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贺 邓章应
同形字是指书写者受造字、字形演变及俗写等因素影响,某一汉字形体与其他汉字形体相同,这种形体相同而音义有别的文字即是同形字,同形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同形字指包括所有表示不同的词的相同字形,狭义的同形字指只包括那些分头为不同的词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3 年,第201—202 页。书写者在书写时因主观及客观因素影响,或因书写不规范造成文字书写变异,或受其他文字影响发生类化,或追求简便而文字简省或草书,或求异、记音而新造字,往往造成与其他正字或其他正字的俗字形偶合同形的现象,这种途径产生的俗字形及其他正字的俗字形或因材料的局限性而不为字书所收,或字书收录但音义存疑、缺乏例证或缺失来源,是形成疑难俗字的重要原因,对同形字进行研究,既有助于解决文献中的疑难俗字问题,进一步提高文献整理的质量,也有利于考证、完善字书所收疑难字,有利于补充文字义项。黑水城汉文文献作为近代出土文献,文献中的大量俗字形还未为《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字书收录,因此对黑水城汉文文献同形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供养偈·七宝供养》:“唵大将此宝以应施,他怨已害实退除,烦恼怨尚殊胜,覩近真如头证得。”(俄藏第五册A6V1:162:40-4)当是字之讹。《供养陀罗尼·七宝供养》:“大丘此宝亦应献,他冤害已实□□,烦恼怨贼尚殊胜,新近真如愿得证。”(俄藏第五册A21.5:298:23-21)对应作“贼”。佛经文献中亦有使用“烦恼怨贼”之例,如《大正新修大正藏》(以下简称《大正藏》)引《大般涅盘经》第15卷(T12/n0374):“愿诸众生得无畏床,永离一切烦恼怨贼。”《大方广佛华严经》第28 卷(T12/n0293):“愿一切众生成佛法王,摧灭一切烦恼怨贼。”《瑜伽师地论》第三○卷(T30/n1579):“汝今乃能于堕种种烦恼怨贼广大怖畏众生类中。”皆作“烦恼怨贼”。(1)[日]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大正新修大正藏》,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 年影印本,分别见第12 册第455 页,第10 册第152 页,第30 册第448 页。故当是“賊”字。形似从贝从我,当是“戎”旁讹作形近的“我”旁所致,《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收“”“”等字形,(2)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 年,第1449 页。与“ ”形近。
2.㲺
“漆”字右部声旁“桼”结构繁杂,又《汉字古音手册》“七”“桼”,中古皆是清声质韵,声韵皆同,(2)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73 页。故“漆”又或作“柒”,如《敦煌俗字典》S.388《正名要录》:“漆,淶,右字形虽别,音义是同。”(3)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312 页。佛教难字字典·水部》“漆”收“柒”“”,(4)竹林居士:《佛教难字字典》,常春树书坊,1988 年,第176 页。经典文字辨证书·水部》:“漆,正;柒,俗。”(5)[清]毕沅:《经典文字辨证书》,《续修四库全书》第24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02 年,第507 页。金石文字辨异·入声·质韵·漆字》引《唐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作“柒”“”,(6)[清]邢澍:《金石文字辨异》,《续修四库全书》第24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02 年,第175 页。故“”当是“漆”字在“柒”“㭍”字基础上省略“木”旁的进一步简化。
又《汉语大字典·水部》:“㲺,喷,洒。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引《通俗文》:‘迮而吐之曰㲺’《玉篇·水部》:‘㲺,水出也。’《集韵·质韵》:‘托,洒也。’”(7)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1659 页。
《吉祥金刚手烧坛仪》:“智火神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持数珠,左手持火瓶、騬羊来到面前作供养,念拶吽钵和与记句火神,如一不二,然后取火烧之,念:拶啰拶啰吽。方可。”(俄藏第五册A21.3:295:23-14)
又《汉语大字典·羊部》:“古羊,同辜。《龙龛手鉴·羊部》:‘古羊,罪也。正作辜。’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一:‘十一月得甲则曰毕辜。’宋陈襄《南北郊议》:‘沉狸疈辜’。”(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3335 页。
故“古羊”当是“ 古”字位移俗字,与表示“罪也”义的“辜”字的异体字形同形。
4.摖
(2)《本尊禅定》:“若疲倦时,欲念咒者,顿成本佛我慢,手印等同前,然于心头上‘吽’字出光,召请前来,勇猛母等来至面前,空中曼辢围绕而座(坐)。”(俄藏第五册A9.4:209:18-7)
又《汉语大字典·扌部》:“摖,①挑取。《广韵·霁韵》:‘捺,挑取也。’②祭。宋欧阳修《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俚歌成调笑,摖鬼聚喧嚣。’③推。《集韵·黯韵》:‘摖,推也。’”(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2062 页。《重订直音篇》:“,音砌,挑取。”(6)[明]章黼撰,[明]吴道长重订:《重订直音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第231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54 页。
《即兀汝户籍》:“长子者赤屈,年四十五,妇女金祖廿三。事产:房五间,地土五顷,四
七十培,见种二百六十培,麦子廿二石。碱硬(1)孙继民:《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录作“残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年,第8 页。不堪廿一石子地。孳畜:马三匹,牛一十只,羊七十口。”(中藏第一册M1·0001[F125:W73]:39)
6. 亻付
《无量寿如来念诵观行仪轨一卷》:“先结佛部三昧耶印。以二手虚心合掌。开二头指微屈。各中指上节。又开二大指。各捻二头指下第一文。结印成已。”(俄藏第六册B2.2:3:27-6)
又《影戏俗字研究》:“你是驸马朝郎,好好守着金锁郡。”“(4)温振兴:《影戏俗字研究》,三晋出版社,2012 年,第82 页。驸”作“”,当是“驸”字俗字形。
7.偑
《无量寿如来念诵观行仪轨一卷》:“各有如来入定结跏趺坐。面向观自在菩萨。项圆光。身如金色光明晃耀。”(俄藏第六册B2.2:8:27-15)
又“偑”,《中华字海·人部》:“偑,音风。地名,见《广韵》。”(2)冷玉龙:《中华字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 年,第83 页。《汉语大字典·人部》引《广韵》:“方戎切,平东非。”(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231 页。并释地名与姓两义,如《四库全书》引宋罗泌《路史·禅通记·太昊》卷一○:“(伏羲)后有风氏、偑氏并纂文。”(4)[宋]罗泌:《路史·禅通记·太昊》卷一○,《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83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9 年,第79 页。383/79a)
故“偑”即是“佩”字俗字形,与表示地名的“偑”字同形字。
8.屓
又《汉语大字典·尸部》:“屓,同‘㞒’,作力貌。《玉篇·貝部》:‘贔,贔屓,作力也。’按:《说文》作‘㞒’。”“㞒,(一) ,睡时的鼾声。《说文·尸部》:‘㞒,卧息也。’段玉裁注:‘㞒之本义为卧息,《鼻部》所谓鼾也。’作力貌。清段玉裁注:‘㞒之本义为卧息……用力者必鼓其息,故引伸之为作力之见。’(二) ,奰眉:壮大貌。也作‘奰屃’。《集韵·至韵》:‘㞒,奰㞒,壮大皃。’”(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1042 页、1046 页。
故“屓”当是“眉”字之讹,与表示“卧息”“作力貌”义的“屓”同形。
9.知贝
《五方礼一本》:“起(稽)首礼无上尊。三坛等是六度齐修无漏果因,共成佛道。归依诸如来,五十身佛,愿共诸中(众)生,同入金刚界。归依最上乘,喻早密教,愿共诸众生,同入金刚界。”(俄藏第五册A8.3:197:23-15)
故“知贝”“䝷”皆当是“智”字,与表示“质当也”“赈也”之义的“䝷”字同形。
10.逈
《究竟一乘圆通心要》:“当知大悟万唯心,实乃万法,言不可说,心不可思,□有生死,三界轮,彼此憎爱,人我怨亲而可□。”(俄藏第五册A6V4:179:40-39)
又《汉语大字典·辵部》:“逈,同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迥,古文作冋。象国邑,从门……今俗从向者。’《汉书·司马相如传》:‘尔陿游原,逈阔泳末。’颜师古注:‘逈,远也。’”(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4084 页。《注华严法界观门卷上》:“此语亦不受,受即是念。迥绝无寄,般若现前。非言所及,言语道断。”(俄藏第六册TK241:276:28-27)“迥”作“”,《拙火能照无明》:“作密行时不着惭,与此和同居静处,无怖意中修密行,不择一切之亲疏,若依迥异殊胜者,依时功过无增减。”(俄藏第五册A18:254:8-5)“迥”作“”。又如《佛教难字字典·辵部》“迥”收“”“”“”,“远也”之义。(1)竹林居士:《佛教难字字典》,常春树书坊,1988 年,第329 页。
11.萻
“口”旁、“日”旁相混已成通例,又如《亲集耳传观音供养赞叹·坐定请圣众偈》:“烈焰光中炽盛身,消除烦恼断贪嗔。普为有情显真智,马项圣者我赞礼。”(俄藏第六册Ф311:121:)“智”作“”,《亲集耳传观音供养赞叹·坐定请圣众偈》善相忿怒诸护神,誓愿保护修习人。能助行人胜成就,诸善神众我赞礼。(俄藏第六册Ф311:121:33-24)“保”作“”,《高王观世音经》:“昔高欢国王在相州,为郡有一孙敬德,为主宝藏宫犯法,囚禁在狱中,知虚就死,持《观世音普门品经》,日夜不辍。”(俄藏第三册TK118:39:3-1)“就”作“”,又如《敦煌俗字典》引S.4642《发愿文范本等》:“可谓甘凉兰桂,香喷流沙。(2)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243 页。”“凉”作“”。
又《汉语大字典·艹部》:“萻, ,《集韵》乌含切,平覃影。野草。《集韵·覃韵》:‘萻,野草。’”(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3469 页。《中华字海·艹部》:“萻, ,音安。野草,见《集韵》。”(4)冷玉龙:《中华字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 年,第277 页。
12.
《究竟一乘圆通心要杂抄》:“见闻觉性,乃至成空,亦不见有灵心踪迹。行者如是观身无人,观心无,若如是时,我何所在?苦乐何人,死生何?”(俄藏第五册A6V4:165:40-11)
又《汉语大字典·心部》:“ ,同‘忽’。《字汇补·心部》:‘物,与忽同。见《说文长笺》。’”(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年,第2438 页。《字海·心部》:“ ,同‘忽’。见《说文长笺》。”(3)冷玉龙:《中华字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 年,第589 页。
故“ ”当是“物”字讹字,又与“忽”字异体“ ”字同形。