐,故不自隐”。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髓为“自然”,老子认为一切事物由自然中来,在自然中生发成长,最终又隐入自然中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梅清后半生云游名山大川,他的绘画作品以黄山景象居多,是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去的淋漓尽致的体现。以著名的《天都峰图》为代表,画的底部有一丛小松,几丝云气徐徐上升,绕过被树林包裹的寺庙,有一位长者缓步走进;接着,这段云气到达画的中部,突然耸出几座奇异的山峰,直插画的顶端,画中主峰上的岩石团团紧抱,像有力的肌肉包裹的拳头打入天空。这幅画构图奇特,主体物集中在画面的右上方,看似头重脚轻,仔细品味却韵味十足,有一种缥缈而且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艺术是对自由的表达,对自由的确认。何以故?因为艺术是从有限世界的黑暗与不可解中的解放。《天都峰图》正是梅清作为道家思想追随者的完美体现,全面展示了他在彻底归隐山林之后自由的心境和洒脱的思想。梅清的笔墨与传统背道而驰,动感十足、淋漓尽致,豪放雄健、秀润整洁,正和道家美学思想相契合,“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1697 年的某天,空气中飘着微雨,有潮湿的树木味道,一位老者信步黄山某峰之中,他穿过嶙峋的峭壁和锋利的松针,走到传说中上古三位仙人炼丹的平台上,沾满水汽的睫毛抖动了一下,他便突然消失在其中。

猜你喜欢
天都峰山林道家
枫 叶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爬天都峰
漫画道家思想
巧绘“环境”
《庄子说》(二十五)
如果相爱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