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涉及民生档案的公共服务领域形成突破,率先推出“人生一件事,一生一档案”改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生一件事”改革将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上学、就业、结婚生育、置业、就医、退休养老、殡葬等8个阶段,公民在不同阶段办理的证明材料同步上传至系统,形成公民个人“人生档案”。在今后办事过程中,档案池已有的证件无需提交,实现一次办理终身享用,力争打造“无证明城市”。
(一)打破信息孤岛,档案数据互通互联。为有效破解各专网之间、各专网与政务服务网之间不能互联互通,部门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无法及时调取相关信息的难题。(二)源头采集数据,档案内容真实可靠。从事项办理的源头采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各相关部门对采集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三)设置分类权限,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对“人生档案”数据库设置使用权限,各职能部门只能查阅办理事项所涉及的证件材料,其余材料无法调取。(四)档案伴随终生,异地办事随时调取。上传至“云端”的数据,成为伴随终生的人生档案,群众通过认证,以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号进行证件搜索,随时随地可以根据需要获取“人生档案”数据库中各类证照信息。
为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日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开展“百岁老人百岁经,百岁老人话党恩”口述档案征集活动。平谷区目前现有12位百岁老人,区档案馆通过记录他们的生活,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新中国历史的百岁老人讲述其百年历程、往昔岁月,表达老人们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老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和长寿经。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馆党支部与乐余镇永利村党委以“抓党建、强队伍、促发展”为导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联合打造“档案忆空间”(农村档案文化体验馆)项目并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推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乡村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档案忆空间”是一个设立在果园里的农村档案文化体验馆,设置了“美丽乡愁”(我们过去的生活)、“金色童年”(我们小时候)、“红色加油站”(先锋驿站)、“文化氧吧”(阅读及未成年人档案展示区)、“老物件展示”等区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利村人民努力建设美丽富强新农村的奋斗历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馆与永利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将党建与档案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经济,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近期,甘肃省张掖市档案馆积极跟进,加强指导,切实抓好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档案的指导验收工作,为项目档案的齐全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提供有力保障。
张掖市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完成建设任务72项。一直以来,市档案馆高度重视祁连山黑河流域生态环保项目档案工作,多次与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沟通协调项目档案工作情况;派出业务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单位,督促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并对各类文件材料分类、整理、归档、编目等程序及环节进行细致指导,做到全程跟踪、全过程服务。
截至目前,市档案馆共完成祁连山黑河保护科普宣传与培训项目、祁连山区域生态修复菌物保护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能力及科技支撑项目、城市水源地保护及周边生态修复项目等7个项目档案的指导验收工作。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充分发挥与党史、史志部门合署办公、资源共享的优势,率先启动“村村修志”工程。截至目前,全区139个农村社区全部完成社区志编修这一庞大的乡村文化基础工程,实现了“村村有志”,为崂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得到了省委、市委党史研究院的充分肯定。
农村社区修志具有强烈的抢救性保护特点,许多历史记忆存在于口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常容易消逝,社区志修比不修好,早修比晚修好。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全区下发通知启动社区志编修工作,解决“要干”的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的主体作用,解决“干好”的问题;坚持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形成了“村民主导模式、外聘专家主导模式、文化公司主导模式、高校专家团队主导模式”等四种行之有效、比较成熟的修志模式。
同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及社区志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由点到面,有效推动社区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