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1-11-26 07:47金建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院校职业

金建雄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自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来,在27所全国诊改试点院校的引领带动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效能逐渐凸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行动自觉。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地方高职院校要想在“双高计划”中崭露头角,要想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不被淘汰,就必须依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夯实质量根基,把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扛在肩上。

一、地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价值

职业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后,办学体量普遍增大,专业师资紧缺、实训设备滞后,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普遍偏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美好愿景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尴尬境地。鉴于此,通过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突围发展的唯一出路与共识,期望用职业教育质量来改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经验式偏见。教育部通过政策引领,先后实施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项目,引领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为地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与典型经验。地方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平台,推进地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助于构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库

目前,我国正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这既需要一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地方高职院校是各地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主阵地,是与一线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的重要窗口。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近千万人。没有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区域内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就很实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发展的技术性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生产技术面临更新换代。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应该把握时代脉搏,自觉对接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具有强大驱动潜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库。

(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地方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地方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继续凭借以往规模扩张发展的生存模式,明显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即使是当前国家推进实施的高职扩招政策,也不是无底线、无原则的生源规模扩张,而是强调“质量为先”,要求“确保质量型扩招”[1]。质量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助于完善学生全面发展保障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进入地方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往往都是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青年学生,其内心深处隐藏着高考失利的自卑感与挫败感,对自身的发展缺乏自信与方向感,有的甚至自抱自弃,没有理想追求和目标。对于这一个群体的学生,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显得更加迫切,更需要学校的关爱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庭,他们成长成才的愿望更强,也更具价值与意义。学校应该设身处地地科学设置学生发展目标,让学生在新环境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发展潜能。

二、地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问题

自从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以来,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处于观望等待与被动推进的状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断与改进工作并没有成为“学校意识”,推进进展不理想。参与湖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首批复核与第二批复核的20所院校中,只有一所属于地方高职院校,仅占5%。其他地方高职院校虽然都制定了校级层面的诊改实施方案,但都还处于校本实践的探索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严重制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

(一)思想认识严重缺位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通常习惯于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学校,遵循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的办学与评估指标体系规避“亮牌”风险,对照指标体系被动发展。

这种发展思维模式在职业院校规模扩张阶段,对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和人才培养规范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高职院校在教育部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评估形成的“被动思维模式”,面对“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感觉突兀与陌生,不知所措。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习惯于跟着示范校、骨干校的既成模式去建设,可以减少学校探索成本与风险,能迅速复制示范校、骨干校的发展模式加快学校建设。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彻底打破了这种简单复制发展的套路,要求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自主设定发展目标,自主建立质量标准,自主进行诊断与改进。“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要求学校培养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学院作为质量提高的主体责任,从计划制定、执行、评价、反馈等方面不断改革,促使质量螺旋式上升。”[3]由被动达成评估指标到自主设置发展指标的转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还没有完全适应,思想观念上的沉疴痼疾严重制约质量诊断与改进新理念的接受与实践。

(二)诊改制度体系亟待完善

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或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成,且高职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制度体系建设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极不协调。近年来自上而下推进的学校章程建设,促使高职院校把制度体系建设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但是,与诊断与改进相适应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却仍处于探索实践之中,极不完备。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关键的就是要彻底打破原来治理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建立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由于诊断与改进工作仍然处于推进阶段,基于自我保证的制度体系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原来的制度体系主要着力点是确保制度执行与工作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背景下的制度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学校内部质量自主螺旋式上升的内生动力机制。

(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实现了信息的及时采集,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诊断分析与改进。因此,校本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基础,更是全面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

随着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校园建设也成为了地方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薄弱,信息化孤岛已经客观地存在,打通信息孤岛建立智能化校园既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大量经费支持,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来说,智能化校园建设严重滞后。

三、地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策略

2017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工作年报制度”,推进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地方高职院校唯有主动对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与时俱进。

(一)定准目标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自主设定质量目标,自主设定实施路径,动态把握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地方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内涵提升发展阶段后,要实事求是地确定学校新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既要切合学校发展实际,又要推进学校教育事业螺旋递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改进。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区域内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确保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行业主导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同时要深入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确保专业建设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专业发展与竞争优势。二是组织论证分析,学校要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学校专家及院校举办者进行充分论证,确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三是形成发展共识,一旦发展目标确定后,学校要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让广大师生员工形成发展合力。

(二)找准症结

地方高职院校在前期办学历程中,大多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但过去粗放式的发展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敢于自我解剖,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是要摸清底子,对照办学条件指标进行深入自查,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检查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等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摸清家底,找准差距。二是要明确诊改重点,对照诊断要素与诊断点进行自查,认真对15个诊断要素和37个诊断点进行诊断分析,找出不足与短板。三是要剖析原因,实事求是地分析症结存在的原因,并根据查找的原因制定诊断与改进方案。

(三)设准路径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关键在于路径设置,地方高职院校要根据“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坐标,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不同层面开展诊改,每一个层面都要按照“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的自我诊改机制设置诊改路线图,推进各层面实现质量递进。一是要分层设置路径,根据学校发展目标链,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分层分类设计诊断与改进路径。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诊断与改进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产生成效,诊改的路径不能复制其他学校的路径,而应该是基于学校自身实际的诊改路径。比如专业层面的诊改路径,就要明确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现状、专业发展差距,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目标与差距设置路径,才是科学合理的。

(四)精准诊改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落脚点“重在改进”,对15个诊断要素和37个诊断点进行多元诊断,对照查找出来的问题和诊改路线图,按照自主设置的标准进行诊改,制定切实可行的诊改方案,并遵循方案扎实做好诊改工作,诊改完成后要形成自我诊改报告,对照标准检查达成度。一是诊断点要准,学校设置的诊断点要切合学校实际,要对37个诊断点进行精准分析,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诊断点。二是诊改要实,确定的诊断点要切实进行诊断与分析,并实实在在地进行诊改,促进学校质量螺旋式上升。

地方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还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唯有抓住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这一契机,切实推进学校转向内涵发展,主动履行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主体职责,地方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中不掉队,不落伍,地方高职院校方能在质量提升中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办学竞争力,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聚焦与对策分析
关于创新军队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